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鈺萍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的質量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進行了多次改革,教育界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教學指導方法,力求引領學生快樂且高效地學習。趣味課堂的構建體現了對學生學習需求的關注,它要求教師運用充滿童真、童趣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課堂中機械、重復、無趣的教學方式,以興趣為導向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最終實現“我會學”。
新課標明確指出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它是學生“學會”“學好”“會學”的前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構建趣味課堂,可以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懼心理,促使學生形成內在學習動機,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活動,進而增強英語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探討了構建小學英語趣味課堂的意義及途徑,以供參考。
一、小學英語趣味課堂的構建意義
(一)拉近師生距離
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發現,學生對哪一個學科更感興趣、學習更為投入,與教師具有密切關系。比如,學生比較喜歡某個學科的教師,就會認真對待這門學科,能夠在課堂學習中積極地配合教師,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重視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趣味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講授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在趣味游戲的教學環境下,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游戲設計和游戲活動,可以在學生心中樹立和藹可親的形象,讓學生從心底愿意親近教師,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實現高質量的溝通,推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激發學習動機
實踐證明,當學生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時,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維也更加活躍,容易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以感性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構建趣味課堂可以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生成學習動機。在英語趣味課堂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完成知識的吸收和技能的獲取,進而強化學習動機,從內心深處愛上學習英語。
(三)發展核心素養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僅僅關注學生對單詞的記憶與積累情況,或是關注學生的答題能力,忽視了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人文品質和思維品質方面的發展,這阻礙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而趣味英語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聚焦于核心素養培育的視角,幫助學生在趣味化的英語學習中鍛煉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這可以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視角思考問題,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二、小學英語趣味課堂的構建途徑
(一)明確趣味教學目標
構建小學英語趣味課堂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幫助學生在充滿趣味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掌握課程的核心知識,鍛煉語言技能。因此,教師在選擇趣味教學方法、組織趣味學習活動時,需要融入課程教學目標,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語言能力發展情況等,設計合適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例如,學習26個英文字母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內容,為了讓學生對英文字母學習產生興趣,并扎實地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教師可以組織“配對達人”游戲,在趣味游戲中滲透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可以先準備一套26個英文字母的卡片,并畫出一些與之相關的日常用品貼紙,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等分成不同小組。然后,教師可以隨機挑選一張畫有日常物品的貼紙,看一看哪一個小組可以快速地挑選出正確的卡片,在規定的時間內“配對”成功數量最多的一組獲勝,以此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二)創設趣味課堂情境
受傳統教育觀的影響,部分教師認為課堂上只有保持嚴肅的、安靜的氛圍,才能保障所講解的內容被學生充分吸收。實際上,活躍的課堂氛圍更加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英語課堂的教學時間一般為45分鐘,但是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其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如果課堂氛圍過于枯燥、沉悶,學生就容易分散注意力,從而影響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對此,教師在構建趣味課堂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課堂教學節奏,利用新型教學方法或者先進的教學技術,創設有趣的課堂情境,增強英語課堂的吸引力,讓學生可以專注地學習。
例如,在講解滬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odel 3中“A day on the farm”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直觀、生動的情境,從網絡中收集與農場有關的視頻材料,在課堂導入環節播放視頻片段,讓學生回答問題:“What small animals did you see in the video? ”有學生回答“I saw sheep, dogs, cows.”,還有學生補充“I also saw chickens, pigs, ducks.”。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與動物有關的歌曲,讓學生感覺自己身處農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趣味課堂情境,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英語學習性的作用。
(三)設計詞語接龍游戲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最為重要的是夯實語言基礎。掌握詞匯是小學生英語學習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目標。在以往的詞匯學習中,大部分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不斷地重復詞匯的讀音,反復地書寫詞匯。在這樣枯燥、機械的詞匯學習中,學生學習的效果并不理想,如詞匯記憶速度慢、語法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容易遺忘等。在構建英語趣味課堂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詞匯接龍游戲的方式,提高他們的詞匯積累量,幫助學生記憶詞匯,從而攻克英語詞匯學習的難關。例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出示一個單詞,要求學生從上一個單詞結尾的字母出發,找到新的詞匯,下一位學生同樣如此,依此類推。比如,教師出示單詞“no”,一名學生快速地想到了“oh”,那么這名學生就可以積一分,其他學生繼續接龍并聯想到home、eye、ear、ruler、rice、egg等單詞,由此這個詞匯接龍已經初步成形,組成的接龍內容為“no→oh→home→eye→ear→ruler→rice→egg”。教師可以將學生接龍的內容寫在黑板上,以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教師還可以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兩組對戰模式,對戰的小組分別給對方寫下第一個需要接龍的詞匯,看一看哪個小組能夠接龍的詞匯最多且正確。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創新游戲形式,除了常規的詞匯接龍方式,還可以給出一個字母,要求學生說出以該字母為首字母的單詞,比如首字母為“b”,讓學生發散思維,聯想已經學過的單詞,如bag、black、bear、brother、book等。這樣的詞匯游戲活動,能夠幫助學生系統地梳理單詞,加強詞匯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快速且扎實地記憶單詞。
(四)組織角色扮演活動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教師組織角色扮演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說”英語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理解相互配合、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在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時,教師首先要充分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合理地設計教具和學具,或是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制作學具的任務,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其次,在角色扮演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創作與表達的空間,如由學生獨立完成課本劇表演,或者由學生自己創作劇本,并完成角色的分配工作,使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鞏固知識,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及聽力,體會成功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例如,在講解繪本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如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和金發姑娘等。教師需要為學生準備好道具,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應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并注重表情的變化。比如,熊爸爸在發現有人坐過他的椅子的時候大喊:“Somebodys been sitting on my chair.”。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創編、續寫故事,并完成表演活動。例如,有個小組編寫的故事后續是金發姑娘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定補償熊寶寶一家,并且承諾以后絕不會在沒有經過主人同意的情況下亂動他人的東西,還拿來了她最喜歡的草莓蛋糕,希望可以獲得熊寶寶一家人的諒解。熊寶寶高興地接受了,并與金發姑娘成了好朋友。在這樣愉悅的情境下,學生能夠自覺地使用英語交流,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五)重視教學評價與反饋
要想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就要將趣味教學貫穿英語課堂的始末。評價作為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同樣需要教師的關注。從廣義上來看,教學評價與反饋包括以下內容:其一,教師根據課堂中對學生學習表現的觀察,所做出的及時的過程性評價,能夠對學生積極或消極的學習表現予以反饋;其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做出整體性評價,明確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為學生后續的改進指明方向。無論是過程性評價還是總結性評價,都需要教師掌握評價的藝術,能夠運用趣味化的語言,讓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給出的評價及建議。
教師可以實施趣味化的評價方式,如在常規的單向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增加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及師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等方式。考慮到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為薄弱,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教師可以制定科學的評價評分標準表,保證學生在評價中有據可依。在自評、互評與他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在多元主體評價中獲得成就感,形成持久的學習力。
結語
小學英語趣味課堂的構建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規律及情感需求,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英語教師應密切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多樣化的趣味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實現趣味課堂的構建,以趣味化教學助力小學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為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發展助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