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南
“宇宙就是一行詩,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字。”
國產科幻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講述了一個一行人跋山涉水去尋找地外文明的荒誕故事。電影中的孤兒少年孫一通喜歡寫詩,每天都向全村人廣播他的詩作。當別人問他讀什么書才會寫詩時,他掏出一本破舊的《新華字典》。他詩里所用到的每一個字詞,都是他自學于《新華字典》。為什么寫詩呢?電影給出了答案:“宇宙就是一行詩,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字。這些字組成一個個句子,這首詩就能一直寫下去。當這首詩寫得足夠長,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在這首宇宙之詩里,讀懂我們存在的意義?!边@與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是一樣。生命存在即是生命的意義,寫詩亦如此。寫詩意味著你遵循了所熱愛的事物的指引,這就是答案。
“世間萬物都有它的暗語,詩人只是充當翻譯?!?/p>
這是網名為“隔花人”的詩作者對詩和詩人的理解。她堅信生活處處是詩,想要把詩寫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寫在墻面,寫在地上,寫在車里,又或者是寫在一朵花的旁邊。她還真找到了抵近夢想的辦法,實現了“詩歌自由”。她以生活中隨意拍攝的照片為載體,讓詩回歸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她在公交車椅背上寫《如果我有兩塊錢》 :出門公交一塊/和你待在一塊 ;在墻壁上寫《影子》 :墻,讓影子站了起來;在書店的書架上寫《翻篇》:一本小說不管有多厚/主角總是很快出現/我們還要翻過很多頁/才能相愛嗎?她如愿走在了“把世間萬物翻譯成詩”的路上。她用一個清晰的聲音告訴我們——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
“這可能就是詩本來的樣子……詩回到了詩產生的地方。”
作家韓松落為詩集《一個人,也要活成一個春天》寫的推薦語,讓我們離詩近了許多。這是一本一群普通人業余創作的詩歌合集。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盲人按摩師,有外賣員,有家庭主婦,有鄉村菜農、油漆工人、超市員工、語文老師等。在他們的內心,煩瑣的工作、生活沒有成為詩意的束縛,反倒是沃土。于文學層面而言,被認為生來就不染纖塵的詩歌不是墜落了,而是回到了它本應該在的地方。正如屠格涅夫所說:“詩未必只存在于韻文之中。詩到處洋溢著,凡是有美和生命的地方就有詩。”從日常生活到一首詩的距離,或許只是一支筆。本期的“新語”欄目將告訴你,詩對所有熱愛生活的人都不抱絲毫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