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靖遠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展海清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主要體現在閱讀與寫作方面,其中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閱讀材料中蘊含的深厚情感,掌握寫作技巧,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寫作中,從而創作思維嚴謹、語言流暢、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助力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將得到有效涵育。讀寫融合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及讀寫融合教學的意義進行簡要論述,指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讀寫融合教學的有效策略,僅供參考。
閱讀和寫作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使其在閱讀中學會語言和文字的運用技巧,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能夠站在作者角度體會作者的創作理念和真摯情感。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則會不斷迸發靈感,字里行間直抒胸臆,寫出的文章更具邏輯性和感染力,寫作能力也能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寫作能夠引起學生的反思,升華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基于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進行寫作,其中改寫、續寫、擴寫都是常見的寫作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情感、價值觀、技法都得到了有效整合,能夠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會更加深入,進而充分挖掘閱讀材料的內涵,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應該準確把握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加強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深度融合,切實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在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中,教師通過選擇豐富的閱讀材料、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閱讀材料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深入研究文章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技巧,準確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情感,學會將所學知識、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歷應用到寫作實踐中,有利于學生讀寫能力的協同發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使學生能夠獨立閱讀文章以及進行文章創作。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量,才能在寫作時文思泉涌。加強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正是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有效舉措,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實施個性化指導的教學策略,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汲取靈感,合理組織語言和運用文字進行文章創作。這樣一來,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會得到強化。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良好閱讀和寫作習慣的養成并非朝夕可以實現,需要教師能夠在語文課堂上積極運用讀寫融合教學模式,將課文當作寫作范文,分析其中的好詞好句,解析文章結構和寫作手法,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觀點,對課文進行改寫和續寫,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質量。
縱觀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現狀,閱讀和寫作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不緊密、閱讀和寫作教學相互分離、所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缺乏閱讀和寫作興趣,這些是影響讀寫融合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應得到高度重視。
小學生的年齡和閱歷影響了他們對客觀事物及生活現象的了解程度,往往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無法理解其內涵,加大了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難度。部分教師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興趣點的掌握情況不足,組織的閱讀和寫作教學活動脫離了現實生活,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此外,在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中,教師過于看重語文知識的傳授,忽視語文知識是否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語文課堂氣氛比較枯燥,難以引起學生閱讀和寫作興趣,導致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流于形式。
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對閱讀和寫作的關系缺乏了解,經常將閱讀和寫作教學剝離開來。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單獨安排一個課時組織實施閱讀教學或是寫作訓練,很少將二者融合到一起,未從課文講解延伸到寫作訓練,或是在寫作訓練中分析閱讀材料,導致閱讀和寫作教學的融合效果不佳,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過于淺顯,對寫作技巧的掌握不牢,寫作時感覺思維滯澀,無從入手,學生的讀寫能力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主要特點,他們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如果課堂教學比較乏味,只會逐漸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所用的讀寫融合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只關注教學任務完成度,忽視小學生是否能夠真正理解語文知識并將知識學以致用,造成了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師生互動匱乏,教師對學生缺乏專業指導,而學生被動完成閱讀和寫作任務,很少進行反思,更難以將閱讀和寫作有機聯系起來,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成為空談。
讀寫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的興趣為動力源泉,可是小學生普遍缺乏閱讀和寫作興趣,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效果因而不理想。小學生在閱讀時多將視線投入跌宕起伏的情節上,如果閱讀材料中沒有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將會“不屑一顧”。甚至多數學生將寫作視為一種負擔,很少有學生有記隨筆和日記的習慣。課外閱讀也是需要家長和教師布置閱讀任務才能完成,學生本身尚未形成自主閱讀的意識。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是廣大教育專家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需求精挑細選的文學作品,不僅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軼事,而且課文題材豐富,給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提供了優質載體。教師若能夠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趣味元素,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感受閱讀和寫作的樂趣,教材則會成為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的重要資源,在培養學生讀寫能力方面發揮作用,教學質量也會有所提高。
教師需以激發學生閱讀和寫作興趣為著力點,通過師生互動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興趣特長,為學生創造表達觀點、展示自我的平臺,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和寫作實踐活動。同時,教師還需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為寫作訓練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我是一只小蟲子》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多種昆蟲的圖片,或是一段精心設計的視頻,讓學生說一說他們所了解的昆蟲世界,并在小組內部討論,要求每名學生至少說出兩種昆蟲的名稱,激發學生對課文的探究興趣。其次,隨機挑選幾名學生發言,模仿昆蟲的動作,打造趣味課堂。最后,在閱讀課文后,教師需要提出下面幾個問題:“小蟲子生活中的苦和樂是什么?你是否有過免費乘車的經歷?你覺得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為什么?”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聯想,自然而然地引入寫作題目,“我想當……”讓學生填入他們喜愛的事物,并說明事物的特征,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進行文章創作的能力,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協同發展。
教學方法的先進性、多元性與否對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效果具有較大的影響,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豐富語文知識呈現方式,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內容和寫作技巧,使學生始終保持對語文學習的高度熱情,如此在讀寫融合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良好習慣才能卓有成效。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是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中的應用充分契合了小學生的身心需求,能帶領學生步入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使學生的閱歷變得更加豐富,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也更加透徹。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課文中描寫的美麗景色,播放關于童話和寓言故事的相關動畫,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內心的情感被喚醒,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寫作,使其言之有物。
二是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師可以通過劃分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文章的寫作技巧,共同對文章進行改寫和續寫,使每個小組成員身上的擔子得以減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是任務驅動法。教師可以為學生發布閱讀和寫作任務,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書籍,寫下讀后感;定期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要求學生講述在閱讀書籍中獲得的感悟,相互推薦優秀課外讀物,拓寬學生的視野,持續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寫作將不再是難題。
在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中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通過閱讀文本學會寫作技巧,在寫作實踐中將寫作技巧融會貫通,確保整篇文章邏輯嚴謹,各個段落銜接緊密,語言文字變得更具獨特風格,寫作質量得以提高。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在閱讀和寫作訓練全過程中的言行舉止,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實施差異化指導,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和自信心,促進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例如,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則需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進行指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些學生缺少寫作素材,教師則需向其推薦課外讀物,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并要求學生摘抄閱讀材料中的美詞佳句,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還有部分學生的作文平鋪直敘,缺少情感,教師則需在講解課文時引導他們嘗試感悟情感,找到能夠體現人物情感的句子,學會將這種寫作技巧應用到文章創作中,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立體和豐滿。
為了保證對學生指導的有效性,教師需加強對讀寫融合教學信息的收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更多表達想法的機會;拓展與學生的溝通渠道,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溝通方式,獲得讀寫融合教學反饋信息,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優化讀寫融合教學方案,為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對于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來說,每個童話故事都是他們所鐘愛和向往的世界,童話故事通常篇幅較短,故事簡單易懂,看到童話故事的結局后,學生會產生意猶未盡之感,有些故事結局甚至是開放式的,需要學生自己去想象,因此童話故事是讀寫融合教學的良好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續寫故事,讓學生憑借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喜好為童話故事增加新的情節,以激發學生思維活力,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讀寫融合教學的質量將得到提高。
在續寫故事之前,教師需與學生共同分析文本內容以及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要求學生遵循邏輯性原則,保證續寫的內容與原文之間的邏輯嚴密,合情合理。
例如,在《蜘蛛開店》教學時,首先,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蜘蛛為什么要開店呢?蜘蛛先后賣出了幾件商品,分別賣給了誰?為什么蜘蛛覺得賣口罩和圍巾比較簡單,卻依然在不斷更換商品?在文章的最后,蜘蛛迎來了一位新顧客,為什么看到蜈蚣后蜘蛛嚇得回到了網上呢?”學生閱讀課文后可以從原文中找到對應答案。這時候學生對蜘蛛的遭遇感到同情,每次認為很簡單的事情結果卻與設想背道而馳。其次,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究竟蜘蛛的商店能夠繼續經營還是就此關閉,要求學生對蜘蛛開店的故事進行續寫,創編一個新的結局,以此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教師的積極評價是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積極發言、配合進行閱讀和寫作訓練的動力所在。鑒于評價活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不可或缺性及其發揮的作用,教師需在讀寫融合教學中對學生予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體驗閱讀和寫作的樂趣,從而樹立自信心,轉變學習態度,真正從讀寫融合教學中獲得知識和快樂。每名學生都擁有無窮的潛力,只是缺少教師的正確引導。在讀寫融合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一方面,教師需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認真觀察和記錄每名學生的課堂表現,立足于學生課堂發言積極性、發言質量、寫作內容等角度進行評價,促進閱讀和寫作教學的融合;另一方面,教師需科學設計評價指標,涵蓋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理解和運用水平、讀寫能力等多維度指標,確保得到的評價結果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的活躍度和思維活動,進而分析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趨勢,對不同學生實施差異化評價,在肯定學生的同時,為其指明改進和優化的方向,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質的快速發展。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的開展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和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語文教師肩負著艱巨使命,必須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厘清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利用教材文本資源,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打造趣味性、開放性更強的語文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開展故事續寫活動,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與此同時,教師應循序漸進地探索讀寫融合教學的路徑,使學生能夠對重點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中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