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在我剛剛開始寫作的時候,總發愁沒東西可寫。如果自己經歷的那點事,寫盡了怎么辦?向一些前輩請教,想知道為什么他們可以一年發表兩百多篇文章。有前輩說,多觀察,多打聽,聽來的看來的,都會是素材。后來,發現自己寫的不少故事的確是聽來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故事,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和善于捕捉的耳朵。只要持續生活,就會遇見新的人和事,涌入新鮮的源頭活水。
魯迅在寫《阿Q正傳》時,有兩處對賭博作了生動的描寫。
一處是阿Q押牌寶的情景:阿Q即汗流滿面的夾在這中間,聲音他最響:“青龍四百!”“咳——開——啦!”樁家揭開盒子蓋,也是汗流滿面的唱 :“天門啦——角回啦——!人和穿堂空在那里啦——!阿Q的銅錢拿過來——!”
另一處是阿Q從城里長了見識回來:未莊的鄉下人不過打三十二張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夠叉“麻醬”,城里卻連小烏龜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幾歲的小烏龜子手里,也就立刻是“小鬼見閻王”了。
賭博場面寫得這么生動有畫面感,是因為魯迅本人精通賭博嗎?并不是。為了寫好這些情節,讓人物更真實,魯迅專門找人學習,拜了一個名叫王鶴照的工人為師。王鶴照對市井生活熟悉,懂得賭博場上押牌寶、搓麻將、玩竹牌的方法以及賭徒們的規矩。他把自己知道的都講給魯迅聽,還給魯迅哼唱了賭博時唱的歌謠。魯迅一邊聽,一邊記,不懂就提問。大師從來不糊弄讀者。
作家馮驥才講過自己接待一個叫高登的美國作家的故事。兩人交流過小說的主要內容。高登聽說誰家有人過世,就登門拜訪,表明作家身份,向親友詢問逝者一生中有哪些值得講述的事情。有些人會把他轟走,也有一些人會對他講一講死者過去的事情。如果覺得事情有意思,引起感觸或思考,他就要來死者生前的照片,寫一本關于死者的書。這個作家靠聽來的故事進行寫作。好萊塢電影中經常見到“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聲明,讓我們知道生活有與生俱來的戲劇性。善于采訪和傾聽,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方法。
日劇《重啟人生》是一部優秀作品,獲得很多獎項。劇中麻美重啟了很多次人生,從事的工作五花八門,從公務員到藥劑師、電視臺工作人員、研究醫生和飛行員。怎樣寫得真實?編劇笨蛋節奏花了大量時間采訪,線上采訪了50多人,詢問他們的日常和實際體驗,問得非常細致。比如采訪理科研究員的時候,他會問“研究室里前一個人用完顯微鏡之后,每次都要調回去是不是很麻煩”,沒想到對方回答“真的會這樣”。在采訪藥劑師的時候,有一位藥劑師提到同事即使提前來了也不自己開門,他覺得很有趣,就加到劇本里,變成劇中某個人物的習慣。
我聽大媽講起從前她剛剛嫁給大爺的往事時,靈感的天線立即豎了起來。大媽與新中國同齡,她說起奶奶家的廁紙——剛結婚的時候,全家人使用玉米塞子擦屁股;后來我媽嫁過來,才有條件使用學生用過的作業本;又過了一些年才有了衛生紙。我覺得這個題材很有意思,細節豐富,有溫度,側面反應了時代的變遷,就寫了一篇《廁紙上的人生》。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越具體的切入點,越接地氣。這個角度非常特別,與生活貼近,容易讓人有共鳴。
曾經聽奶奶講雞下蛋的故事,講得極為生動,甚至比汪曾祺寫的還要豐富。我向她提關于雞的各種問題,比如雞的食物、生活習慣、下蛋的姿勢、性格等。很多細節讓我大吃一驚,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能講出來,但奶奶自己沒有念過多少書,又不會把這些寫成文章。好多故事是“采訪”出來的。保持一顆好奇心,多問問,就能有新鮮的題材可寫。
自從家里養了狗之后,我對狗的生活習性有了更多了解,還認識了很多狗和狗主人。閑談之中了解到這些狗的趣事,有的是生活小片段,有的來自狗的身世。最難忘的是一只叫太陽的土狗,原本我只是從它的性別和有沒有做絕育聊起,主人接著說到它的身世、收養它的情形,又說起它家族其他狗的命運。太陽很幸運地及時被收養了,逃過一劫。在一問一答中,得到了很多關鍵細節,一個好故事就出來了,因為真實而富有沖擊力。
打開接收的天線,你會收聽到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細節,這些都可以作為你的素材儲備。當幾件事碰撞到一起,可能就會融會貫通,激發出新的火花,變成不一樣的文章。
閆 晗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青年文摘·彩版》副主編,專欄作家,副編審,央視《謝謝了,我的家》節目文學顧問,《中國青年報》“書單”評委,在北京重點中學開設閱讀與寫作課程;發表作品百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