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金輝
開放教育是經教育部批準,由國家開放大學組織實施、全國開大系統共同參與、主要面向在職成人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主要采用網絡教育和面授輔導的形式開展教學,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國家開放大學以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為使命,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公平。寧夏分部作為國家開放大學的一個分部,現開設開放教育本科專業21 個,專科專業33 個,現有開放教育在籍學生3.2 萬人
自2020 年12 月25 日,寧夏廣播電視大學正式更名為寧夏開放大學之時起,寧夏開放大學便被賦予了更深一層的使命與任務。在《寧夏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2020年寧政辦函〔2021〕50 號)文件中提到:“寧夏開放大學主要承擔服務本區域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本區域開放教育體系建設,探索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融合發展的職責。”開放教育是面向全民,為其提供形式多樣的教育服務,用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群的學習需求,力求達到“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一種學習狀態。
開放教育實踐環節教學工作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實現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文科類該環節一般包括畢業作業、畢業論文等。本科學生必須撰寫畢業論文或進行畢業設計,專科學生可撰寫畢業作業[1]。
在國家開放大學制定的相關文件中,均有明確注明各省級開放大學按照國家開放大學的統一部署和基本要求,制定切實的社會實踐方案,對社會實踐的基本內容、基本要求、實施步驟和應達到的目標進行規定,根據自身辦學條件,本著發揮優勢、挖掘潛力的原則,選擇合理并可行的實習形式,制定適合當地實際的實踐環節教學實施辦法,落實實踐環節教學工作。寧夏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含師范)、中文專業一直沿用撰寫畢業論文+調查報告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環節的內容。因此需要與時俱進,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開展綜合實踐環節的改革工作。
開放教育中的學生多處于工學結合的狀態,已有工作經驗以及相關的成果積累、技能證書等,但任需增長自身知識、學識,提高學歷,因此會選擇國家開放大學來提升學歷。并且寧夏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掛靠寧夏開放大學遠程學習支持服務中心,已有寧夏終身教育管理中心這一平臺,更需要發揮好此平臺的價值與意義。漢語言文學(含師范)、中文專業開展的綜合實踐環節改革,便是將學生已有持有的一些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相關的技能證書、知識轉化成果等直接用以抵扣綜合實踐環節中的相應學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在此基礎上,大力推廣綜合實踐環節學分兌換,促使學生在學習期間不斷積累相應成果,以此免除綜合實踐環節中相應的教學環節。2022 年北京學分銀行依托北京開放大學的成立,更加堅定了學分兌換的發展趨勢。在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的相互融通中,促使職業教育中的學生能夠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積累相關證書成果,在報考更高一級學歷之時,選擇寧夏開放大學,可用所積累的證書成果兌換綜合實踐環節的相應學分,減輕相應的學業壓力,鍛煉自身的專業實用技能。
為開展改革工作,特就寧夏分部2022 年秋季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中文專業在籍學生綜合實踐環節現狀進行了調研,在學生職業調研中,教師共計118 人,占比53.39%,其他職業67 人,占比30.23%,從此數據可以看出,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多數為在校教師,因此就學分兌換的成果內容上看,更加會具有針對性,對本專業的綜合實踐環節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因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特點,教師占比較高,因此在教學比賽獲獎證書一項有53 人,占比23.98%,其中校級和地市級二等以上占比較高,可在成果兌換中傾向于此項。在未有獲獎證書的狀態下,若想獲取教學比賽證書,占比其他類別的占比64.29%有142 人,此類心態的學生群體應該是無概念或無定向學科分類,但有61 人,占比27.6%的學生會選擇中文類的教學比賽,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特性相符合[2]。
在教師資格證書持有這一項中,無證書95 人,占比42.99%,有證書126 人,占比57.01%。持有教師資格證書,說明其已經學習過相關教育學、心理學、綜合實踐等課程,并通過考試才可拿到相應證書,只是在教師資格證書的等級劃分上,會有學歷層次的要求,以及專業的劃分。此項可為日后進行課程學分的兌換提供前期基礎。
在參加社會活動一項中,未參加的人數76 人,占比34.39%,剩余145 人,占比65.61%均有過不同類型的社會活動,比例最高的為社區服務,其次是公益宣傳,最后是環境保護,剩余則有社會援助和咨詢服務。單相對應的各類社會活動所匹配的佐證材料的持有上,有156 人無任何佐證材料,由此可見,其參與的社區服務、公益宣傳等活動,可為單位組織的相關工作或活動,甚至上街執勤、撿垃圾、植樹、促銷等事宜,均會被學生定義為參與社會活動,因此此項成果,需要相關佐證材料的支撐。持有活動文件的有16 人,占比7.24%,持有相關榮譽證書的有25 人,占比11.31%。
在是否參加過相關生產實踐活動這一項中,未參加的有127 人,占比57.4%,剩余的42.6%則參與過工業生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及商業服務等內容,在佐證材料的持有上相關文件與相關證書的持有占比為4.98%11 人和5.88%13 人。在此調查結果中值得關注的是大學生創新創業佐證,每年學校會有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針對開放教育的學生,此成果的兌換,一個是鼓勵職業教育的學生在校期間積累成果,以備報名開放教育的相關學歷學習,或鼓勵開放教育的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的參與。
在是否參加過知識競賽的調查中,參與過知識競賽的人為82 人,占比37.1%,未參加過的139 人,占比62.9%,在此成果認定中,暫時定為文化知識與學習強國知識的競賽。在參與文化類活動中,未參與的有122 人,占比55.2%,參與的有89 人,占比44.8%,其中演講比賽58 人,寫作比賽28 人,文化類活動策劃方案撰寫的有18 人,在其他類選項中,包含了校園、社區、教育類等文化活動。此類拓展內容均可用在綜合實踐環節中的社會實踐上進行成果積累和兌換。
綜上所述的調查內容來看,寧夏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中文專業在籍學生改革意愿較強,且持有成果較為樂觀,因此以此調查數據為依托開展寧夏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中文專業綜合實踐環節改革工作具有可行性與推廣性。
2022 年春季在寧夏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中文專業在籍學生中開展綜合實踐環節現狀調研,依據調研結果,召開可行性論證會議,對接國家開放大學教務部、人文學院撰寫《國家開放大學中文專科、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本科專業寧夏分部綜合實踐環節改革方案》。審核方案下發后,全面在寧夏分部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中文專業開展綜合實踐環節改革任務。通過2022 年秋季與2023 年春季兩學期的試運行,取得良好的結果與成效。兌換成果包含了公開發表的論文,文化類、社會服務類、知識競賽類獲獎證書以及教學比賽成果等。
在《國家開放大學中文專科、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本科專業寧夏分部綜合實踐環節改革方案》中,分別對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本科專業與中文專科專業在畢業論文與社會實踐的學分兌換要求做了詳細說明。
1.中文專科
中文專科的學生在學籍期內,中文專科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社區服務、社會援助、環境保護、咨詢服務、公益宣傳等);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宣傳策劃、輔助管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知識競賽類活動(各類主題知識競賽、學習強國、文化知識等比賽、職業技能競賽等);文化類活動(演講比賽、寫作比賽、文化類活動等);教學比賽,準備其相關證書與佐證資料,即可兌換社會實踐3 學分。
中文專科學生在學籍期內,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簡稱“萬方”)或龍源期刊網(簡稱“龍源”)公開發表的與中文專業相關的論文、文學作品(獨立創作或第一作者),字數要求3000 字以上;主持完成的與中文專業相關的校級及以上科研項目;參與與中文專業相關的校級以上教學比賽,提供相關佐證資料即可兌換畢業作業的5學分。
2.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本科
漢語言文學專業,含師范方向的本科學生,在學籍期內,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簡稱“萬方”)或龍源期刊網(簡稱“龍源”)公開發表的與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專業相關的論文(獨立創作或第一作者);主持完成的與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專業相關的校級及以上科研項目;參與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社區服務、社會援助、環境保護、咨詢服務、公益宣傳等活動);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宣傳策劃、輔助管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等活動);知識競賽類活動、各類主題知識競賽(學習強國、文化知識等比賽)、職業技能競賽、其他技能比賽等活動);文化類活動(演講比賽、寫作比賽、文化類活動策劃方案類等活動);校級以上教學比賽,均可提交相關佐證資料兌換社會實踐的3 學分。
漢語言文學專業,含師范方向的本科學生,在學籍期內,在中國知網(簡稱“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簡稱“萬方”)或龍源期刊網(簡稱“龍源”)公開發表的與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專業相關的論文(獨立創作或第一作者);主持完成的與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專業相關的行業級/廳局級及以上科研項目;參與與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專業相關的廳局級及以上教學比賽。提交相關佐證資料即可兌換畢業論文的5 學分。
學生多數兌換的是社會實踐環節的3 學分,但均會以豐富的成果來兌換學分。由此可見步入工作崗位的學習者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與成果積累,用學籍期內積累的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個人工作成果來兌換綜合實踐環節學分,既是對個人工作能力的一種肯定,亦是所學專業在工作環境中的實際應用,也是知識轉化為工作技能的一種直接表現形式。緩解學生課業壓力的同時,也會促進新生培養在學業期間,主動積累與專業相關的個人成果的自主意識。
但是在兌換過程中,學生成功兌換畢業論文和畢業作業的5 學分人數較少,究其原因首先是發表的論文在“三網”檢索不到;其次是論文字數不能夠滿足專科3000 字,本科5000 字的標準;最后則是,在學生的工作環境與主觀意識中,發表論文占有的分量并非很重。因此綜上結果,鼓勵學生在在讀期間,主動增強成果積累意識與挖掘自身創造成果的潛質尤為重要,并且在最后的綜合實踐環節學分兌換工作中,教師與班主任依舊需要發揮其主動性與導向性,為推廣實行發揮實效性作用。
在學分兌換過程中,不僅能夠為從業學生減輕課業壓力,而且調和了工學結合狀態的優劣勢。對于從業學生來說,豐富的從業經驗以及成果是對其學習過程中知識轉化為技能的最好證明,將學習者的從業優勢發揮出來減輕課業壓力也是寧夏開放大學開展綜合實踐環節改革工作的初衷。工學結合的矛盾一直是阻礙提升開放教育教學效果與優化互動效果的主要矛盾之一,因從業學習者工作地域、時間、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導致產生線下面授課、實踐教學開展率較低,線上自學時間較少,學習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因此在開展綜合實踐環節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完成時間也會相對壓縮。
因此實踐環節教學改革對教學工作的規范管理,提升綜合實踐環節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切實保證教學質量實現多元化、綜合化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寧夏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的下發之時,即是對寧夏開放大學的教師們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標準的同時,在改革浪潮的推動下,寧夏開放大學依據國家開放大學的統一安排部署,結合寧夏的地方實際情況,調研基層學生的實際需求與學習現狀,從而制定改革方案,希望在此方案的實行中,可以總結寧夏經驗,形成一套符合寧夏開放大學各專業試用的改革模式,助推寧夏開放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