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煒, 郭 丹, 孫曉婷
(1.山西省臨汾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 山西 臨汾 041000 2.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19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為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發病與胰島素抵抗有關,常表現為脂肪、肌肉等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導致胰島素生物效應降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最終引發繼發性高胰島素血癥[1]。T2DM患者多伴有脂質代謝異常,其中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顆粒直徑變小,形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and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dLDL-C)。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由非過量飲酒引發的肝實質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堆積所致,大多患者會發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最終導致肝硬化、肝癌,脂肪受控衰減指數(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可反映肝臟脂肪變性程度,NAFLD患者CAP水平明顯升高。NAFLD在T2DM中發病率較高,T2DM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導致多余葡萄糖向脂肪轉化堆積在肝臟,此外,發生NAFLD時,患者脂質代謝紊亂及胰島素抵抗可加重糖代謝紊亂,進而加重T2DM病癥。有研究表明sdLDL-C與脂質代謝及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但T2DM合并NAFLD患者sdLDL-C與胰島素抵抗及CAP是否相關仍需探究[2]。本文主要探究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變化及與胰島素抵抗、脂肪衰減指數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3年3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61例單純T2DM患者臨床資料納入T2DM組;回顧性分析同期我院收治的48例T2DM合并NAFLD患者臨床資料,納入T2DM/NAFLD組。納入標準:①單純T2DM符合T2DM診斷標準;②T2DM合并NAFLD符合T2DM及NAFLD診斷標準;③首次確診;④年齡≤75歲;⑤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酒精、藥物等致脂肪肝者;②既往肝臟手術史者;③免疫系統疾病者;④病毒性肝炎者;⑤腦、腎、心等器官功能障礙者;⑥惡性腫瘤者。
1.2臨床資料及觀察指標:①采集所有符合標準的患者性別、年齡、腰臀比、T2DM病程、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其中腰臀比=腰圍/臀圍,BMI=體重/身高2(kg/m2);采用血壓計(HEM-7124型)測量患者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②采集患者空腹血液樣本,采用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檢測血清sdLDL-C、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FPG、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Ic)水平;采用cobase601型電化學發光分析儀(羅氏)檢測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FINS),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HOMA-IR=FINS(mU/L)×FPG(mmoL/L)/22.5。采用FT3000型瞬時彈性超聲成像儀(海斯凱爾)檢測患者CAP水平。

2.1一般資料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腰臀比、T2DM病程、DBP、SBP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T2DM/NAFLD組患者BMI值大于T2DM組(P<0.05)。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脂質代謝指標比較:T2DM/NAFLD組患者TC、TG、sdLDL-C及CAP水平均高于T2DM組(P均<0.05)。見表2。

表2 患者脂質代謝指標比較
2.3糖代謝指標比較:T2DM/NAFLD組患者FPG、HbAIc、HOMA-IR水平均高于T2DM組(P均<0.05)。見表3。

表3 患者糖代謝指標比較
2.4T2DM合并NAFLD患者指標Pearson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sdLDL-C、TC、TG水平分別與HOMA-IR、CAP水平呈正相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4。

表4 T2DM合并NAFLD患者指標Pearson相關性分析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改變,T2DM發病率逐漸升高[3]。NAFLD是一種代謝應激性肝損傷疾病,主要表現為肝細胞內脂肪過度堆積,其發病與胰島素抵抗及遺傳有關,可分為無肝細胞損傷脂肪變性的脂肪肝、肝細胞氣球樣變性的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發病時有氧化應激、免疫失調、炎癥反應等多種機制參與,在T2DM中發揮重要作用,二者伴隨出現,增加疾病治療難度[4]。既往研究顯示,T2DM患者中約20%-80%伴有NAFLD,且二者發生具有顯著相關性,T2DM影響患者肝纖維化速度,決定NAFLD嚴重程度[5]。
sdLDL-C水平影響機體脂質代謝,可通過加強LDL-C對血管內皮的氧化應激損傷促進頸部血管膠原纖維暴露,同時可導致頸部血管內皮的泡沫細胞累積,增加血栓風險[6]。T2DM患者脂質代謝異常,TG水平升高會影響膽固醇酯轉移蛋白酶活性,導致富含TG缺乏TC的LDL顆粒形成,該顆粒被脂肝酶水解后形成大量sdLDL-C顆粒。CAP是脂肪肝的一個重要指標,反映機體肝臟脂肪含量,可利用超聲衰減原理測定,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研究[7]。本研究顯示,T2DM合并NAFLD患者TC、TG、sdLDL-C及CAP水平均高于T2DM組,這與肝臟長期脂肪堆積有關。胰島素抵抗指胰島素在進行正常生物作用時敏感性減弱或其代謝作用降低,此時外周脂肪組織降解,大量游離脂肪酸在肝臟沉積,進而引發肝細胞脂肪變性,導致NAFLD,臨床上常用HOMA-IR表示。HOMA-IR水平過高可降低胰島素受體敏感性,進而促進葡萄糖向脂肪組織過度轉化,增加脂肪肝或肝硬化風險,孟佩盈等[8]研究顯示,T2DM合并NAFLD患者胰島素抵抗大于單純T2DM患者,本研究也得到類似結果。
機體脂代謝與糖代謝相互影響,本研究進一步分析T2DM合并NAFLD患者脂質代謝指標與糖代謝指標的相關性,結果顯示血清sdLDL-C、TC、TG水平分別與HOMA-IR、CAP水平呈正相關。其原因可能是因為T2DM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導致肝細胞內脂肪沉積,引發NAFLD,而NAFLD發生降低肝臟及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同時降低胰島素拮抗物能夠提高胰島素抑制作用,是機體血糖水平升高。此外,T2DM早期胰島素抵抗明顯,隨著病情發展,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機體血糖水平升高,高血糖促進胰島β細胞損傷。合并NAFLD后,加重脂肪堆積的肝細胞胰島素抵抗,導致葡萄糖平衡失調或血糖升高,脂毒性加強,NAFLD促進糖異生發展,肝糖輸出增多,糖毒性增強,胰島素分泌減少,在糖毒性和脂毒性共同作用下,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9]。因此,T2DM治療,尤其是合并NAFLD后,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尤其重要。
綜上所述,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sdLDL-C水平升高,與HOMA-IR、CAP水平呈正相關,sdLDL-C水平能夠反映T2DM合并NAFLD患者胰島素抵抗程度及對脂質代謝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