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遺產管理辦法(試行)》近日正式發布,這是北京市第一次明確工業遺產認定程序、保護管理、利用發展、監督管理等相關工作。
北京工業遺產是指在北京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經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認定的工業遺存。其核心物項是指代表北京工業遺產主要特征的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存,其中物質遺存包括廠房、車間、作坊、礦區等生產儲運設施,與工業相關的管理和科研場所、其他生活服務設施及構筑物和機器設備、生產工具、辦公用具、產品、檔案等;非物質遺存包括生產工藝、規章制度、企業文化等。
根據《北京工業遺產管理辦法(試行)》,申請北京工業遺產的企業單位需工業特色鮮明、遺產價值突出、保存狀況良好、管理水平較高、滿足北京工業遺產評價指標要求,且產權明晰,已制定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規劃、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經認定的北京工業遺產有效期為五年,每滿五年復核一次。
《北京工業遺產管理辦法(試行)》明確,鼓勵利用北京工業遺產資源,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街區、創新創業基地、影視基地、城市綜合體、開放空間、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等,培育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工業創意等業態。
另據介紹,當前北京市獲得國家工業遺產認定的單位共有9 家,涉及電子、裝備、材料等產業,包括北京印鈔有限公司、北京衛星制造廠、北京琺瑯廠、北京化工研究院等。
近日,重慶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等14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多措并舉促進和擴大家居消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擬定了12 條具體措施促進和擴大家居消費。
在增加家居消費新供給方面,《通知》提出提質綠色消費供給、提質智能消費供給、豐富適老消費供給等措施,包括鼓勵家居企業加強綠色、智能及適老化產品研發和生產;鼓勵開展智能家居消費體驗節、老年房設計大賽,豐富綠色、智能、適老化家居產品銷售場景;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對居民購買綠色家居產品給予一定補貼等內容,多角度釋放家居消費市場潛力。
在拓展家居消費新場景方面,《通知》提出創新消費業態模式、支持推動舊房裝修、開展家居促銷活動等措施,包括鼓勵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促進“互聯網+家裝”等新業態健康有序發展;鼓勵企業開展舊房翻新設計大賽,通過進街鎮、進社區、進鄉村、進小區活動開展家居以舊換新。
在創造家居消費新條件方面,《通知》提出發展社區便民消費服務、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等措施,包括支持與家居消費密切相關的洗染店、維修店等進社區;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區縣開展家電、家具、家裝下鄉,改善農村家居消費條件。
為解決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日前,安徽省衛健委印發通知,要求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出便民惠民服務舉措。其中,二級以上醫院就診、檢查檢驗分時段預約精確到30 分鐘以內,專家號源向基層醫院開放,推廣“預住院”集中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行門急診、住院就醫“先診療、后結算”一站式服務方式,優化診療服務流程,縮短等候時間。
對于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便民惠民服務舉措,通知要求,省級醫院預留不少于10%的門診號源向市縣級醫院開放,醫聯體、醫共體牽頭醫院預留不少于20%的門診號源向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開放,由授權醫療機構或家庭醫生登錄預約。
通知還對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便民惠民服務提出新要求,推進門診預約和雙向轉診。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預留的門診號源,由授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家庭醫生為轄區常住居民提供預約服務。
日前,河北省印發《關于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第三代半導體等5 個細分行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結合河北省現有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提出具有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支持舉措,力爭到2025 年、2030 年,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突破5000 億元、10000 億元,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分別達到5%、6.5%。
根據一系列新政策,河北省將突出固鏈強鏈,支持集成電路等領域優勢企業爭當國家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鏈主,對被認定為國家鏈主企業的,給予500 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為新型顯示企業生產首次提供自主研發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產品的企業,按照第一年銷售合同額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500 萬元)。支持專精特新,實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培育行動,打造一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細分行業單項冠軍企業。除延續現有的“對被評定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或單項冠軍產品的企業,給予200 萬元一次性支持”政策外,首次提出對被評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資金獎勵。
河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發揮省科技投資引導基金作用,與各地建設一批科創子基金,用好科技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建立綠色通道、實施優惠利率、配置信貸規模等方式,解決電子信息領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修訂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辦法》(以下簡稱《考核辦法》),對我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工作的基本原則、內容標準、方式程序、結果運用等作出規定,發揮考核“風向標”“指揮棒”“公平秤”“助推器”作用,為全面準確評價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加強高素質專業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新的《考核辦法》在考核原則、考核內容等方面突出鮮明政治導向,將思想政治素質、理想信念、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等情況作為考核必要條件,對考核結果起“一票否決”作用。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樹立新時代選人用人鮮明導向,全面準確評價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考核要素和指標體現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特點,區分公益服務、重點行業、機關保障等性質事業單位,實行以行業屬性為基礎的差別化考核,細化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等不同崗位類別考核重點,防止考核評價“一刀切”“一鍋煮”現象,避免考核結果和現實表現、群眾滿意度等“兩張皮”,力求全面、科學評價工作人員德才表現和實績貢獻。
新的《考核辦法》突出考核的客觀性,規定了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平時考核、專項考核四種考核方式,堅持“考人”與“考績”相結合、平時考核與定期考核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年度考核優秀檔次人數一般不超過本單位應參加年度考核工作人員總數的20%。明確了總結述職、工作檢查、績效評價、民主測評、聽取意見、綜合評價、內部評議、服務對象滿意度調查、第三方評價等考核方法,相互補充印證,通過多角度考核為工作人員精確“畫像”,考準考真考實業績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