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廣雅中學 蔡曼娜
所謂“雙新”,即新課程、新教材。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注重綜合評價,由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做題轉變為培育學生學科素養。高中政治新教材依據新課標的精神編寫,突出了高中政治學科政治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側重單元整合,大概念引領。在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雙新”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如何滲透生涯規劃的實現路徑進行探索和研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中明確,高中思想政治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一線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素養需求出發,以課本理論知識為基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通過創設真實、復雜、多元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情境探究過程中廣泛、全面地了解新時代祖國全方面的建設成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內容的深入理解與信服,進而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
以政治認同素養培育為例,在教學情境設置中,教師應緊跟社會發展,選取社會熱點話題,例如鄉村振興、航天航空事業發展、北京冬奧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動向,逐步在關注時代發展浪潮的基礎上找準自我定位,明晰身上責任,進而形成對自我未來發展的初步定位。此舉充分彰顯了思政課的育人價值和時代特征,引導學生培育政治認同素養,為全面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與此同時,教師在構建情景時應當注意在大主題之下選取小切口,著眼小人物、小故事,以平凡人的平凡故事感染學生,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學生從新時代優秀青年的奮發有為中受到啟發和感染,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例如在進行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七課《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也可以通過講述民族英雄的事跡,發揮榜樣的作用,引導學生在生涯規劃中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職業觀。
2019 年9 月秋季學期開始,高中《思想政治》統編教材包含4 冊必修教材和3 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內容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國際政治與經濟、法律、邏輯思維等模塊,必修課程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線,重在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發展,著重落實鑄魂育人的關鍵任務,選擇性必修課程則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其中有很多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涯規劃息息相關,這就需要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研究,深入挖掘高中政治學科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涯規劃融合的部分,將高中思想政治課與生涯規劃指導緊密結合。
例如在進行必修2《經濟與社會》第一課《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活動課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引導學生分別從“如何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和“如何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三個角度,課前收集和整理資料。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國企、探訪各個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從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不同所有制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何異同,從而進一步理解我國為什么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以及如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課后教師還可以設計一道課后實踐活動:“我想到企業工作的理由。”通過這樣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高中政治課程內容中的實踐性因素,讓學生通過課前課后親自動手、親身體會,深刻理解課程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將課程內容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中把高中選科、大學選專業、未來的職業選擇與國家的發展需要結合起來,把個人夢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結合起來,從而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通過個人的努力,報效祖國的信念。
科學的生涯規劃需要學生和家長對職業生涯形成清晰定位,從而實現人得其事、事得其人。通過科學的規劃和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每個學生實現有效規劃,促進個人價值實現的最大化,同時也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而高中階段是學生學業發展和職業理想樹立的關鍵時期,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正在逐漸建立起來,自我意識、才能等也在逐漸走向成熟。
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4《哲學與文化》中哲學學科知識恰好為高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很好的思維方法。例如,教師在講授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內容時,可以從哲學基本問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出發,引導學生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學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外部世界,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關系,在實踐中探索與發展真理,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生涯的外部環境,追求適應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懂得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待自己及外部世界,不斷根據環境和條件的改變而調整自己的生涯規劃。在講授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這一內容時,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辯證分析個人及具體某一職業的優點和缺點,從而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不足有全面辯證的分析,科學地進行生涯規劃決策,有效地進行生涯規劃實踐。
總而言之,只有把學科教學與生涯規劃相融合,相滲透,努力探索基于核心素養的活動型高中政治課,才能更好地落實高中政治課立德樹人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生涯規劃,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