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


設計意圖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氣肅而凝,露結為霜。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人們認為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時令食品。霜降前后,幼兒園的籬笆院內瓜果飄香,沉甸甸的柿子掛滿枝頭,點綴在樹葉之間,像一個個小燈籠在陽光下閃耀。結合霜降吃柿子的習俗,幼兒開啟了與柿子的美好邂逅之旅,從而感受秋日收獲的幸福。
適宜年齡
5~6歲。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柿子樹、柿葉、柿子的特征,能大膽交流觀察過程中的發現。
2.調查并運用多種方法和工具采摘、催熟柿子,體驗科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3.了解霜降吃柿子的習俗,嘗試合作制作各種柿子美食。
活動準備
梯子、木棍、大米、白酒、棉布、膠帶、調查表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導幼兒發現秋天的變化
師:天氣轉涼,秋天到了,你感受到秋天的變化了嗎?
【指導要點】帶領幼兒走在戶外,親身感受霜降秋意濃的節氣特點,引導幼兒發現戶外黃葉落、柿子紅、山楂熟的景色。
二、實物觀察,初步了解柿子葉的特征
師:瞧,漂亮的小柿子藏在柿子葉里,那你們認識柿子葉嗎?請大家摸一摸、看一看。
幼:葉子有一面摸起來是滑滑的,另一面摸起來是糙糙的。
幼:葉子是橢圓形的。
幼:我拿的這片葉子是橘黃色的。
【指導要點】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認知柿子葉,激發幼兒對柿子葉的探究熱情,并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及想法。
三、采摘柿子,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幼:老師,好多柿子呀,我們可以摘下來嘗嘗嗎?
師:可是柿子樹有點高,我也夠不到,你們有什么辦法能摘到柿子嗎?
【指導要點】鼓勵幼兒運用發散性思維解決柿子夠不到的實際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用搖一搖、晃一晃、跳一跳,以及用木棍自制工具、架梯子等方式采摘柿子。
四、觀察柿子,調查催熟柿子的方法
教師讓幼兒仔細觀察洗凈的柿子,說一說柿子的外形特征。
幼:柿子看起來像個圓形。
幼:柿子摸起來硬硬的。
幼:熟了的柿子摸起來軟軟的,這些硬硬的柿子還沒有熟。
師:柿子怎樣才能熟呢?哪些方法能催熟柿子嗎?
【指導要點】鼓勵幼兒回家后與父母共同調查催熟柿子的方法,并讓幼兒入園后分享催熟柿子的方法。教師與幼兒一起尋找催熟柿子的材料,并通過蘋果催熟、日曬催熟、白酒擦拭催熟、大米覆蓋催熟等方法進行分組嘗試,讓幼兒在操作實驗中驗證猜想、觀察與記錄結果,從而發展幼兒的科學思維能力。
五、了解柿子益處,制作柿子美食
師:柿子全身都是寶,你們知道柿子都有哪些“寶”嗎?
幼:柿子可以潤肺化痰、健脾益胃。
師:柿子原來有那么多的作用,我們來嘗一嘗,然后想一想柿子可以怎么吃。
教師引導幼兒動手制作柿子干(將柿子削皮切片后平鋪在曬籃里進行晾曬)、柿餅(將柿子削皮、水燙后掛起來晾曬)等美食。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了解柿子的食用價值,知道柿子干、柿餅等柿子美食的制作方法,提供材料支持幼兒制作不同的柿子美食,讓幼兒在親身操作、動手感知中習得柿子美食的制作經驗。
活動反思與延伸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教育要回歸自然,讓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探究和學習,與周圍的環境產生互動。霜降前后,柿子掛滿枝頭。柿子引發的觀察、采摘、催熟、美食制作等活動是伴隨著幼兒的興趣不斷生發和延展的。一系列節氣活動帶給幼兒的不僅有喜悅和幸福,還有活動過程中問題解決、團結協作能力的提升及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后續教師可圍繞柿子開展戶外寫生活動,讓幼兒與柿子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讓大自然真正融入幼兒的學習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