岑育芳,蘭 天,龐雅琴*
(1.右江民族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學術責任是指學者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應遵守的學術標準和職業道德,對其科研成果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承擔一定的責任[1-2]。目前,有關學術責任現狀的研究多從學術道德的角度出發來探討,學術道德貫穿科學研究全過程,其既是學者的科研態度,也是學者應有的素質,對確保研究的真實性和質量至關重要。盡管大多數學者誠實、負責任,但仍有部分學者學術不端,其中偽造、修改研究數據,抄襲和重復發表論文是最常見的學術不端行為[3],因數據問題、抄襲、重復發表、虛假的同行評議等學術不端行為論文被撤稿的問題較突出[4]。我國早在1980年起就有關于科研誠信的治理措施[5]。
研究生是促進國家科學創新發展的重要群體,因此,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受到了社會高度重視。醫學相關科學研究與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當醫護人員采用存在問題的治療方案、藥物和材料時,可能會危害患者健康。因此,醫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培養尤為重要。目前,已有針對高校研究生群體學術道德的相關調查,而針對醫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以醫學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探討醫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增強醫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提供依據。
以右江民族醫學院2019 級(研三)、2020 級(研二)和2021級(研一)在校全體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
1.2.1 問卷設計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6],編制關于醫學研究生對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態度、行為的調查問卷,主要包括4 部分,即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分問卷、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態度分問卷、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行為分問卷。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級、類型及專業。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分問卷共5 題,分別為:(1)您認為,開展科研是否應該遵守學術標準和職業道德規范,并對其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承擔一定責任;(2)您認為,開展科研是否應該把握好研究方向,使其造福人類;(3)您認為,開展科研是否應該堅持,從而促進社會進步;(4)您認為,開展科研是否應該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堅持真理;(5)您認為,開展科研是否應該大膽探索、不斷創新。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態度分問卷共4 題,分別為:(1)您對“學術風氣不正、學術道德失范會嚴重污染學術環境,影響學術聲譽,阻礙學術進步,進而影響社會發展”的態度;(2)您對“求真務實,永遠是對待科學問題的基本態度,是科學界的共同價值觀”的態度;(3)您對“我們需要利用好一項新技術、新成果的益處,也要避免其害處,所以,科研要趨利避害”的態度;(4)您對“科研人員既要有責任感、科學精神、道德操守,還要遵守科研倫理、法律法規等方面的要求”的態度。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行為分問卷共7 題,分別為:(1)對研究中的記錄和原始數據,您會怎樣處理:①誠實地記錄和保存;②按需記錄和保存;③沒有注意記錄和保存。(2)在研究結束后,您是否會修改數據或圖片:①是;②否;③根據需要來定。(3)發表論文時,若該論文受某項目資助,您是否會寫明所獲得的資助情況:①是;②否;③根據需要來定。(4)在論文署名時,您是否會根據作者的貢獻大小排名:①是;②否;③根據需要來定。(5)您是否有代他人寫論文或項目申請書賺錢的念頭:①經常有;②偶爾有;③從來沒有。(6)您是否有向他人買論文或項目申請書的念頭:①經常有;②偶爾有;③從來沒有。(7)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科研失信行為,您會怎樣對待:①視而不見;②必要時借鑒模仿;③舉報。
1.2.2 評分標準 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分問卷的選項為“是”和“否”,“是”=1 分,“否”=0 分,共5 題,滿分5 分。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態度分問卷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非常贊同=5 分,贊同=4 分,中立=3 分,不贊同=2 分,非常不贊同=1分,均為正向計分,共4 題,滿分20 分,得分越高表明學術道德責任感態度越好。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行為分問卷通過統計選擇正確的人數和正確行為選擇率來評價。
1.2.3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星制作調查問卷,通過班級微信群向醫學研究生發放問卷。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967 份,回收問卷600 份,回收有效問卷520 份,有效回收率為86.67%。
1.2.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組數≤2);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 法。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對象中男生178 人,女生342 人;學碩93 人,專碩427 人(見表1)。
表1 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與態度分問卷得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ranch Questionnaire scores of Postgraduates'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on Academic Ethics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分問卷滿分者506 人,占97.31%;及格者(≥3 分)515 人,占99.04%。不同類型、專業的醫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分問卷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專業醫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分問卷得分兩兩比較發現,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與其他專業研究生分問卷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公共衛生專業研究生分問卷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態度分問卷中4 道題均表示“贊同”“非常贊同”的共459 人,占88.27%。獲得滿分(20 分)者506 人,占97.31%;及格者(≥3 分)515 人,占99.04%。
表2 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行為情況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academic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behaviors of postgraduates
大多數醫學研究生對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正確,從是否獲得滿分來衡量的話,2.69%的醫學研究生未能獲得滿分。調查發現,部分醫學研究生不認為修改數據或圖片、代寫論文或買賣論文等是錯誤的,這與李慧貞[7]、戎華剛[8]的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為部分醫學研究生對學術道德責任感和錯誤行為的定義較模糊,對學術不端行為的了解僅局限于捏造、偽造、抄襲。醫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知識主要來源于學校開設的科研倫理與學術道德規范課程,但此課程往往為大班授課,且學時較少,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針對七年制本碩研究生的調查結果顯示,28.60%的研究生認為學術誠信教育沒有顯著成效,72.20%的研究生認為學術誠信教育效果一般,大多數研究生甚至不記得自己接受過學術誠信教育[9]。因此,醫學研究生需要進行系統的學術道德責任感相關培訓。
分析發現,學碩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分問卷得分高于專碩。當前,醫學研究生主要分為學術型和專業型。專業型研究生必須完成33 個月的臨床輪轉實習,并開展以臨床內容為主的臨床研究[10];學術型研究生不要求其臨床輪轉實習,以發表科學研究論文為主要任務,理論課學習除外的30 個月都需在實驗室做實驗,與專業型研究生形成了鮮明對比[11]。因此,高校需探索適合醫學專碩的培養路徑及開設學術道德責任感教育相關課程。
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分問卷得分低于其他專業研究生,原因可能為:由于就業面狹窄、社會認同感低于臨床醫學專業等的原因,近幾年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招生增速低于總體研究生招生增速,且生源大部分為調劑生,調劑到基礎醫學專業的研究生本科非臨床醫學專業的居多,如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本科非臨床醫學專業的占比從2011 年的32.8%增長至2014 年的52.3%[12];南京醫科大學2017—2021 年招收的基礎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中,本科為基礎醫學專業的占比低于10%[13]。部分調劑生對基礎醫學專業興趣不高,不能充分認識到基礎研究在臨床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抱著拿研究生文憑的心態,學習動力不足。因此,高校應重視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對基礎科研重要性的認知水平,逐步激發其科研興趣,使其增強學術道德責任感。
態度是個體對特定對象的評價和行為傾向,對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多重影響。學術道德責任感有利于醫學研究生在學習和科研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避免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但調查發現,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態度分問卷中對4道題均表示“贊同”“非常贊同”的共459 人,占88.27%,仍有11.73%的醫學研究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學術道德責任感。主要原因為:(1)部分醫學研究生對學術道德責任感僅有模糊的印象,甚至不清楚哪些行為是學術不端,因此,只有掌握學術道德責任感相關知識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形成積極的態度。(2)部分導師更注重醫學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術道德責任感的重要性,使學術誠信教育流于形式。
在 “您是否有代他人寫論文或項目申請書賺錢的念頭”的調查中,沒有的研究生占88.27%,仍有11.73%的研究生有這個念頭;在“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科研失信行為,您會怎樣對待”的調查中,會舉報的占77.88%,仍有22.12%的視而不見,甚至必要時會借鑒模仿。有學者[14]研究發現,學生不正確的學術道德責任感行為與同伴不正確的行為呈正比,與同伴對不正確學術道德責任感行為的反對態度呈反比,因此,部分醫學研究生持這樣的觀點:第一次聽說學術不端時,覺得不可思議,后來發現大家都這么做,也就接受了。
影響醫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行為的因素除學校學術氛圍外,還包括個人對學術道德責任感的認識、個人科研能力等,其中個人科研能力是主要因素[15]。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醫學研究生數量逐年增多,部分醫學研究生學習的動機是為了拿到文憑從事滿意的工作。對江西省高校研究生的調查發現,僅4.13%的研究生對學術研究很有興趣,大部分研究生對學術研究興趣一般,13.22%的研究生對學術研究完全沒興趣[16],這種消極的態度導致部分研究生無心科研,科研能力達不到畢業要求,為了順利畢業,鋌而走險,做出學術不端行為。因此,只有激發醫學研究生的科研興趣,提高其科研能力,才能從根源上避免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
綜上所述,針對醫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態度、行為的調查發現,醫學院校研究生對學術道德責任感認知不足,部分醫學研究生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因此,高校應針對不同類型及專業醫學研究生開設相應的學術道德責任感教育相關課程及學術講座,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從而增強醫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責任感。同時,應重視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培養,加強學術道德責任感行為的管理監督,從而避免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