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階段的幼兒園教育中,自主游戲是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合理組織自主游戲成為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筆者通過直接觀察與資料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幼兒園自主游戲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幼兒園自主游戲的意義以及實施困境,探討在幼兒園教育中組織自主游戲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幼兒游戲;自主游戲
作者簡介:段迭梅(1973—),女,甘肅省蘭州新區第八幼兒園。
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要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對活動進行自主選擇與計劃。這一要求點明了要在游戲中尊重幼兒的自主權利,凸顯了幼兒園自主游戲的重要性。顧名思義,自主游戲是指從幼兒視角出發,以滿足幼兒需要與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使幼兒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自主選擇與活動的游戲方式[1]。幼兒園自主游戲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活動,為了提高自主游戲的質量,幼兒園教師應準確把握自主游戲的基本要求,并著眼于教育現狀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恰當的游戲組織策略。這樣才能逐步優化自主游戲過程,推動幼兒的發展進步。
一、幼兒園自主游戲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幼兒建構“自我”概念。張國平教授認為,獨立自主是個體早期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可以使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應對學習與生活。自主游戲的開展能夠促進幼兒建構“自我”概念,從而推動幼兒獨立自主品格的初步形成。
第二,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簡單來說,學習品質是指在學習活動當中表現出的行為傾向與態度,對幼兒的終身發展具有長遠影響。在自主游戲當中,幼兒可以經歷游戲活動的全過程,并充分調動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2]。
第三,有利于幼兒積累有意義的經驗以及情感。在自主游戲過程中,幼兒通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并需要在游戲中嘗試解決問題。通過這一過程,幼兒可以產生一種強烈的滿足感,并且獲得各種能力,積累一些有意義的知識與經驗。有意義的經驗以及情感體驗的積累,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第四,有利于幼兒認知與技能水平的發展。幼兒自主游戲的內容十分豐富,從整體來看,游戲活動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環節:一是觀察與思考,對游戲內容形成初步感知;二是親身參與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進行動手操作。這一過程有利于推動幼兒認知與技能水平的共同發展。
第五,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一方面,幼兒在自主游戲當中會遇到各種情況。在處理這些情況時,幼兒思維的敏捷性能得到鍛煉,幼兒也能學會如何保持更加穩定的情緒狀態,這無疑是社會適應能力中的重要品質。另一方面,自主游戲并不等同于完全獨立的游戲活動,而是需要多方交往互動,從而強化幼兒對于各種社會角色的認識,豐富幼兒的社會情感。
二、幼兒園開展自主游戲的困境
從實際情況來看,幼兒園自主游戲的實施存在一些困難。其中,以下幾個問題比較突出。
第一,部分教師對自主游戲的認識不到位,這主要體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沒有在游戲中進行良好的師生互動;另一方面,過于關注幼兒在自主游戲當中的收獲,忽視幼兒的體驗。在這種情況下,自主游戲的作用難以發揮出來。
第二,以直接游戲為主,導致幼兒進行自主游戲的時間比較少。為了保證游戲活動的進度,教師有時會直接組織幼兒參與游戲,目的性較強。此外,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中,集體教學有時會占用比較多的時間,幼兒的自主游戲時間無法得到滿足。受此影響,自主游戲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第三,幼兒自主性發揮不充分。在自主游戲中,有的幼兒會懾于教師的權威,不敢表現自己。此外,在組織自主游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會不自覺地采取傳統的游戲活動方式,導致幼兒只能跟隨教師的思路被動參與,思維受到限制,難以真正展現天性。
第四,自主游戲指導不合理。在進行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有時會從成人視角出發,直接介入幼兒的游戲過程。這容易使自主游戲過程出現混亂,不利于游戲質量的提升。
第五,游戲評價有待完善。在當前的幼兒園自主游戲中,評價環節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忽視評價環節,教師沒有及時在游戲后展開評價,對游戲過程進行全面總結;二是教師采用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與自主游戲的特點不符,無法真正發揮出評價環節的作用。
三、幼兒園自主游戲實施策略
(一)發展專業能力,轉變教育觀念
通常情況下,幼兒園游戲活動一般由教師作為組織者,所以教師素質對游戲質量有著直接影響[3]。為了突破當前幼兒園自主游戲的困境,教師要通過幼兒園提供的各種渠道與平臺提升綜合素養,同時針對幼兒園自主游戲展開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從而為幼兒園自主游戲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為了形成更加科學的幼兒園自主游戲理念,教師應著眼于以下各方面。第一,教師要逐步形成以幼兒為主體的兒童教育觀。為此,教師一方面要充分信任幼兒的發展潛能,相信幼兒可以自主完成游戲活動;另一方面,教師要全面了解與重視幼兒的發展規律。第二,對幼兒自主游戲進行深入研究。一方面,教師要明確自主游戲并不是一種固定的游戲形式,它的游戲理念以尊重幼兒為核心;另一方面,在組織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的觀念要逐步從“我想讓幼兒怎樣游戲”向“我想知道幼兒怎樣游戲”轉變,這樣才能更好地以兒童視角組織游戲活動。第三,充分尊重幼兒在自主游戲當中的權利。具體來講,教師在游戲中要尊重幼兒的意愿,不能對幼兒進行強制約束。教師還要明白幼兒在游戲當中會有自主沉淀的過程,不應隨意打斷、打擾幼兒。此外,教師要鼓勵幼兒與游戲環境進行自由互動。
總之,從上述幾個角度進行深入的探索,有利于教師逐步形成科學的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指導觀念,從而推動游戲活動的高效開展[4]。
(二)優化游戲環境,促進游戲開展
從發展階段來看,幼兒的認知能力比較弱,其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因此,在幼兒園自主游戲當中,教師應將游戲環境視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并加以優化現有的游戲環境,為幼兒開展游戲創造更適宜的外部條件[5]。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更加順利地參與到游戲活動當中。
在組織自主游戲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增強游戲環境的趣味性。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引入一些相關的環境資源。比如,很多幼兒對自然環境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現有戶外條件的基礎上,增設小池塘、小山坡、玩水區、玩沙區、草地等戶外活動區,也可以用松果、干花、落葉等布置室內環境。利用這些自然元素,可以增強游戲環境對幼兒的吸引力。第二,保障游戲環境的安全性。安全是開展幼兒園自主游戲的前提。比如在戶外的滾筒游戲當中,幼兒由于力量以及平衡性等身體素質發展不充分,容易出現跌倒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保證游戲場地的平整,并且要選擇一些地面較為柔軟、能起到緩沖作用的游戲場地。第三,提供數量充足、類型多樣的自主游戲材料。游戲材料的投放要避免過于依賴教師的主觀經驗,而是要充分尊重幼兒的需要。比如,在“我是小小交警”游戲當中,教師要在戶外場地設置一個“大回環”,使幼兒能按照一定的交通路線在幼兒園中騎行。在組織該游戲時,筆者沒有直接進行材料投放,而是鼓勵幼兒先回憶日常生活,想一想馬路上會有哪些事物,進而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提議提供了相關的游戲材料。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結合自己的游戲需要布置游戲空間。第四,營造相對寬松的游戲氛圍,提供彈性的自主游戲時間,從而為自主游戲的開展創造良好的隱性環境。
(三)提供開放空間,引導自主參與
組織自主游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其中,主體性原則是最核心的要求。在主體性原則的引領下,教師要將幼兒視為游戲的中心,為幼兒提供開放空間,鼓勵幼兒自主參與游戲,以此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有效推動幼兒全面發展。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設計游戲的玩法。比如,在滾筒游戲中,給幼兒提供滾筒材料之后,筆者讓幼兒自主觀察并結合材料的特點設計游戲規則。經過思考,幼兒逐漸開發出了多種滾筒游戲玩法。比如,有幼兒認為可以進行單人滾筒游戲,在這個游戲中,幼兒用雙手推動滾筒前進,最先到達終點的獲得勝利;有的幼兒認為可以用滾筒進行“蝸牛爬”的比賽,在游戲中幼兒鉆進滾筒,用雙手推動滾筒的內壁,兩腳也跟著前進,使滾筒向前滾動;還有的幼兒想到了合作抬滾筒的玩法,即多名幼兒為一組,一起站在同一個滾筒里,并把滾筒抬到指定地點,看哪個小組最先到達。相對于教師直接提供游戲規則,幼兒自主設計游戲不但能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能動性,還能發散思維。同時,在這樣的游戲過程中,幼兒獲得的游戲體驗也更加深刻。由此可見,在幼兒園自主游戲當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更加自由的發展空間。
(四)密切觀察幼兒,注意適時干預
盡管自主游戲強調尊重幼兒的主體性,但這并不等同于對幼兒放任自流。從認知特點來看,幼兒的認知能力較弱,若缺少有效的指導,游戲過程容易出現混亂。因此,在組織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對游戲活動進行全面的觀察,在了解幼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把握時機,恰當干預游戲。
通常來講,教師要把握以下幾個介入游戲的關鍵時機。第一,在游戲中出現負面內容時。如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豐富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中有時會包含一些負面內容,加上幼兒在自主游戲中通常會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導致其中的負面內容對游戲活動產生消極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及時干預。第二,在游戲中存在安全隱患時。盡管在開展自主游戲之前,教師會盡量為幼兒創造安全的游戲環境,但有些時候依然難以完全消除安全隱患。因此,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實時進行觀察,在發現游戲中存在會對幼兒造成傷害的因素時,應及時介入游戲當中,保證游戲安全進行。第三,在游戲難以繼續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先鼓勵幼兒嘗試自主解決困難,當幼兒無法獨立擺脫困境時,再及時進行干預??傊?,教師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的適時介入是極為重要的。
(五)強化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毋庸置疑,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是幼兒園與家長的共同愿望和責任,所以幼兒園自主游戲離不開家長的協同配合,教師應有意識地踐行家園共育理念。家園雙方的通力合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對幼兒進行更加全面的引導,從而真正發揮出幼兒園自主游戲的積極作用。
首先,教師要和家長建立密切的聯系,通過和家長溝通,使家長認識到自主游戲的重要性。其次,相對于幼兒園,家長掌握的教育理念知識往往沒有那么扎實。因此,教師應向家長提供一定的幫助,讓家長掌握一些比較實用的家庭游戲組織方法,并和家長在幼兒自主游戲方面達成一致。最后,請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自主游戲當中,使家長直接感受自主游戲的魅力,同時組織家長分享自己的游戲感受與體驗,進一步強化家園合作。
(六)完善游戲評價,實現提質增效
相對于傳統的幼兒園游戲,自主游戲對游戲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這些要求,教師需要對各個活動環節加以調整。其中,游戲評價是一個關鍵環節。教師只有根據自主游戲理念及時調整評價方式,才能持續提高活動質量。
首先,教師在游戲評價中要充分聽取各方的想法。一方面,要鼓勵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游戲感受,讓幼兒總結自己收獲的經驗,并梳理仍然存在的困惑;另一方面,要及時聽取家長的意見。在綜合幼兒與家長想法的基礎上,教師要適當進行總評。其次,要注意評價內容的全面性。教師應著眼于幼兒在游戲全過程中的表現,全面評價幼兒在游戲態度、方法掌握、思維方式、合作意識等方面的表現。最后,要增強評價的激勵性。適當的鼓勵能夠進一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并強化幼兒的主體意識。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的幼兒園教育中,自主游戲成為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教師應充分重視幼兒的主體性與個性,明確自主游戲的本質特征,并據此選擇具體的活動方法,逐步提升游戲質量。
[參考文獻]
[1]謝慧.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探析[J].新課程,2020(50):186-187.
[2]翁璐.淺析如何開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34.
[3]李海燕,趙曉衛.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開展的思考[J].兒童與健康,2020(10):30-33.
[4]胡海寧.幼兒園開展自主游戲的點滴體會[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7):127-128.
[5]陸園飛.探究幼兒園自主游戲中的“活教育”[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