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培
(徐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血透室,江蘇 徐州, 221000)
研究表明,維持性血液透析(MHD)導致機體營養物質流失、分解代謝增強,引起機體營養不良,若患者長期處在營養不良狀態,則降低脂蛋白胰酶及肝脂酶活性,導致機體脂代謝障礙、心血管系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是導致患者伴有急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1]。血液灌流+血液凈化治療MHD 患者可改善機體腎功能,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有效改善病情,但治療期間受疾病不確定因素影響,部分患者配合度差、影響治療進展,故以改善腎功能、減少并發癥為目標,早期輔助對癥護理很重要[2-3]。薛文靜等[4]研究證實,常規護理雖有一定價值,但護理內容單一,缺乏研究廣度,臨床應用受限,鑒于此,本研究選擇MHD 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強化干預用于血液灌流+血液凈化治療MHD 患者的價值,現匯總如下。
選擇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徐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行血液灌注+血液凈化治療的MHD 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聯合組和基礎組,每組40 例。聯合組男32例,女8 例;年齡30~75 歲,平均年齡(56.23±12.34)歲;透析時間25~120 個月,平均透析時間(81.34±21.59)個月;透析次數2~4 次/周,平均透析次數(2.54±0.32)次/周;疾病類型:糖尿病腎病18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2 例,高血壓腎病10 例;身體質量指數(BMI)19~26 kg/m2,平均BMI(23.54±0.29)kg/m2。基礎組男33 例,女7 例;年齡31~75歲,平均年齡(56.39±12.41)歲;透析時間26~120 個月,平均透析時間(81.38±21.62)個月;透析次數1~3 次/周,平均透析次數(2.01±0.24)次/周;疾病類型:糖尿病腎病19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1 例,高血壓腎病10 例;BMI 18~25 kg/m2,平均BMI(23.41±0.25)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徐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腎臟疾病診斷標準[5],均行血液灌注+血液凈化治療;②血液透析時間≥3 個月;③具備閱讀理解及表達能力;④年齡30~75 歲;⑤臨床完整資料。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伴腦卒中、心功能衰竭者;③合并嚴重感染者;④濫用藥物史或長期酗酒史者;⑤近期有手術史者;⑥短期血液透析者;⑦心腦血管疾病者;⑧精神異常者;⑨中途退出研究者。
基礎組采用常規護理。入院后向患者發放手冊,口頭闡述病因、治療方法等,定期監測患者體征,有異常及時匯報處理,囑咐遵醫用藥。①環境護理。保持血液透析室舒適、整潔的環境,設置舒適的溫度和濕度,消除患者對治療的緊張感和陌生感。②體位護理。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取最舒適的體位,合理選擇穿刺點,避免反復穿刺,以免引起患者不適感受。③病情觀察。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和體外凝血情況,監測透析機的各項參數,確保治療順利進行,及時配合醫師處理異常情況,避免引起患者恐慌。④生活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合理作息,保證充足睡眠。
聯合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強化干預。①強化心理指導。根據個體差異、動態評價患者心理情緒,明確是否伴有負性情緒,給予對癥心理疏導,輔助音樂、報刊及視頻等,轉移患者注意,并告知家屬給予患者關懷、溫暖及鼓勵等,重建信心、提高依從性。②強化飲食管理。結合實際制訂飲食方案,多攝入高蛋白、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適當攝入植物油、果醬等高熱量食物,根據患者尿量、透析值及血壓確定飲水量,若每日尿量>1 000 mL 且無水腫,可適當限制水分攝入量,準確記錄患者每日體質量、飲食及血壓等,注意嚴格控制鈉鹽攝入,減少含鉀食物攝入,如菠菜、香蕉及紫菜等,通過冷凍、煮沸或浸泡方式減少食物含鉀量,并減少攝入磷,如動物內臟、蛋黃、花生及黃豆等,及時補充維生素,如葉酸、維生素B 及維生素C 等,戒煙戒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引起不良刺激。③強化內瘺指導。平時保持內瘺側肢體清潔衛生,治療時適度將內瘺側肢體抬高、促進靜脈回流,叮囑內瘺側肢體禁忌提拉重物,定期測量患者血壓,輔助采血及輸液處理。④強化感染預防。部分患者因體內沉積過多毒素引起皮膚瘙癢,故告知其穿著棉質、柔軟內衣,溫水洗澡,減少肥皂的刺激,根據季節更替添加衣服,夏天注意食物清潔,避免感染性腹瀉,遵守無菌操作定期更換穿刺處敷料,觀察導管是否彎折、堵塞或壓迫,囑咐做好個人衛生、避免泌尿系統感染。⑤強化運動指導。根據患者耐受度,制訂科學合理的運動方案,建議以有氧活動為主,如散步、廣場舞及太極拳等,遵守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原則,運動中嚴格監控運動時間及運動時心率,家屬在旁陪同,有異常及時停止,訓練時間為30 min/次,1 次/d。
①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WHO 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6]評估,包括社會關系、生理領域、心理領域及環境領域,量表總分100 分,WHOQOL-BREF 分值愈高說明生活質量愈好。
②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7]評估,包括自我責任感(6 個條目)、健康知識水平(19 個條目)、自我護理技能(11 個條目)及自我概念(7 個條目),共43 個條目,采用0~4 分的5 級評分法,其中11 條為反向計分,總分0~172 分,ESCA 分值愈高說明自我護理能力愈好。
③比較兩組負性情緒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8]評估,各量表總分100 分,SAS 分界值為50 分,SDS 分界值為53 分,各量表分值愈低說明負性情緒愈輕。
④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采用徐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自制依從性調查問卷,總分100 分,依從≥90 分,部分依從60~89 分,未依從<60 分[9]。總依從率=(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⑤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低血壓、內瘺閉塞和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低血壓+內瘺閉塞+出血)例數/總例數×100%。
干預前,兩組社會關系、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等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社會關系、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等評分均升高,且聯合組以上各項評分高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
續表1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
干預前,兩組自我護理能力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自我護理能力各項評分均升高,且聯合組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及自我概念評分高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s,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s,分)
?
續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s,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s,分)
?
干預前,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SDS 評分均降低,且聯合組SAS、SDS 評分低于基礎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負面情緒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負面情緒評分比較 (±s,分)
?
聯合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n(%)]
聯合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WHOQOL-BREF 評分高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傳統護理忽視個體差異,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故強化干預可有效改善病情,患者因缺乏疾病理解、擔心治療費用及治療過程的不適反應因素等,常有焦慮抑郁情緒,影響治療進展[10]。故加強強化干預可在彼此間建立信賴度及信任度,避免糾紛發生,輔助對癥護理措施,如視頻、報刊及音樂等形式,協助轉移疾病注意、拉近護患間距離,協助患者樹立積極樂觀心態、提高依從性,清除體內毒素及積水,提高生活質量[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ESCA 評分高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患者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刺激,影響自我護理能力,故強化干預中,根據個體差異性給予對癥膳食指導,可滿足機體營養所需,提高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力,減少豆制品食物攝入,避免發生腹脹現象,增加維生素、膳食纖維及高蛋白等食物,增強體質,結合實際給予飲水指導,嚴格控制鈉鹽攝入,及時補充維生素并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消除外界不良刺激[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SAS、SDS 評分低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患者因缺乏疾病理解,伴有焦慮抑郁情緒,影響治療配合度,加強內瘺指導可促進肢體靜脈回流、避免發生血流阻滯現象,并考慮個體差異指導開展適度活動,嚴格控制運動時間及運動量,利于增強體質、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病情,達到預期康復作用,聯合干預利于減緩患者心理刺激、穩定情緒。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治療依從率高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護患關系緊張導致患者配合度差、影響治療進展,故聯合強化干預在彼此間建立信賴度、信任度,避免糾紛并提高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并發癥率低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余妙清等[15]研究結果相一致,故聯合強化干預可保證治療安全、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強化干預用于血液灌流+血液凈化治療MHD患者可提高生活質量并改善自我護理能力,減輕心理刺激,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發生。但本研究仍有缺陷,如觀察年限短、病例數選擇少等,建議后續進一步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