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河,劉 青,郝曉然,王妍妍,徐彥彬
(河北醫科大學口腔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7)
隨著口腔醫學的快速發展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1]《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 年)》[2]的落實,國人口腔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口腔健康服務,這對口腔護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培養掌握專業理論和具備實踐能力的口腔專科護理人才,并在專業領域發揚帶頭人的作用已成為護理學研究新方向。
口腔護理與其他護理領域相比有顯著性差異,護士需承擔牙科助理工作[3],進行四手操作配合。然而,大多數護士在實習期間所接觸的工作內容和校內所學知識有差異,可能會影響其職業認同感、自信心及工作滿意度,進而降低崗位勝任力[4-5]。因此,針對口腔專科護理人才的培訓有必要與其他護理人才培訓有所區別,為了使護士能在短時間內勝任工作,培訓應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實現人崗匹配,并在此基礎上促進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6]。因此,培養口腔專科護理人員的崗位勝任力、專業能力、服務能力尤為重要[7-8]。
勝任力是區分績優者與普通者的個人深層特征,包括具體領域的知識、態度、價值觀或行為技能等可被可靠測量的個體特征[9]。根據《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10],護理人員培養要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需求為導向。在口腔護理領域,崗位勝任力是評價口腔專科護士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的重要指標,這意味著護士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專業能力、協調能力、人文關懷能力等[11-12]。培訓質量與崗位勝任力有著密切聯系。為提升口腔專科護士崗位勝任力,需重視人文素養及職業素質教育,培養護士綜合素質[13]。
目前,專科護士培訓方案的重點是構建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培養模式,為滿足不同崗位需求,應采用各類培訓方式,如網絡學習、外出培訓及院內培訓等。然而,結合目前實際情況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護士準入標準參差不齊、各地區培訓模式不統一、教材更新不及時、管理不規范等。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培訓效果與預期相差較大,進而影響護士崗位勝任力及整體護理質量。目前口腔專科護士主要采用傳統培訓模式,即教師講課、護士聽課,培訓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性,導致護士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樂趣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有必要對現有培訓模式進行改進。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文獻資料,重點關注口腔專科護士崗位勝任力提高方法,以了解目前國內相關研究進展,通過對現有文獻資料的系統梳理,可為臨床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同時為改進現有培訓模式提供參考。
以 “(主題= 口腔專科護士+ 口腔護理人員+ 口腔護士)AND(主題= 崗位勝任力)”“(主題= 口腔專科護士+ 口腔護理人員+ 口腔護士)AND(主題= 能力評估)”“(主題= 口腔專科護士+ 口腔護理人員+ 口腔護士)AND(主題= 綜合素質)”“(主題= 口腔專科護士+ 口腔護理人員+ 口腔護士)AND(主題= 培訓模式)”“(主題= 口腔專科護士+ 口腔護理人員+ 口腔護士)AND(主題= 教學方法)”為專業檢索式進行檢索,匹配方式為“精確匹配”;檢索時間截至2023 年2 月;檢索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維普數據庫(VIP)中關于提高口腔專科護士崗位勝任力的相關文獻,同時,通過其他途徑檢索到的文獻也納入本研究中,采用內容分析法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進行分析。
納入標準:(1)提高口腔專科護士崗位勝任力的文獻或學位論文;(2)納入文獻均為公開發表。排除標準:(1)多次發表的相關文獻;(2)無法獲得閱讀權限的文獻。
由兩名研究人員閱讀標題和摘要后對文獻進行初篩,確定最終要納入的文獻,采用NoteExpress 軟件進行統一管理。從文獻中提取的信息包括作者、發表年份、期刊、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干預措施、結局指標及結果數據等。若兩人分析結果不一致時,聽取第三方意見,共同討論確定。
采用Excel 軟件匯總數據,并建立數據庫,詳細閱讀文獻,提取和收集相關信息,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法分析文獻發表時間、刊載雜志、作者所屬單位、關鍵詞及內容分類等。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Figure 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and results
共納入11 篇文獻,文獻中的兩組護士年齡、性別、文化水平、職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文獻基本資料見表1。
表1 文獻基本資料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literature
口腔專科護士是護理學發展壯大的中堅力量,高質量的培訓可提高其崗位勝任力。趙琳琳等[17]采用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智能結構模型,充分了解護士性格特點、優劣勢后,根據個人特點設計了多元化的培訓方案,該培訓方案能因材施教,使護士熟知自身優劣勢,從而更好地提高崗位勝任力。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技術在教學培訓中的應用較廣泛。廖瑩等[23]提出,采用虛擬仿真實訓教學模式,利用虛擬3D 高清手術示教系統、多媒體自助式教學視頻點播系統、標準化口腔實踐技能教學培訓基地等,教師全程指導,有助于提高護士學習能力。隨著慕課(MOOC)線上開放課程平臺等的運用,教師可將錄制好的視頻上傳至平臺,讓護士能及時了解前沿知識。信息化技術與傳統培訓方式相結合,較好地解決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問題,使護士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14],從而提升崗位勝任力。
1980 年,德雷福斯兄弟提出Dreyfus 技能獲取模型[25],該模型將職業發展分為從新手逐步到專家的5 個階段,采用該模型對護士開展技能培訓,依據護士的不同發展階段制訂培訓計劃,得到了護士的認可,培訓效果顯著增強[18]。
杜曉紅[15]基于評判性思維能力構建的口腔護士培訓方式,將實踐學習—教學體驗—學習討論這一流程應用于培訓,幫助護士盡快適應角色,增強了學習效果。
口腔醫學注重技術性、實踐性及操作性。口腔專科護士不僅要掌握口腔醫學專業知識,而且要掌握護理實踐操作技能。林桂珍等[24]采用移動式頭模對新入職護士進行培訓,研究發現,仿真實訓有助于激發護士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為提升口腔專科護士崗位勝任力,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需進一步深入探討和實踐。(1)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和模式,完善現有培訓體系,并統一準入標準,確保培訓質量。(2)規范編寫教材和教學大綱,突出口腔護理專業特點及未來崗位需求,有助于培養掌握專業知識及具備實踐能力的口腔專科護士。(3)合理制訂培訓計劃,充分考慮護士個體差異及學習需求,從而增強培訓效果。(4)培養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及職業精神,注重臨床教學環節,提高護理隊伍整體護理水平,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5)加強口腔專科護士同質化管理,使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安全得到保證,同時,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為口腔專科護士培訓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通過研究分析,可為提高口腔專科護士崗位勝任力提供思路,進而推動口腔專科醫院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