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萍



摘 要:伴隨著我國藝術事業的發展,涌現出大量優秀的藝術作品,其中動畫藝術作品和平面設計藝術作品因其具有的強悍沖擊力視覺表達方式而廣泛被群眾所接受。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藝術都是創造性極強的藝術形式,而且二者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是以視覺來表現的,但各自又具有不同的特點、區別,使得這兩種藝術形式能夠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為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一定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本文旨在探討動畫藝術與平面設計藝術的比較,先通過分析動畫藝術與平面設計藝術的相同點,明確二者的共通互融之處——主觀創造性和客觀合理性有機融合,接著再對二者的差異性進行比較,辨析二者的不同之處,最后統一分析了動畫藝術與平面設計藝術的價值,論述了二者的藝術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動畫設計;動畫設計藝術;平面設計;平面設計藝術
中圖分類號:J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2-00-03
文化藝術活動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具有重大影響意義,因此動畫設計和平面設計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并且起到了一定的積極影響。自從我國動漫崛起之后,大量優秀的動畫作品被搬上熒幕——《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等諸多動漫電影不僅融合了我國傳統文化,更向世人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充分體現出了動畫設計藝術的文化價值。因此,分析動畫藝術與平面設計藝術的異同以及價值具有一定研究意義,從而促進我國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藝術發展,進而提高觀眾審美水平,傳遞優秀的精神文化。
一、動畫藝術與平面設計藝術的相同點分析
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藝術最主要的相同點在于二者都主張主觀創造性和客觀合理性有機融合,既要表達藝術的夸張性、幽默感,又要展示抽象和巧妙的形象,同時給人留以想象空間。具體而言,主觀創造性和客觀合理性有機融合的內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視覺形象表達要富有內涵,并不是簡單的符號、形象、圖案組合,二是畫面要富有張力,要使得畫面具有一定的韻律感,使得平面設計要突破平面效果,更具有力量和生機[1]。下文筆者以幾組動畫藝術作品和平面設計作品為例來一一分析二者間的主要相同點。
如圖1和圖2為一組動畫設計作品,圖3為一個平面設計作品,首先來看圖1和圖2,其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畢設《萬華鏡》中截取的幾個經典部分,該作品運用了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的形象、服飾等元素,來展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畫面可謂是極具考究,因此值得展開賞析。圖1和圖2之間是關聯轉化關系,圖1展現的是我國唐代時期供養人妝容造型,可以看出畫面極其精細,對供養人的妝容、首飾、造型精心刻畫,以動畫的形式將唐代供養人雍容華貴的形態完美再現,從中可以窺見唐朝“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繁華盛世之景,然而畫面一轉,起源于明晚期的云肩服飾妝容映入眼簾(見圖2),云肩上綻放五顏六色的鮮花,正是切合作品主題——萬華鏡,萬華鏡是我國古代對萬花鏡的稱呼,這一幕淋漓盡致地將作品的內涵升華至高潮,畫面中的少女代表著漢族,云肩上綻放的鮮花代表著我國其他民族,完美展現出民族團結、花團錦簇之意,使得“萬華鏡”的意象更加清晰明確,又留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牢牢抓住人的視覺,在給人以美的體驗的同時又更具生機和活力。
而圖3作為一幅平面設計作品,選自美國最著名的平面設計師之一Milton Glaser為“I ?NY(我愛紐約)品牌”設計的作品。圖3給人直觀、明確的感受,直觀呈現品牌logo,但是仔細看來簡約卻又不簡單,整體畫面表現有力,盡管畫面顏色只有黑色和紅色兩種色調,但視覺沖擊力已然足夠,愛心部分使用紅色的色調充分展示出“愛”的熱情,而黑色部分的字母與愛心交相輝映,整體呈現和諧之感,抓人眼球、吸引人視覺的同時又能夠突出主題,讓觀眾清楚明確設計的內涵,因而成為經典平面設計的代表,Milton Glaser對這一作品的定義是“你要保證觀眾在第一眼看設計時就能夠理解”。
通過以實例分析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藝術,我們可以看出二者的共同特點在于創造,而這個創造是基于客觀基礎的,同時通過提取事物特點或者很重要的元素、特征,然后結合創作者的主觀思想進行再造,從而使得作品既具有豐富的內涵,又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從平面設計中我們可以較為直觀地體會到這種再創造的特質,因為平面設計的畫面是靜止的,各個要素非常明顯,因此觀眾只需一眼就能直接感受到視覺效果和視覺沖擊,而在動畫設計中沒有較為直接的體現,是因為動畫具有動態性,畫面要素比較多,畫面呈現更注重其創造性,一些事物的形態、形象遵循客觀依據,即“原本的樣子”,因而觀眾往往會被其內涵、情感所吸引[2]。
二、動畫藝術與平面設計藝術的差異性比較
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藝術最大的差異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空間感不同。一個是靜止的,一個是動態的,這是最大的差異和區別,即動畫設計是動態的,將靜態的畫面、事物接連成為動態、立體的畫面,而平面設計則是靜止的,廣告海報也好,書刊封面設計也好,都是以動態來呈現想要傳達的信息并且在一幅畫面中就能夠全面呈現,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同時,動畫設計的綜合性更強,優秀的動畫作品需要融入大量的其他藝術元素,涉及其他領域知識,如繪畫、文學、戲劇、音樂還有設計等領域,如迪士尼早期的動畫設計都融入了音樂元素,動畫人物往往采用唱歌的方式來進行內心獨白,因而動畫設計更考驗設計者的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水平,也使得動畫的表達形式能帶給觀眾一定程度的心理反饋,形成了和文字截然不同的影像效果,而平面設計涉及的范圍就顯得相對較窄,與動畫藝術相比因為不具有動態性,無法突破空間限制,所以更考驗設計者的創意創新能力、情感內涵表達能力,以豐富的創意和深刻的思想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啟迪[3]。
二是側重點不同。動畫設計偏向于理念和技術方面,平面設計則偏向于色彩和制圖。動畫設計通過漫畫、動畫等結合故事形式,以平面、二維、三維動畫等表現形式凸顯出來的藝術;平面設計是一種通過多種表現形式來表達的創造模式,平面設計是將不同的基本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間范圍之內以輪廓線劃分界限,描繪形象[3]。
三、動畫藝術與平面設計藝術的價值分析
(一)藝術文化價值分析
從藝術文化層面來說,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藝術具有審美特征,其藝術文化價值主要在于以視覺表達彰顯人文關懷。無論是動畫藝術還是平面設計藝術,都是將藝術形象作為視覺符號向社會大眾傳播其中蘊含的精神文化,通過視覺表達來彰顯人文關懷[4]。以動畫藝術來說,優秀的作品能夠凈化人的心靈,以知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來說,每一部動畫都蘊含了重要的人生哲理,《千與千尋》告訴我們人不能向困難妥協,更不能忘記本真,我國優秀動畫電影《大圣歸來》則以視覺帶動心理,形成內外部的聯動效果,增強了藝術感召力,從而帶動觀眾對正義和善良的渴望,宣傳了善良道德的普世價值;以平面設計藝術來說,Milton Glaser一系列“我愛紐約”的創作,對正處于大蕭條時期的美國起到了很大的積極影響,當時人們對紐約的未來看不到希望,整個城市瀕臨破產,紐約市為重塑城市形象,在1977年聘請了Milton Glaser來設計標志,其大膽的創意和直白的表達使得這一平面設計影響了眾多的紐約人、美國人,為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和鼓舞,同時憑著自己對紐約的熱愛,Milton Glaser又將這個標志無償交給了這座城市。
(二)現實意義分析
從現實層面來說,動畫藝術與平面設計藝術都是一種將信息要素和信息資訊進行藝術化傳達的視覺手段,對我們的生活變化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對社會生產生活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有利于現代科技和現代藝術的有機融合,無論是動畫設計還是平面設計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發展,現代科技發展為其注入科技力量,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為二者提供的支撐更加有力,因為科技成果轉化同樣也需要載體和需求,正是動畫藝術有這個需求,才促進相關科技的研究與進步,加快了動畫設計技術的科技成果轉化。在動畫設計藝術當中,CG技術的應用使其創作效率更加高效,通過計算機技術和相關技術軟件構建起動畫模型,繪制出了很多優秀藝術作品,比如我們熟知的迪士尼公司最先應用CG技術和三維技術推出了三維動畫電影,被人熟知的三維動畫作品如《快樂大腳》《瘋狂動物城》等,通過動畫藝術和科技的有機融合,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官和體驗;在平面設計當中,數字技術取代了傳統的設計工具,只需要有相應的軟件支持、計算機支持,就可以實現高效設計,并且設計效果較傳統效果而言更優越,對平面設計風格和手段起到了一定的積極影響,推動了平面設計行業高水平發展[5]。
其次,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藝術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著名的平面設計大師朱鍔曾說過“設計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對生活的發言”,我們的吃穿住行離不開設計,因而設計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尤其在廣告海報宣傳方面,優秀的平面設計、動畫設計可以為企業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從而提升產品的商業價值,而且能夠有效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使得動畫設計和平面設計的作品具有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同時,又能夠兼顧商業價值[6]。
四、結束語
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藝術都是一種具有很強主觀創造、視覺藝術表達的藝術形式,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藝術既有共通互融之處,又各有側重與差異之分。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相同之處在于主觀創造性和客觀合理性有機融合,動畫藝術以空間感和立體感加上精神文化的賦能,平面設計藝術則以多元化的視覺形象向觀眾傳達信息,以獨特的創意和巧妙的構圖以及合理的色彩搭配,為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動畫藝術和平面設計藝術又具有較高的價值意義,一方面,二者具有藝術文化價值,以視覺表達彰顯人文關懷,將藝術形象作為視覺符號向社會大眾傳播其中蘊含的精神文化;另一方面,二者具有現實意義,都體現出了現代科技和現代藝術的有機融合,并且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二者在彰顯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同時又兼顧了商業價值。
參考文獻:
[1]尹美英.動畫藝術在新媒體時代的創新設計——評《新媒體時代中國動畫藝術設計與表現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2023,18(04):479.
[2]宋雷雨.數字時代動畫藝術“真實性”再思考[J].中國電視,2021(09):87-92.
[3]黃心淵,劉書亮.新時代中國動畫藝術知識體系創新研究[J].工業工程設計,2021,3(03):96-103.
[4]唐鐸.淺談動畫藝術和技術的關系[J].美術教育研究,2021(11):132-133.
[5]曾文靜.平面設計藝術形式及其創新表達研究[J].藝術品鑒,2021(14):71-72.
[6]馬建英,田川.淺談平面設計中的視覺傳達與傳播[J].中國報業,2022(2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