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莉萍 郭學軍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
成本控制是保障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經難以滿足日益復雜的醫療環境的需要。大數據作為一種以海量、高速、多樣的數據集合為基礎的技術,具備強大的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公立醫院提供了新的應用和解決方案,公立醫院可以利用大數據來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和精確度。在公立醫院中,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幫助其全面了解醫療資源的利用情況、患者的就診模式和病情分布等信息,從而提供決策支持和優化成本控制策略的依據[1]。
大數據技術是指在處理、管理和分析海量、高速生成的數據時所采用的一系列技術和方法。它涉及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和可視化等方面,旨在從大規模的數據集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源于對傳統數據處理方式的挑戰。傳統的數據處理工具和技術在處理大規模數據時面臨許多困難,包括處理速度慢、存儲空間不足、數據結構復雜等。而大數據技術引入了新的計算模型、分布式計算和存儲系統,以及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算法等,這些技術的結合提供了更強大、高效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使得大數據能夠高效地處理和分析數據,并提供有關業務、市場、用戶行為等方面的深入洞察,幫助組織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和戰略規劃。
醫療資源是公立醫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大數據分析,公立醫院可以更好地了解醫療資源的使用情況,包括設備、人力和床位等方面。通過優化資源分配和利用,公立醫院可以降低醫療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質量,并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研究發現,在醫療設備維護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設備的使用記錄和故障數據,醫院可以進行預測性維護和故障預防。通過監測設備的工作狀態和性能數據,醫院可以提前識別設備的潛在故障跡象,并采取相應的維護措施,減少設備的故障停機時間,提高設備的可用性和利用率。又如,大數據可幫助醫院收集和分析歷史護理人員排班和患者入院就診的數據,根據就診和住院趨勢預測未來患者的入院數量和病房護理需求,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數量和排班計劃。利用大數據,醫院可以對不同時段和病房的工作強度進行分析,發現護理人員需求高峰期和低谷期。根據工作強度,醫院可以靈活調整護理人員的排班,確保高峰期有足夠的人手支持,低谷期節約人力資源,實現病房護理人員排班的智能化和優化,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再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全院床位資源進行整合與動態管理,統一分配、調度,并通過對患者的病情、診療信息和治療需求收集與分析,以急診和手術預約病人優先入院為原則,智能化地對床位資源、醫護人員進行合理分配,實現“全院一張床”管理模式。通過大數據的支持,不同科室之間可實現信息共享與數據交流,從而更好地進行床位資源的整合與協同管理,提高醫院的床位利用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醫院的運營效率,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體驗。
大數據可以幫助公立醫院進行藥品、耗材等的采購和供應鏈管理,優化采購策略和庫存管理。通過監測和分析供應鏈數據,如庫存水平、采購成本和交付時間,醫療機構可以優化供應鏈管理,減少庫存積壓和過剩,降低采購成本,減少流動資金投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例如,大數據可以通過對藥品庫存、使用情況、采購交付時間和藥品時效的監控,以及對未來藥品需求量的預測,優化藥品進銷存管理,減少過期和過量藥品的浪費,從而降低藥品成本。同時,大數據分析可以比較不同供應商的批發價格和優惠政策等信息,幫助醫院選擇成本效益最佳的采購方案,降低藥品采購成本。
通過收集和分析大數據,公立醫院可以了解患者的臨床數據、治療方案和費用信息,評估不同治療方案的成本和效果,進而優化患者的診療路徑管理。
例如,醫院通過大數據收集患者的病歷、醫學影像、實驗室結果和生命體征監測數據,以及患者的就診記錄、手術安排和藥物使用等數據,并將電子病歷系統與其他醫療信息系統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全面的患者數據集,以識別潛在的診療路徑,發現與特定疾病相關的關聯模式、治療響應預測模型和患者分類模型等,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通過比較不同患者群體的病歷數據和治療結果,醫院可以確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并將其應用于類似情況的患者。通過診療路徑的管理,醫院可降低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治療成本,降低不必要的費用和資源消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滿意度,同時降低醫療成本。
大數據可以在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分析醫院的財務數據和成本結構,公立醫院可以發現成本的主要來源和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控制策略。大數據還可以幫助醫院進行預測和預警,提供合理的預算規劃和資金管理,優化財務決策,提高財務效益。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醫院可以進行支出的預測和預算規劃。例如,通過分析歷史財務數據和業務指標,醫院可以預測未來的支出情況,如人力成本、設備和耗材采購成本、維護費用等。這可以幫助醫院制訂合理的預算計劃,優化資源配置,確保公立醫院財務的可持續性[2]。
公立醫院需要收集和整合各種醫療數據,包括患者信息、醫療記錄、藥品使用情況及設備利用率等。這些數據可能來自醫院內部的信息系統,也可能來自外部的醫療保險公司、藥品供應商等。通過數據的收集和整合,公立醫院可以建立完整的數據集,為成本控制提供數據支持。
大數據分析和建模是公立醫院成本控制的關鍵步驟。通過使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統計分析等技術,公立醫院可以從大量的數據中發現關聯模式,預測未來的成本趨勢,并制定相應的成本控制策略和方案。
決策支持系統是公立醫院成本控制中的重要工具。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結果,決策支持系統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決策建議和預測結果,幫助管理者做出準確的決策,并監控成本控制的效果。
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和決策依賴于數據的質量和準確性。公立醫院應確保收集的數據完整、準確、及時,并對數據進行清洗和驗證,以避免由于數據不準確做出錯誤的成本控制決策。
在成本控制中,及時獲得準確的數據非常重要,以便及時做出決策和采取行動。因此,公立醫院需要確保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過程能夠實現實時更新和快速響應。
將大數據的分析結果以直觀的方式呈現給管理者和決策者,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數據,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成本控制。因此,公立醫院需要借助數據可視化工具和技術,將復雜的數據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圖表、圖形和報表。
公立醫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治理機制,確保數據的合法獲取、存儲、處理和共享,并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隱私保護要求。
盡管大數據在公立醫院成本控制中的應用具有諸多潛力和優勢,但仍然存在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和挑戰。
在公立醫院成本控制中,大數據的應用面臨著數據標準化和互操作性的問題,這兩個方面對實現數據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至關重要。由于醫療數據的來源多樣化,數據的格式和結構可能存在差異,會影響數據整合和分析,導致數據不一致和不可比。公立醫院需要致力于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互操作性規范,以確保不同系統和數據源之間的數據交換和集成的順暢進行。同時,采用統一的數據集成平臺或中間件,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和共享。此外,與相關部門和系統提前進行溝通和合作,制定數據整合的接口和協議,也是提高數據標準化和互操作性的重要舉措。
公立醫院的數據涉及大量的患者數據和醫療信息,包含著患者的個人信息和隱私,關系到患者的個人隱私權等切身利益,確保這些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至關重要。因此,公立醫院必須采取適當的安全措施來保護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確保數據在收集、傳輸、存儲和處理過程中的安全。這可能涉及采用加密技術保護數據傳輸,需要制定嚴格的訪問控制措施,限制只有授權人員才能訪問敏感數據,并確保所有數據的收集、存儲和傳輸都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
要想充分發揮大數據的潛力,公立醫院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大數據基礎知識和數據分析能力,同時關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熟悉大數據工具和平臺,能夠與臨床團隊合作,持續學習和更新技能。例如,信息技術人員需要具備數據分析能力,包括掌握數據挖掘、數據清洗、數據可視化等技術,能夠從大量的醫療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公立醫院應加強信息人才隊伍建設,對信息部門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確保其具備必要技能和知識,為醫院信息管理提供優良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以適應快速發展的醫療信息技術環境。醫院還應適當培訓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使他們具備基本的數據分析和解讀的能力。
政府可頒布嚴格的數據隱私法規,要求醫院在使用大數據時保護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這種合規要求可能會對醫院的數據收集、存儲和分析帶來一定的限制,從而影響醫院在成本控制方面使用大數據的范圍和深度。醫院在使用大數據技術時,需要密切關注相關政策和規定,并確保自身的大數據應用符合法規要求,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大數據在成本控制中的優勢。同時,政府和相關機構需要出臺支持大數據應用的政策和法規,并提供相關的支持和指導,以推動公立醫院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創新實踐。
目前,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框架尚未全面建立。諸多公立醫院目前只開展了科室成本核算,未開展病種成本核算及項目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數據質量和數據分析應用能力還需提高。成本核算不能適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滿足現代醫院精細化管理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醫院成本核算的順利進行需要信息系統的大力支持,目前的信息系統難以實現按需求提取數據,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數據的核對整理而非數據的分析。這也對大數據在公立醫院成本核算和控制方面發揮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當下,大數據在公立醫院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研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然而,在應用大數據時,公立醫院也面臨著數據隱私和安全、數據質量和一致性、數據分析和政策支持等挑戰。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公立醫院需要加強數據隱私保護和合規管理,提高數據質量和一致性,建立專業的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體系。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醫療環境的變化,大數據在公立醫院成本控制中的應用將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可為醫院提供更多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和策略。公立醫院管理者應密切關注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并積極探索和應用大數據在成本控制中的創新方法和實踐,以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醫療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