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敏
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人們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改變,對學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將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幼兒園教育教學,開展學前教育工作,為幼兒打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空間,成為亟待完成的任務。生活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一方面可以為幼兒打造更為優質的學習和成長環境,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讓幼兒深受啟發;另一方面可以減輕幼兒的學習壓力,有條不紊地推進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基于此,本文探討了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教育教學,以供參考。
一、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意義
第一,幼兒的年齡較小,對外界事物的認識不成熟,教師以生活中幼兒所熟悉的事物為載體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可以增強幼兒的代入感,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效率,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這對幼兒當下的學習及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幼兒不斷成長和持續進步的關鍵所在。
第二,現實生活中可挖掘的素材較多,幾乎所有的資源都可以成為教育資源。教師將生活教育理念和幼兒園教育教學相結合,能夠為幼兒打造出素材豐富的課堂學習平臺,讓幼兒有機會接觸到多種多樣的事物,在動手實踐過程中提高幼兒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讓幼兒取得更大的進步。
第三,以往的幼兒園教育教學形式、內容較為簡單,以灌輸式教育為主。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枯燥和乏味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這導致幼兒園教育教學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而生活教育理念的融入能夠實現優化幼兒園教育教學形式和內容的目標,為幼兒構建全新的學習和成長空間,讓幼兒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第四,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明確生活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其對幼兒教育和成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應用生活教育理念,讓幼兒園教育回歸實際生活,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提高幼兒的探索能力、發散幼兒的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要點
在時代的持續發展和進步下,幼兒園雖然呈現出嶄新的教學模式和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但在融入生活教育理念的過程中依然存在部分問題。為了促進幼兒持續健康成長,必須明確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教育教學要點。經過分析與整合,筆者認為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教育教學要點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在設計幼兒園教育教學方案時,教師需要引入大量的素材和游戲材料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的學習專注力。同時,教師還需明確以幼兒為中心,站在幼兒的角度上思考,保證所選擇的素材和游戲材料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能夠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第二,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通過親身探索得到更好的鍛煉,取得更為理想的成績。
三、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園教育教學策略
(一)以身作則
幼兒具有喜歡模仿身邊人的特點,教師是幼兒在園接觸時間最長的人,是幼兒主要的模仿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產生影響,如果教師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就可能為幼兒做出錯誤的示范,導致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負面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明確以身作則的重要性,無論是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還是在日常和幼兒的相處過程中,都要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給予幼兒潛移默化的正向影響,讓幼兒始終保持著健康進步的狀態。
(二)組織競賽活動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教育教學創新不僅需要教師全力以赴,不斷完善教學方案,還需幼兒積極參與其中,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教師可以組織競賽活動,并將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讓幼兒在感性思維的驅使下踴躍參與游戲環節,并讓幼兒完成游戲環節的任務,從而進一步了解生活原理。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搭水渠”游戲競賽,并為幼兒準備合適的材料,如內里中空的竹筒、塑料積木等,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合適的游戲材料,通過搭建水渠的方式將小紙船從起點位置送到終點位置,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小紙船更快到達終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能夠形成明確的分工關系,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水渠的搭建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驗證水往低處流的生活常識。
(三)創設教學情境
幼兒的年齡較小,能夠參與的實踐活動有限。在生活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設出多樣化的情境,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幼兒的眼前,帶給幼兒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和認識現實生活。例如,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的情境,讓幼兒自由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如導購、顧客等,引導幼兒在情境中對話交流,并適當融入一些知識內容,從而培養幼兒的思維和運算能力,讓幼兒增加生活經驗,增強與人交往的能力。
(四)教與學結合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與學之間是對立的關系。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與學是統一的關系。幼兒年齡較小,思維活躍,求知欲較強,往往通過實踐探索來積累生活和學習經驗。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生活教育理念,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參與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和幼兒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幼兒對知識的吸收,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五)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幼兒的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如果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不僅無法保證教育效果和質量,還會激發幼兒的逆反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幼兒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第一,幼兒教育活動中使用的材料必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會用到很多輔助材料,如塑料瓶、奶粉盒、易拉罐、積木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投放的教學材料要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能夠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完成學習任務。另外,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和引導幼兒,幫助其樹立自信心,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
氛圍。
第二,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按照教育規律開展幼兒教學活動。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尊重生活規律。以收納箱為例,收納箱的主要作用是收納玩具。在幼兒完成游戲之后,教師需要組織幼兒利用收納箱,收納不同類型的玩具。比如,積木需要集中放置在一個收納箱中,其他玩具也要分類存放。這樣一來,幼兒不僅能認識到收納箱的作用,還能鍛煉自身的動手能力,積累生活經驗。
(六)滲透科學教育
除了結合實際生活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還需要完成幼兒教育五大領域的教學內容。科學領域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開展科學實驗教學,從而豐富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培養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為幼兒日后學習生活奠定堅實基礎。比如,摩擦起電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起開展摩擦起電的科學實驗。讓幼兒準備一塊毛皮、一根塑料管、一張紙,首先將紙分成碎片,然后在毛皮上反復摩擦塑料管,最后將帶電的塑料管貼近碎紙,觀察碎紙的吸附情況。在科學實驗中,幼兒不僅能夠提高動手能力,還能夠吸收科學知識,增加知識儲備。
(七)活動材料生活化
美術領域教學是幼兒教育領域的重要內容,能夠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在開展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應用生活教育理念,將生活中的材料引入美術創意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使用塑料袋、紙張來制作衣服,使用樹葉來創作樹葉畫等。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使用一次性筷子制作生活中的物品,如小椅子、小桌子、小橋等。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將幼兒教育與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還能夠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結語
生活教育理念與當前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要求高度契合,教師基于生活教育理念開展教學活動,能夠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帶給幼兒多方面的良性指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以生活教育理念為指導,積極創新幼兒園教育教學形式和內容,拉近幼兒和幼兒園教育課程的距離,讓幼兒得到良好的鍛煉,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作者單位:
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