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 周佳佳
主持人觀點: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可以說,學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礎之上的。 現實中,從孩子進入學校學習, 一些家長的教育職責就有意無意地削弱了,“完全”寄托到學校老師身上。 但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的、沒有終點的工程,家校之間需要做的不是教育交接,而是成為教育合伙人。 對于教師來說,與每位家長都密切交流是難以實現的,所以家委會應運而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中明確要求建立中小學家委會, 教育部于2012年出臺了《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各省也有相應的指導性文件發布。 家委會的職責基本定位于以下幾個方面: 了解家長與學生的需求,參與班級的管理與監督,促進家校的交流與溝通,整合個人與社會的資源等。
十余年過去了,家委會的功能發揮得如何呢? 不少班主任都在班級建設中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在所有嘗試中,首先要清晰認識到家委會的定位基點——教育合伙人。 家委會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教育協作的力量,絕不是學校或者班主任的從屬“機構”。 有了這樣的定位,才能有真正的合作。 其次,家長多半不是教育專業出身,還要接受一些必要的專業引導。
俗話說:“眾人劃槳開大船。 ”每屆家委會的組織與運行,就如造船、執舵、揚帆、劃槳的航行過程。
在新班級組建之初,我會分別針對學生和家長兩個群體設計問卷調查。
除一些常規問題外,學生問卷中要體現出孩子對家長教育及家庭氛圍的感受,例如“平時誰主要負責你的學習”“你認為爸爸或媽媽在教育中做的最好的地方是什么”“家庭氛圍中有哪些有利于你學習的地方”等。 孩子的表述是對家長的教育觀念與能力的側面印證。 小學生入校時年齡較小,可以采用現場問答的形式完成。
家長問卷中,要明確列出征求家長意愿的問題,并且陳述家委會職責,例如“您是否參與過家委會”“您是否愿意參加家委會”“您可以負責班級建設中哪個方面的事務”“您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什么樣的校外教育資源”等。
在經過詳細調查后, 依據自薦與推薦相結合、固定與流動相結合的形式,初步確立家委會的固定人選,類似“常委會”。 在后期的運行中,根據活動實際需要,可以增加臨時專項負責的家委,靈活調整。
在成立家委會以后,班主任要及時召開會議,詳細介紹自己的帶班理念和班級建設活動想法,讓家委會了解班主任的管理特色,并聽取家委會對班級建設和學生培養的期望與建議。 班主任需要詳細了解所有家委的能力特長與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職責分工, 一起推選出家委會會長,初步營造平等協作的家校氛圍。 同時,要建立家委會溝通平臺,例如微信群、QQ 群等,并在最近一次的家長會上鄭重宣布家委會成立,頒發聘書。
在班級建設過程中,班主任要及時向家委會通報班級發展情況和學校工作安排,家委會所有成員分工合作,從活動策劃、具體實施、財務管理、資源引入、攝像撰文等方面共同完成各項活動。
在家委會反饋家長意見時,班主任要及時處理和反饋,切不可單純由家委會進行家長安撫工作。 例如,本學期家長提出了關于教師臨時調換和飯菜盛量過少的問題,我當即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詳細了解具體情況。 會后,我對全體學生作出解釋和引導,讓大家理解女教師因懷孕調整工作安排的情況,指導學生對新教師逐漸適應;說明首次盛餐多少的原因以及二次盛餐的流程,引導學生吃飽吃好并節約糧食。 同時,我將以上措施以文字的形式告知家委會, 懇請家委會轉達和解釋,真正做到風雨同舟。 誠然,不是所有家長提出的要求都能在班主任層面解決,但要相信“真誠的力量”。
即使是家委會成員, 也未必是教育專業出身。為了能更好地合作,班主任要定期召開家委會和家長會,分享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專業知識,提升家委會的教育理論水平, 引導他們正確看待教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自覺抵制社會上一些不良的言論。日常我會經常轉發有關官微或者教育公號的一些文章,例如近期的“對老師不實舉報,不應擴大化”“你家孩子也在玩網紅玩具‘蘿卜刀’嗎? 警惕! ”“家長:建議你們常翻翻孩子的作業本”等。 針對熱點問題,我會及時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家長分享。育人能力似水,家校合作像船,在育人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水漲船高,家校合作也會越來越好。
同舟共濟揚帆起, 乘風破浪萬里航。班主任要做好家校合作中的水手、專業理論中的舵手,善于合作與引領,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共同體,豐富育人活動,拓寬育人途徑,提升育人高度,最終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