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羽
摘?要:2023年,在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背景下,中俄經貿合作備受關注。雙邊貿易結構的失衡表明,兩國應通過使俄羅斯出口多樣化和加強兩國第三領域的合作,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聯合項目,來減輕結構的扭曲。隨著我國對俄投資逐年增長和投資范圍明顯擴大,對俄投資也呈現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的趨勢。中國在中亞的經濟發展是系統的、大規模的和長期的,旨在該地區建立一體化結構。中亞將中國視為獲得外部投資以建設基礎設施、發展貿易、開展能源和運輸項目的重要資源。為開展持續有效的雙邊合作,兩國或將制定新的合作形式和機制來中和制裁風險。作為發展中俄投資合作的強大動力,共建“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被看作是對美國“轉向亞太”的戰略回應。在此框架內,中俄的經濟和政治利益發生重疊。
關鍵詞:對俄制裁;中俄經貿合作;結構;投資;對接合作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25
針對美西方國家對俄制裁這一現象,根據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盟的觀點,俄羅斯可以通過從中國進口受制裁的部分商品作為替代。近年來,兩國貿易結構也發生了積極轉變,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經濟互補性的趨勢。
1?中俄雙邊貿易進出口結構
近幾十年來,中俄雙邊貿易顯著增加,但俄羅斯對華出口的結構仍以能源和大宗商品為主。這種雙邊貿易結構基本比例的失調(俄羅斯能源資源的出口和我國機械科技產品的出口完全占主導地位)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
根據2021年《國際貿易統計年鑒》數據,在我國出口結構中,86.8%是由機械、設備、制成品和工業產品構成的。食品、煙草、燃料和潤滑劑以及原材料僅占4.1%。2019-2021年間,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電子集成電路、照明裝置、晶體管、半導體設備、汽車零部件、電視接收裝置、電力變壓器和靜態電流轉換器等機械產品。
而在2021年我國進口結構中,51.6%由機械、設備、制成品和工業產品組成。其中,非食品原料、燃料和化學品的份額為46.2%、食品和煙草占46.2%。2019-2021年間,我國最主要的進口產品是石油及其產品、鐵礦石和精礦、天然氣、大豆和黃金。
根據俄羅斯海關統計的《2015-2021年中俄貿易》數據,2021年俄羅斯對我國的出口主要包括礦產品(74.37%)、木材紙漿及紙制品(7.62%)、金屬制品(5.74%)、食品和農業原材料(4.98%)以及化學產品(3.69%)。而機械設備和運輸工具的份額僅占3.44%。在俄羅斯從我國進口的結構中,汽車設備占我國貨物總供應量的60.77%,化工產品占11.03%,金屬及其制品占7.44%,食品和農業原料僅占1.99%。
除了俄羅斯自身實施進口替代政策之外,考慮到俄羅斯機械設備的技術水平有限以及我國主要興趣在于獲取現代技術而不是成品,未來幾年內,在俄羅斯出口結構中,機械設備的份額不太可能增加。除能源產品以外、農產食品、建筑材料、化工產品和有色金屬,都是俄羅斯有可能增加對我國供應的商品。鑒于我國發展“綠色”經濟,俄方在減少能源結構中的煤炭份額、增加天然氣份額和減少木材化工產品的供應方面,其對我國的重要性只會增加。
2?中俄投資領域的近況
整體而言,我國對俄直接投資總額超過我國引進的俄羅斯直接投資總額。到2022年初,我國已經成為俄羅斯最大的投資者之一。促進投資的一個重要體制因素是2014年成立的中俄政府間投資委員會。
根據《2019-2021年度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3年蟬聯對俄出口結構榜首的是采礦業,分別占比51.12%、50.06%和48.92%,其次是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占比為22.54%、20.85%和20.08%,排名第3的是生產業——12.42%、12.05%和11.64%。
根據俄羅斯亞洲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RASPP)的數據,在近25年里,我國在俄羅斯的累計投資總額為550億美元。我國在俄羅斯實施的大型項目有:阿穆爾天然氣化工園區、我國鐵建的莫斯科-喀山高速公路項目第五標段項目、香港凱升控股有限公司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娛樂綜合體“水晶虎宮殿”、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和絲綢之路基金聯合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200億美元)、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和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參與建設的“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項目(約250億美元)、汽車制造商長城公司的工廠建設(5億美元)、華銘國際投資公司的華銘園商業綜合體建設(約3億美元)以及卡瑪斯重卡集團和我國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合資企業等。我國在俄羅斯投資項目的特點是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期長。由于俄羅斯法定貨幣盧布匯率的波動性大以及經濟狀況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對我國企業造成影響。
除上述領域外,近年來還出現了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趨勢,這得益于俄羅斯在線銷售額的快速增長。但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售后服務參差不齊、換貨退貨困難、物流基礎設施不足、通關流程復雜且耗時長、匯率變動、假冒商品供應和貨物安全保障不足等。由此可見,俄羅斯公司大規模進入我國線上交易市場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3?對俄制裁在中俄經貿合作中的影響
2022年,俄羅斯與歐洲及北美國家的經濟合作出現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縮減,在進口方面尤其明顯。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在2022年第四季度,俄羅斯從第三國進口的碳氫化合物的貿易份額已經下降到13%,而2022年第一季度為26%(按絕對值計算,第四季度與第一季度相比,損失為170億歐元)。從數量上看,俄羅斯向歐盟輸送的管道天然氣從2021年的1400億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618億立方米。這是政治因素和歐盟實行減少能源依賴政策的結果。
在官方層面上,我國并不支持美西方的對俄制裁。雖然美西方的對俄制裁對進一步發展中俄合作有一定的制約影響,但這種制裁壓力也為中俄加速向國家貨幣過渡等積極進程創造先決條件,而俄羅斯向我國的原材料供應很可能獲得比以前更有利的合同條款。
由于擔心我國公司陷入美國的二級制裁,我國最大的兩家國有銀行已經暫停為涉及俄羅斯商品的交易提供服務。我國工商銀行已停止簽發與購買俄羅斯大宗商品實貨有關的美元信用證,每張人民幣信用證都需要單獨審批。我國銀行也限制了風險管理服務對購買俄羅斯原材料的融資。不過,貿易自由化是大勢所趨,這些困難不會阻止中俄貿易合作的進一步發展,而且許多國產產品因受美國的二級制裁,本身就在國際市場上處于封閉狀態無法流通。
4?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
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提出對烏克蘭采取“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特別軍事行動后,鑒于與歐盟的緊張關系,俄羅斯的歐洲運輸視野在客觀上正在縮小,而歐亞運輸視野正在擴大,特別是在俄羅斯—中國和俄羅斯—中亞層面。而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被投射到中亞地區。同時,俄羅斯和中國的交通運輸合作呈現多樣化,即在大歐亞地區利用兩個系統之間互動的各種機會,包括其地區部分整合和平行發展。
為落實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而鋪設的交通走廊是對框架合作內中國地位的有機補充,特別是在俄羅斯的參與下,正在加快建造沿里海東、西岸和經里海直通伊朗的南北運輸走廊,更進一步通往波斯灣港口。中國交通戰略的成功不僅由經濟因素決定,也由國際政治因素決定。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依靠的是在雙邊合作形式下快速有效地實施其運輸、能源和投資項目。
共建“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也為俄羅斯主張的“大歐亞伙伴關系”倡議建立了堅實的法律和政治基礎。目前,相當多有影響力的大國和地區已宣布打算加入上述國際組織和倡議,特別是在2023年期間,上合組織新成員迎來了伊朗和白俄羅斯。據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張明稱,已收到來自卡塔爾、阿聯酋及其他一些中東和東南亞國家的加入申請,或將就此開始磋商。阿根廷、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等國也宣稱有興趣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
5?推進中俄經貿合作的措施建議
首先,在共建“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的框架內,兩國應在歐亞空間的發展中實現政治和經濟上的平等,加快實現“運輸多元化”,包括“中歐班列”的中歐暢通問題。同時,并不排除開發新交通干線的可能性,如從中國邊疆地區直通俄羅斯。對此,我國需因時制宜,創新兩國對話機制,以減少摩擦、管控分歧、避免沖突和深化合作。
其次,整體而言,我國可以充分利用俄羅斯與中亞國家合作中建立起來的傳統經濟聯系,打造限定區域內的“內循環”發展模式,加強與區域內國家及地區的經濟聯系。
再者,除共建“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及“一帶一路”與“大歐亞伙伴關系”齊頭并進以外,中俄兩國應拓展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與“大歐亞”戰略構想的發展潛能,尤其注重在互相投資、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協作。
此外,可以考慮根據地理位置和傳統經濟模式,將輻射中亞的合作機制細化為3組:一組是聯結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地區,即東北亞的合作;二組是將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與東南亞地區相結合,即東南亞的整合;三組是將俄羅斯中部地區、中亞地區和中國西部邊疆地區進行重組。在新形勢下,相關部門可對3組地區的合作清單進行梳理,根據地區傳統及優勢,選擇適合長期發展的經貿項目和合作方式。
6?結語
中俄經貿伙伴關系具有雙邊市場容量大,貿易額增加、現有的法律規范和管理著所有的經濟關系、國家領土毗鄰、互補性強、技術引進及合作創新大力發展等特點。長期以來,兩國政治互動水平和經貿合作規模之間存在明顯差距。與我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可以幫助俄羅斯實現一些基本目標,如克服經濟的原材料導向、恢復農業、建立強大的農工綜合體,實現技術突破以及彌補低利潤率領域的投資不足等難題。
對我國企業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領域是自然資源、冶金、能源開發、農業、房地產、環境、物流運輸和基礎設施。而俄羅斯則加強了對我國在高科技、基礎設施、物流、醫療保健和能源等領域的投資。
在互相投資蓬勃發展的同時,由于兩國投資環境的差異,投資項目面臨的風險也愈加復雜多樣。另外,對俄制裁似乎具備著加速增加中俄貿易中人民幣結算份額的所有先決條件。在現階段的全球化背景下,要確保俄羅斯運輸安全,加強俄羅斯在地緣政治、軍事技術和交通運輸方面作為我國主要戰略伙伴的定位。
今天,中俄兩國加快了“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議程,包括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方面,兩國既是安全服務的提供者,也是消費者。在這一層面上,兩國都是北約東擴的主要反對者,是抵御各種外部恐怖威脅的捍衛者,是“非霸權主義世界”的建設者。很明顯,中俄兩國的對接合作是亞太地區、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等不斷增長的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貿易紐帶,是運輸和國際貿易的重要催化劑。
參考文獻
[1]陳倩穎,班天藝.新形勢下中俄雙邊經貿關系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6,(S1):247248.
[2]李雙雙.美歐對俄經濟制裁影響下的中俄經貿關系[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22,(05):102115+169.
[3]王雨欣.俄羅斯加入WTO對中俄經貿關系的影響[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8,40(S2):1516+19.
[4]王杰華,喬立群.美西方對俄全面制裁下我國對俄經貿、金融合作政策建議——以黑龍江省為例[J].黑龍江金融,2023,(01):4955.
[5]趙傳軍.“一帶一路”視角下的中俄經貿合作再探索[J].黑龍江社會科學,2021,(01):5459.
[6]Долгов?Сергей?Иванович."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е?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достойно?глубокого?осмысления"?Российский?внешн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вестник,no.7,2011:8489.
[7]Золотых?Владимир?Рудольфович,and?Ахметзянова?Динара?Илдаровна."УЧАСТИЕ?РОССИИ?В?РЕАЛИЗАЦИИ?КИТАЙСКОГО?ПРОЕКТА?"ОДИН?ПОЯС??ОДИН?ПУТЬ":?ВОЗМОЖНОСТИ?И?РИСКИ"?Вестник?Удмуртского?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Социология.Политология.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отношения,vol.5,no.2,2021:205210.
[8]Коричева?А."ПРОБЛЕМЫ?РАЗВИТИЯ?ВНЕШНЕТОРГОВЫХ?СВЯЗЕЙ?РОССИИ?И?КИТАЯ?И?ПРЕДЛОЖЕНИЯ?ПО?ИХ?РЕШЕНИЮ"?Экономика?и?бизнес:?теория?и?практика,no.41,2021:199202.
[9]Ковалева?М.В.."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АСПЕКТЫ?РИСКОВ?ВНЕШНЕТОРГОВОГО?ПАРТНЁРСТВА"?Вестник?Хабаровского?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экономики?и?права,no.12(102103),2020:1323.
[10]Ревенко?Николай?Сергеевич."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ая?торговля:?состояние,тенденции,перспективы"?Российский?внешн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вестник,no.2,2023:4761.
[11]Семенова?Н.К.."РФ?И?КНР?В?ЕВРАЗИЙСКИХ?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Х?ПРОЦЕССАХ?В?НОВЫХ?УСЛОВИЯХ:?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Е?ЗНАЧЕНИЕ?СОПРЯЖЕНИЯ?ЕАЭС?И?ЭПШП"?Большая?Евразия:?развитие,безопасность,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no.61,2023:462465.
[12]Шарипов?Ф.Ф.,Дьяконова?М.А.,and?Сюй?Мань."ПЕРСПЕКТИВЫ?ИННОВАЦИЙ?В?БАНКОВСКОЙ?СФЕРЕ?В?ЧАСТИ?ОРГАНИЗАЦИИ?РАСЧЕТОВ?В?КИТАЙСКИХ?ЮАНЯХ"?EManagement,vol.5,no.3,2022,pp.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