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茂名市電白區那霍鎮中心學校 謝紹紅
2022 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其中閱讀層面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 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以及“整本書閱讀”1 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并且都有明確的“教學提示”作為技術支持。基于學習任務群下,如何創造性地使用當前的部編版教材(包括“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進行閱讀教學顯然對小學語文教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學會在閱讀文章時邊讀邊想,在適當之處作批注,對理解文章內容、領悟文章情感、學習語言表達等都非常有益。而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至六年級上下冊中都有一個專門的習作單元,是以培養習作能力為核心編排的內容,其中各安排兩篇習作例文,都配有旁批。這樣的編排正好給就如何教給學生作批注提供了典型的學習范本。其實習作例文配有旁批并不是部編版教材中的首例。首次以課文加旁批相結合編排的文本,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預測”為主線編排的閱讀策略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其中,旁批呈現某位閱讀者的思考過程,提示學生可以在哪里預測,可以預測什么,用閱讀者在閱讀時的思考過程給學生以示范,讓學生懂得怎么樣去寫旁批。這樣的設計,啟發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不但要了解文章是什么意思,有哪些人物情節,還要反思閱讀過程中“我是怎么讀的,閱讀過程中我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讓學生在作批注中,在交流中,不斷思考,互相啟發,不斷豐富閱讀經驗,更好地遷移運用于后續的閱讀實踐。
說起批注,大家千萬別用成人的讀書批注尺度去衡量小學生。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學習經驗的差異,決定了閱讀批注不能要求過高。我們對全班學生也不能搞“齊步走”“標準化”,而應該把自主權還給學生,根據各自的喜好、水平,尊重他們的個性,讓他們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想寫點什么就寫點什么,想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無拘無束,輕松自如。這樣,不管是優秀生還是待優生,他們都會有興趣去閱讀,都會有自己的點滴批注,讓每個同學都覺得自己閱讀有收獲,嘗到成功的喜悅。
如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以“提高閱讀的速度”為主線編排的閱讀策略單元中的《將相和》一課教學中,訓練的是“盡量連詞成句地讀,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連詞成句的方法,通過記錄閱讀時間、檢測閱讀效果,從而體會提高閱讀速度的好處。為了檢測閱讀效果,可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加以批注。其中大部分同學能抓住重點——讀懂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不畏強暴寫寫自己的體會。卻也有一名學生的批注很簡單而且與眾不同:“原來秦王也是一個怕死鬼!”這也值得肯定并鼓勵。
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既外化了個體閱讀的思考過程,啟發學生在讀書的時候要勤于思考,又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啟發,不斷豐滿閱讀感受,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1.可批注內容。(1)字詞理解處。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中,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過程中,在重點句子的重點詞下用自己喜歡的符號作標記,如“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中的“竊竊私語”,再如“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卻能巴在輪船底下作免費的長途旅行”中的“免費的長途旅行”等。(2)理解困惑處。可指點他們學會把由此發現的疑點或困惑寫下來,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探討、研究交流。(3)動情感悟處。這是指學生在閱讀中,在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或能揭示道理給他們以啟迪的地方,當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2.可批注方式。(1)文字表達。這是學生閱讀批注最常用的方式。如本文前面列舉的許多批注實例多是以文字表達的。學生們隨著閱讀的深入,可以隨時把自己閱讀的感受、看法、疑難、重點寫于文中的空白處,或具體,或簡明,或只言片語,隨學生的知識水平而定。(2)圖畫演示。這種批注方式最適用于形象語言描述或古詩意境想象。(3)簡單符號。
批注閱讀,不僅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多作引導,而且在課外閱讀中,更要延伸拓展。如學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即向學生推薦閱讀“快樂讀書吧”指定書目《安徒生童話》;學完《魯濱遜漂流記(節選)》,即向學生推薦閱讀“快樂讀書吧”指定書目《魯濱遜漂流記》的原著等等,并要求他們把批注做到課外閱讀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