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敏 莫創才
【摘要】本文以廣西工業技師學院為例,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技工院校勞動教育現狀,論述“三全育人”視域下技工院校“四位一體”勞動教育模式的實施路徑:搭建勞動教育“大網絡”,完善育人機制;多渠道開展勞動教育,實現勞動教育全方位覆蓋;豐富勞動教育方式方法,將勞動教育根植學生心田;推行勞動教育檔案袋評價,使“三全育人”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更好地為學生健康發展服務。
【關鍵詞】三全育人 勞動教育 四位一體 技工院校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9-0050-04
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教職成〔2020〕7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指出:“將勞動教育納入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統籌勤工儉學、實習實訓、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環節系統開展勞動教育。加強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行為習慣培養,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等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行動計劃》彰顯了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確立了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各級各類職業學校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底線要求,為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內容設置、課時安排、評價方式以及實施方式和途徑提供了有益參考。基于此,本文在訪談和問卷調查基礎上,分析當前技工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現狀,并以廣西工業技師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為例,探索課程、方法、評價、保障“四位一體”勞動教育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三全育人”視域下技工院校“四位一體”勞動教育模式的內涵
“三全育人”視域下技工院校“四位一體”勞動教育模式,是指在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重構勞動教育內容,完善教育教學形式,構建多元評價機制,完善保障措施等。
一是內容方面。勞動教育要以國家相關文件精神為指導,結合學生實際、專業特點及社會熱點,在核心內容不變的基礎上重構勞動教育內容,使其成為技工院校學生需要且適用的勞動教育內容模塊,模塊下設專題,分年級、按學期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教學。具體來說,勞動教育必修理論課內容主要分為勞動概述、職業分類、勞動安全、勞動人物故事、日常生活勞動及實踐等模塊,還可以開設勞動教育公共必修課,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勞動。二是形式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勞動教育理論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教學載體及方式方法,讓勞動教育“活”起來;還可以充分挖掘身邊可以利用的勞動教育相關實踐教學資源,打造“行走的勞動教育”,打通勞動教育理論課程教學的“微通道”。三是評價方面。構建以勞動教育任課教師、學生、班主任、文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輔導員、家長、企業、社會等為評價主體的多種評價方式,形成集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于一體的勞動教育檔案袋評價,實現勞動教育可記錄、可追溯、可評價。四是保障方面。學校要遵循職業教育的原則和規律,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勞動教育課程中的領導和政治核心作用,組建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團隊,配齊具有相關培訓經歷、熟悉各專業各個環節的勞動教育專職教師,進一步形成“三全育人”體系,讓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更好地為學生健康發展服務,為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保駕護航。
二、當前技工院校開展勞動教育存在的不足
勞動是人才的立身之本,技工院校要發揮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搖籃作用,增強學生的職業榮譽感,使學生具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近年來,國家頒布有關勞動教育的文件,為學校加強勞動教育指明了方向,這也向技工院校釋放了關鍵信號,即抓好勞動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雖然很多技工院校都不同程度落實了勞動教育相關文件精神,如在專業課程實習實訓和第二課堂中融入勞動實踐教育,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勞動素質,但筆者通過對廣西工業技師學院、廣西交通技師學院、廣西機電技師學院、廣西工商技師學院、廣西二輕技師學院、廣西商業技師學院等6所技工院校21名相關教師進行訪談、對24名相關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廣西工業技師學院、廣西機電技師學院的257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從中發現技工院校勞動教育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全員育人主體職責不明確
勞動教育離不開家庭、學校、企業、社會等的共同參與,但現實的困境是家、校、企、社沒有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與考核激勵機制,導致家、校、企、社缺乏積極的行動力。就技工院校而言,部分學校的勞動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不僅缺乏較好的頂層設計,而且教學體系不成熟,勞動教育的主體只涉及教務科、學生科、團委、公共通識課程部門的思政教研組,且勞動教育課程被簡單地定義為體力勞動,片面地通過安排勞動周、整理內務來代替勞動教育,甚至壓縮勞動教育課時等。勞動教育的任課教師主要由輔導員、班主任、思政教師擔任,缺乏勞動教育專職教師,且管理人員、工勤人員等沒有參與進來,導致各育人主體之間協調性不夠、聯動性不強,勞動教育功能發揮不足。
(二)全過程育人體制機制不健全
家庭、學校、企業、社會四方協同育人不足,導致出現“各自為戰”的現象,育人合力機制尚未形成,且勞動教育任課教師由于專業不同,在缺乏統一培訓的情況下要求不一,授課標準存在差異,勞動技術規范參差不齊,對勞動課程的重點把握也各不相同。同時,勞動教育課程考核評價側重點單一,注重勞動課出勤率但不關注學生的勞動表現,對勞動教育是如何開展的、開展后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等,沒有形成相關反饋。
(三)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形式有待提升
部分技工院校的勞動教育形式上大多為勞動值周、專業實訓、志愿者服務及學習“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等勞動榜樣人物及其事跡等,沒有很好地將勞動教育融入班風學風建設、學生組織建設與管理、校園文化建設中,且現有的勞動教育形式也存在與勞動教育融合不足甚至錯位等問題。如在勞動值周時,學生只是按照分工打掃區域衛生,缺乏勞動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在班風學風建設中,集體勞動不足,且教師沒有在公共通識課程教學、專業課理論教學、日常生活等各環節向學生滲透勞動教育,導致勞動教育未能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無法滿足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需要。
三、“三全育人”視域下技工院校“四位一體”勞動教育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搭建勞動教育“大網絡”,完善育人機制
在自治區人社廳的支持下,我校成立了由黨委書記、院長擔任雙組長的勞動教育領導小組,統籌勞動教育的整體布局與規劃,建立學校、企業、家庭和社會多方主體責權明確、上下聯動、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制定了《廣西工業技師學院勞動教育實施方案》,明確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載體、形式、師資、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等內容;構建了勞動教育專職教師為主,通識課部門、學生科、黨委、團委、招生就業科、系部及學生實習企業、家庭、社會等為輔的齊抓共管的勞動教育體系。基于此,我校還打造了由教務科、學生科科長任組長,以通教中心思政教研組教師、各系部班主任輔導員、黨委、團委及招生就業科等勞動教育專職教師為主、其他教師為輔,專兼職結合的“三縱三橫”勞動教育育人線。其中,“三縱”即“學生科、系部—班主任、輔導員—護航教官隊”相配合的管理育人線,“黨委—黨支部、團委—團支部”相傳導的組織育人線,“教務科、系部—專業組—教師”相保證的教書育人線;“三橫”即“各行政、后勤服務部門—教輔、后勤人員”相補充的服務育人線,“校園建設硬環境—校園文化軟環境”相協調的環境育人線,“學校—家庭—企業—社會”相統一的社會育人線。由此我校構建了全員育人機制,形成了勞動教育合力;我校還加大支持和投入,對所選聘的教師進行崗前崗后、校內校外、理論及實踐的專項培訓,推動了勞動教育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線上到線下形成全員育人的組織保障體系。
(二)多渠道開展勞動教育,實現勞動教育全方位覆蓋
1.橫向拓展,延伸勞動教育理論課堂,創新、優化實踐及網絡課堂
技工院校要發揮勞動教育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以勞動教育課程、思政課程、專業課程、文化課程為課堂教學主體,促使勞動教育理論課程與其他各類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共振效應。
首先,我校以勞動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公共通識課程為主體,在專業課程、公共通識課程中有機滲透勞動元素,實現勞動教育課程與各門課程同向同行,讓勞動教育課程與其他課程形成共振效應,實現知情、知意、知行相統一。
其次,我校結合勞動教育理論課程內容,系統開展學校、企業、家庭、社會四級社會實踐活動,把勞動教育常態化融入校內外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中,教育學生會勞動、愛勞動;利用周二社團日、周六志愿服務日、學雷鋒日及其他特殊節日,讓學生走出去,到學校德育及勞動實踐基地開展義務維修家電、計算機、電動車和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洗腳、剪指甲等志愿服務活動;創辦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課堂,形成了包括模擬企業生產實踐、勞動值周及“8S”管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學習)、社團活動等在內的第二課堂育人體系,讓學生內化勞動、健康等意識,在實踐中運用專業技能與知識,從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實現服務社會、技能報國知行合一。
最后,我校以勞動教育理論學習內容為基礎,以實踐課堂為補充,利用共青團中央、廣西青年圈、二萬五千里長征等微信公眾號,以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優質“慕課”資源等,與勞動模范對話,并開發課程示范庫、教學重難點庫、教學案例庫、教學素材庫等,拓展勞動教育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深化學習勞動教育內容。
2.縱向推進,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實現“四進階”勞動教育
技工院校要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特點重構勞動教育理論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勞動價值觀、勞動文化精神、勞動情感態度、勞動習慣等相關內容的教育。我校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實施“四進階”勞動教育,致力破解“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一年級側重校園公共環境衛生,主要以勞動基本理論、校園環境衛生勞動實踐和宿舍、教室及實訓室“8S”管理為主,輔以參觀企業文化,如百名學生訪企業,強化學生的崗位意識、勞動自立意識,促使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的品質及責任意識;二年級在側重服務性勞動的前提下,結合專業特色引導學生進行生產勞動,開展勤工儉學、志愿者服務、實習實訓等,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和互助精神;三年級則以專業生產勞動為主,結合跟崗實習和技能大賽,提高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和技能水平;四至五年級側重生產勞動中的創新、創業及擇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頂崗實習和畢業考證中運用新知識、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培養學生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創新創造及無私奉獻的勞動精神。以我校五年制焊接機器人專業為例,重構勞動教育內容如下:
1.勞動概述
1.1什么是勞動;1.2勞動的分類;1.3勞動的意義;1.4勞動的價值觀
2.職業分類和勞動安全
2.1職業分類;2.2職業選擇;2.3焊工職業;2.4焊工勞動安全;2.5焊工操作場地安全
3.勞動人物故事
3.1大國工匠(焊工)勞動故事;3.2勞動模范(焊工)故事
4.日常生活勞動及實踐
4.1日常生活勞動:綠化養護、校園衛生、教室清潔、實訓場地維護、文明宿舍建設等;4.2專業生產勞動實踐:焊接專業+勞動實踐、創新創業+勞動實踐;4.3服務性勞動實踐:深入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參加志愿者服務、開展公益勞動。
由此,我校結合學生實際、專業特點及社會熱點重構勞動教育理論課程內容,使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學生心靈。
(三)豐富勞動教育方式方法,將勞動教育根植學生心田
技工院校要發揮勞動教育主渠道作用,根據中職生的成長規律和不同階段學習、生活的特點,采取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利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開展“課前導學案、課中導學習、課后導拓展”的教學活動,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
教師要克服傳統的理論說教,通過增設講勞模故事、主題討論和辯論等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教育,在互動學習中學會思考,使勞動教育課程“活”起來。教師還要充分挖掘身邊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開展勞動教育。如我校以南寧市首個廉租房小區龍翔苑社區、“安琪之家”腦癱康復機構等作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打造“行走的勞動教育課堂”,通過現場教學教育學生,豐富勞動教育教學形式,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以勞動教育理論知識內容為基礎,以實踐課堂內容為補充,利用“互聯網+”多樣化的學習平臺,通過引進優質“慕課”資源,引導學生與勞動模范對話、學習企業的好人好事,開發數字化資源等措施,打通了技工院校勞動教育教學的“微通道”。
(四)推行勞動教育檔案袋評價,促進勞動教育評價的多元化
我校以試點班級為單位,建立勞動教育檔案袋,形成集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于一體的勞動教育檔案袋評價體系。勞動教育檔案袋評價設置了勞動教育教師、學生、班主任、專業教師、輔導員、家長、企業、社會等多主體參與的不同權重;課堂評價設置的比重是理論課堂占比40%、實踐課堂占比40%、網絡課堂占比20%。教師通過收集學生在課程活動中形成的各種材料,如課堂中的表現、學業測試成績、勞動情感、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勞動成果及反思體會等,將每項材料形成學分,存入學生的勞動教育檔案袋中,記錄學生在勞動教育理論課程、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勞動教育網絡課程、公共通識課程、專業課程中的表現,由此實現勞動教育可記錄、可追溯、可評價。
綜上所述,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技工院校可以通過構建和實施“四位一體”勞動教育模式,將勞動教育融入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有效發揮勞動育人功能,弘揚勞動精神,使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呂俊玲.“三全育人”視域下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12).
[2]劉娜妮.新時代“三全育人”視域下技工院校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人才培養,2022(6).
[3]鄒秀琦,黃鑫云.“三全育人”視域下打造高校“六維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8).
注:本文系2022年度廣西技工教育立項科研課題“‘三全育人視域下技工院校‘四位一體勞動教育課程模式構建研究——以廣西工業技師學院為例”(2022JGZ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謝亞敏(1980— ),河南駐馬店人,法學碩士,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思想政治教育;莫創才(1973— ),廣西賓陽人,在職研究生,正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