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紹霞,李魁銀,石玉琴,黎以鸞,謝慶艷
(貴州省平塘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平塘 558300)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和關鍵,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為迫切的需求。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為基礎,積極創新農業發展經營方式,推動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才能實現農業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保障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因此,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基礎保障工作,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平塘縣地處貴州省南部,近年來該縣以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為抓手,扎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職責,充分整合人力資源有限力量,優化配置執法監管人員隊伍,做到片區有人監管、基地有人巡查,精細設計監督檢查工作方案,保證每一個品種、每一個區域、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季節全覆蓋、零死角、無遺漏,補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短板,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為平塘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進一步提升提供參考,更好發揮其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對近年來平塘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進行總結。
積極整合人力資源力量,織牢織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狠抓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扎實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以農產品生產、農業投入品經營為主,規范建立《平塘縣獸藥飼料經營監管名錄》《平塘縣種子農藥經營監管名錄》《平塘縣肥料經營監管名錄》《平塘縣農產品生產監管名錄》等動態監管名錄。指導農資經營主體簽訂農資安全經營承諾書333份,指導農產品生產主體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承諾書145 份。指導規范建立健全進銷臺賬、規章制度,嚴禁經營銷售、使用國家眀令禁止的違禁藥品,狠抓源頭治理,確保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全。
建立以“縣農業部門包鄉鎮(街道)、鄉鎮(街道)包村、村支兩委包組、村民組長(護林員)包地塊”的四級監管網絡。規范樹立“網格化監管責任牌”82 塊,其中種植業48 塊,養殖業34塊;統籌整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協管、巡查)員4 917 名,其中縣鄉監管員279名、村級協管員121 名、村民組長1 831 名和護林員2 686 名擔任巡查員??椑慰椕苻r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張網”,基地巡查檢查“一張圖”,實現網格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貫通、立體覆蓋”。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和農產品抽樣檢測,是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的基礎和支撐,是助力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樣檢測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技術支撐,是一項復雜的專業性、技術性工作,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方面發揮核心作用。通過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抽檢力度,在提高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城鄉居民身體健康、增強全縣農業高質量發展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平塘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檢測中心是平塘縣編委批準成立的財政全額預算撥款管理的公益性技術服務股級事業單位,現有農產品檢驗檢測實驗室面積共410 m2,其中實驗區域面積約260 m2,配置有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熒光光譜儀等國內外先進的精密儀器設備70 余臺套,并通過省州級檢測能力考核認證,先后獲得《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合格證書》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認證通過農藥殘留檢測參數26 個、畜禽獸藥殘留檢測參數12 個、水產品獸藥殘留檢測參數6 個、重金屬檢測參數5 個。指導全縣11 個鄉(鎮、街道)掛牌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匹配11 臺農殘檢測儀和11 臺獸殘檢測儀;培訓配備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專職檢測技術人員5名,指導培訓11個鄉鎮(街道)專職農產品檢測技術人員35名。
全縣11 個鄉(鎮、街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為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采購配置合格證打印機40 余臺,指導規范開具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7 061 張,附帶合格證產品上市3 631.5 t。
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巡查檢查力度,強化農產品監督抽檢,全面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巡查、抽檢覆蓋率。2022年,完成省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樣送檢218批次,其中省級96 批次、州級122 批次,完成州級監督抽樣送檢目標考核任務406批次;完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監督抽檢定量分析685批次、定性檢測分析91 555 份,樣品抽檢總體合格率達99.43%。
堅持以“執法為民、服務三農”為宗旨,整合縣種植業發展中心、縣養殖業發展中心、縣茶葉產業發展中心等人員力量,不斷加強農業投入品市場監督管理,嚴厲打擊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行為,全面推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3 年行動深入實施,切實為“三農”工作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助力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有序推進。
充分利用監督抽樣、市場檢查、基地巡查、田間指導、技術培訓、宣傳欄、專題講座、趕集日等多種宣傳方式,組織開展農技人員、農產品生產者、農資經營者培訓68場次2 720人次,發放《GB 2763—202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國家禁限用農藥名錄》《農業部禁限用獸藥名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宣傳資料16 285份。
秉承“主動出擊、溯本清源,聞報必動、有訴必接、接案必查、查處必果”的工作思路,按照“雙隨機一公開”進行監管執法檢查,以查處農資、農產品生產等場所為重點,派出監管執法車輛712 車次,監管執法人員1 615 人次,整合優化人力資源力量,組織排查農資市場1 332 場次,農產品生產基地580 個次。發現問題線索55 起,其中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3 起,全部進行立案查處,處沒罰款金額13.6余萬元。
近4 年來充分利用監督抽樣、市場檢查、基地巡查、田間指導、技術培訓、宣傳欄、專題講座、趕集日等多種宣傳方式,組織開展農技人員、農產品生產者、農資經營者培訓108 場次6 260 人次,發放《GB 2763—202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國家禁限用農藥名錄》《農業部禁限用獸藥名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宣傳資料5 000余份。
一是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工作,全面排查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防范和化解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健全應急處置預案,嚴守不發生重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底線,千方百計確保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二是通過實驗室“雙認證”(資質認定和機構考核)復查審核,提高檢測能力,增加檢測參數事項,對畜產品中雞蛋、水產品、茶葉等檢測參數進行擴項,填補目前縣檢測中心不能檢測雞蛋、水產品及茶葉樣品的空白。三是提高實驗室檢測能力,加強檢測技能培訓,提升檢測人員檢驗檢測水平。
優選種養殖業具有代表性的農產品,實施推行品牌強農戰略,發揮綠色生態優勢、落實綠色生產要求,嚴控農業投入品使用行為,確保守住“安全線”,打好“生態牌”。深化農產品“身份證”管理,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等工作。明確農產品品牌定位,立足綠色、生態、有機優勢,實施品牌強農戰略。近年來,全縣共申報成功“平塘烏骨雞”、“平塘皺皮線椒”、“平塘百香果”3 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和一批有機、綠色產品品牌,同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茶、鮮茶葉、金絲皇菊、茭白有機食品品牌,綠茶、紅茶、山茶油、蜜柚綠色食品等已創建品牌的推廣,積極開拓市場,推進產銷銜接,有力增強全縣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鄉村要振興,必須有產業立足、產業支撐。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產業發展事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成效。推進產業興旺,質量興農是必由之路[1]。通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才能進一步發揮優質農產品的品牌效應和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全面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發展,進而實現農民富裕富足、鄉村宜居宜業。
下一步,平塘縣將繼續圍繞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這一目標,守住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這一底線[2-3],緊抓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這一中心任務,充分整合人力有限資源,管控好農(獸)藥源頭,對禁限用農(獸)藥實行定點經營、實名購買、購銷臺賬、溯源管理;廣泛宣傳禁限用農藥名錄、禁用停用獸藥清單、用藥安全間隔期和休藥期制度規定,有序推動果蔬(茶葉)產品綠色生產,畜禽水產品健康養殖;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充分發揮基層監管隊伍的效能。同時,結合標準宣傳貫徹,大力宣傳、全面普及,助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守底線”與“拉高線”同步推進,“保安全”與“提品質”一起抓好;全面推進縣、鄉鎮(街道)、村組網格管理,壓實主體責任與提升生產者素質并重,推動“產管”水平同步提升。通過找準薄弱環節,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4],真正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同時促進農業產業興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