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奇杰
中共小金縣委書記
近年來,小金縣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跳出旅游看旅游,搶抓旅游業發展契機,以“處處宜旅游、行行有旅游、時時可旅游”為目標,因地制宜推進傳統文化與旅游、紅色資源與旅游、生態農業與旅游、體育賽事與旅游、交通事業與旅游、生態環境與旅游“六旅”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推動小金旅游邁上了新臺階。目前兩河口會議會址順利入選“全國100 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兩河口會議紀念地”成功創建為4A級景區,達維會師橋遺址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同時,斯古拉文化城、玫瑰博覽園、蘋果共享農莊、四姑娘山阿來書屋、天空之城懸崖酒店等文旅項目順利建成。隨著小金縣旅游功能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接待能力、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小金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小金縣正從“點上發力”到“面上開花”,從景點旅游走向全域旅游,讓旅游資源煥發生機,讓旅游產業成為富民產業。
全域旅游的發展為國內外城市地區的旅游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基于地理單元跨區域構建全域旅游功能區和“旅游+”模式也已達成國際共識。小金縣前期關于“六旅融合”的實踐探索是基于市場基礎和資源基礎的有益探索,對縣域旅游業發展產生了持續的積極作用,但貫徹“全域全時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旅游發展理念還需從“全、融、優、共”這四個字進行深刻把握。
堅持把“全”作為要求。全域旅游是集區域性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共建共享和關聯帶動于一體的旅游模式,是空間域、產業域、要素域和時間域的完備旅游。注重全空間打造,改變以景區為主要架構的旅游空間系統,串聯景區、旅游小鎮、旅游廊道等不同旅游功能的點,構建“一心、兩翼、四廊、五區”的全域旅游布局,推動旅游空間域從“景區為重心”向“旅游目的地為核心”轉型;注重全產業打造,始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思路,大力發展“旅游+相關產業+相關設施”,從產業上打破旅游單一發展的界限,實現旅游帶動產業,產業激活旅游;注重全要素打造,充分整合散落在整個旅游產業鏈的“吃住行游購娛”傳統六要素和“商養學閑情奇”新六要素,發展“商務旅游”“夏令營”“新奇探險”等旅游新業態,調整民宿、購物、娛樂等旅游產業結構,推進全域旅游轉型升級;注重全時段打造,不斷強化對淡季旅游產品的開發、包裝和營銷,大力發展“夜色經濟”,打破旅游季節、時間界限。
堅持把“融”作為路徑。旅游業涉及面廣、關聯度高、滲透性強,是無邊界產業,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倍增效應十分明顯。要以“旅游+”和“+旅游”為途徑,大力推進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以及與文化、體育、養生、教育、科研、商貿等行業的深度融合;培育壯大“現代農業+旅游”“智能制造+旅游”“體育康養+旅游”“綠色生態+旅游”等融合發展新業態;規劃開發一批文化休閑、生態觀光、商務會展、休閑度假、鄉村旅游等跨界產品,延伸旅游產業鏈條。要以城鄉融合為基礎,堅持景城聯動、景區帶村,全力打好“城市+鄉村+景區”組合牌,統籌推進旅游景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以及鄉村旅游重點鎮培育和傳統村落保護,加強城鄉整體風貌、全域環境整治,更好助力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
堅持把“優”作為核心。堅持“全域化布局、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不斷優化游客體驗、提升旅游品質。要積極引入星級酒店,建成一批野奢酒店、中高端民宿,不斷提升旅游供給品質水平;積極規劃建設鐵、公、空立體化交通“接駁”網絡,提升區域各類道路等級標準,提高外部可達性、內部暢通性、出行便捷性;大力開發特色夜游、歌劇演出等旅游產品,做好傳統文化活態展演,培育壯大特色演藝集群;扎實推進城市亮化、美化工程,著力打造娛樂街、購物街、美食街;大力實施“精品戰略”,打造一批世界遺產之旅、紅色體驗之旅、民俗文化之旅、生態康養之旅、農業觀光之旅等精品線路,打造一批戶外運動、文化旅游、康養休閑、科教旅游、研學旅行等新興業態,以最優的旅游供給滿足廣大游客全新旅游要素需求。
堅持把“共”作為目標。全域旅游發展要實現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目標,既是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全域旅游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更是全域旅游發展的終極價值目標追求。牢固樹立“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改變旅游發展只是景點景區企業獨建獨享的狀況,讓各族群眾在全域旅游發展中真正受益;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市場競爭程度、創新體制機制向游客釋放更多的旅游產品和質量紅利;通過創新業態、優化要素組合向全社會提供更多的旅游創業和就業紅利;通過投資引導、政策鼓勵、優惠支持向社會各界提供更多的旅游參與和發展紅利;通過發揮旅游產業優勢、增強產業經濟輻射效益,為縣域發展提供更多的旅游經濟和社會紅利,真正形成“游客更滿意、居民得實惠、企業有發展、百業添效益、政府增稅收”的發展格局;通過構建現代旅游治理體系,建立與全域旅游發展相適應的旅游綜合管理機構,積極創新旅游配套機制,推動政策創新,提高旅游市場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