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道倫,佘德勇,葛 凱,張瑞娜,左瑞華
(皖西學院 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培養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新時代大學生要強化勞動素養與勞動技能教育。2018 年9 月10 日全國教育大會上將新時代育人目標從“德智體美”四育并舉發展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體現了新時代教育的新思路和新要求[1]。2019 年11 月26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會議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馬克思認為,勞動形成人的本質,勞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原則[2]。當前,在全國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動物科學專業學生將是今后貫徹和執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生力軍。對于重視生產實踐的動物科學專業而言,強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在當前顯得尤為突出和必要。勞動是與生產、實踐相伴隨的概念,重視生產過程必然要重視勞動意識的養成和勞動觀念的培養。
當前,在動物科學專業開展勞動教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高等教育具有專業教育屬性,在該專業教學計劃中已經設置了專業認識見習、實訓教學、生產實習等與勞動教育有部分交叉的實踐教學環節,所以沒有必要再強調和細化勞動教育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認識上的誤區導致實踐上的偏離,呈現出勞動教育內容空心化和勞動教育地位邊緣化的狀況,造成勞動教育遠離整個教育體系、勞動教育的教育價值被忽視、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等現實問題。
動物科學專業培養的基本任務是在認識和掌握動物遺傳變異、生長發育、繁殖消化代謝等生命活動規律的基礎上,為人類提供質優量多的動物產品。該專業學生通過大量的動物實驗和畜禽生產實踐,了解豬、牛、羊、雞等動物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性,掌握對其進行飼養管理、幫助它們繁殖后代的科學技術和方法等。相較于其他專業,動物科學專業更偏重于對相關技術的綜合運用,要求畢業生必須掌握動物生產和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能和方法。簡言之,動物科學專業是一個生產實踐性強,對合格畢業生的動手能力要求高的專業。伴隨社會對人才需求由“唯學歷是用”向重視實際工作能力和優秀品質的“實用”思想轉變,對大學生是否具備勞動精神和吃苦耐勞意識已成為人才市場用人、選人的主導。基于此,在動物科學專業強化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
此外,動物科學專業的培養屬性和特點決定了該專業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注重課堂教學和生產場所的對接,必須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結合。因此,學生在學習該專業的全過程要秉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深刻體會參與生產勞動對學好專業的重要意義,進而認識到培養積極的勞動意識,具備熱愛勞動的品格對于未來勝任行業工作或促進創業方面的重要作用。
課程是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具體化,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3]。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培養任務的落實體現在每一門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之中。動物生產類課程(豬、牛、羊、雞等生產各論課程)是動物科學專業的核心課程,該類課程涵蓋的知識面廣、技術性強、與生產聯系緊密。實現對專業理論和技術的活學活用和綜合運用離不開生產實踐過程,只有在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讓龐雜的專業理論知識相互關聯、產生交叉,最終通過積累和總結形成科學的技術體系。
從專業核心課程的知識技能習得過程來看,這些專業技能的掌握離不開生產勞動過程,只有深入生產實際和勞動現場才能體會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解決實際問題和財富創造(通過勞動生產的畜禽產品)中的魅力,也才能真切體會勞動的光榮和價值。因此,在專業核心課程的修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生產勞動在專業技能獲得中的重要作用。而如何才能調動學生參與生產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離不開勞動教育在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中的滲透和引導。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我國教育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專業知識轉化為生產技能的一個重要途徑[4]。動物科學專業諸多課程的教學均與畜禽生產實際密切相關,且很多專業知識的實踐性很強,不通過實踐難以真正領會其實質。如在牛生產學課程中通過直腸檢查判斷牛是否發情,如不親自操作,僅通過課堂講授學生是無法真正領會這一專業技能的實質和內涵。凡此種種,動物科學專業很多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理論只有經過生產實踐過程的訓練才能轉化為內在于心的專業技能,才能實現專業知識的活學活用。此外,在學生親自參與動物生產實踐的過程中,由于直面畜禽開展勞動作業,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的勞動精神。通過將教育與生產相結合,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到畜禽生產全過程,不僅可以提升專業技能培養和訓練的效果,同時在勞動的過程中也可以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積極勞動意識的養成,進而形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勞動觀和價值觀。
長期以來,動物科學專業學生都存在專業思想不夠堅定,專業學習興趣不高等現實問題,究其原因在于對專業的認識不夠,專業情感缺乏所導致。雖然這些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專業思想教育進行糾正和疏導,然而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
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應該是一種“情感教育”,通過生產勞動,可以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認知能力。在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的同時,也能從親身創造的勞動成果中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認同,認識到自己對于社會的價值,從而獲得一種自我的滿足感,進而促進其對專業的再認識,增強對專業的認同和歸屬。
動物科學專業開展勞動教育要緊密結合專業屬性和課程特點,圍繞課程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為目標,尊重教育規律,注重教育實效,將勞動教育思想與人才培養定位及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有機融合,體現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育人導向作用。就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來看,該專業在課程設計上是理論和實踐并重,既注重理論教學又強調技能傳授。因此,在該專業開展勞動教育,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環節著手,勞動教育內容的引入要立足于教材,努力發現教學主題和勞動教育的融合點。既要在理論教學環節進行勞動思想引領,又要在實踐環節將勞動育人功能落到實處。將勞動思想教育和勞動價值觀教育作為延伸和拓展有機地融入到教學主題中,避免生硬地說教,做到潤物細無聲。為此,在該專業開展勞動教育首先必須形成清晰的實施路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勞動育人功能,并使之落到實處,產生實效。在動物科學專業開展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如圖1所示。

圖1 勞動教育在動物科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實施路徑
課程教學大綱是實現培養目標要求的教學指導文件[5]。如何將勞動教育及勞動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使其有機整合并融入到動物科學專業課程的日常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明確細化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系統深入地開展專業課程大綱修訂并制定相關實施細則,增加勞動教育部分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各類專業課程教材內容,推出包含勞動教育的內容模塊。大綱中增加中華傳統文化中勞動思想和勞動價值觀教育等內容,確保將勞動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中,使其成為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動物科學專業最鮮明的特點是應用性強,既注重專業理論學習又強調專業技能習得,只有在學好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并結合積極的勞動和實踐,才能實現專業技能的活學活用。而如何在專業理論教學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過程,培育學生積極的勞動意識并服務于后期的技能學習過程,是當前在動物科學專業開展勞動教育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為此,需要對理論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進行梳理和設計。通過梳理找到理論教學內容中潛在的勞動教育切入點,使勞動教育思想能夠自然地、潛移默化地與教學內容相契合,避免教條式、機械性的灌輸;再者,通過教學過程設計努力做到教學內容與勞動教育思想產生偶遇碰撞,進而在學生心中產生思想共鳴,實現勞動意識培育、勞動品格塑造和自覺勞動內驅動力形成等目的和效果。為使勞動教育能夠落到實處,提高勞動教育的可操作性,表1 列舉了在動物科學專業動物生產類部分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理論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表1 動物科學專業部分課程理論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做法舉例
實踐類課程在專業技能的習得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課堂理論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專業技能需要在實踐中得到鞏固、提升和熟練化。實踐類課程提供了學生更多動手和參與體力勞動的機會,然而勞動教育不能狹隘的理解為體力勞動,體力勞動只是勞動教育的一種具體承載形式,勞動教育更多的是要在體力勞動的過程中培養積極的勞動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和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6-7]。簡而言之,即通過體力勞動這一具體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素質,養成勤勞品格。
動物科學專業目前開設的實踐類課程主要有實驗課程、實訓課程、頂崗實踐和畢業設計等,通過實驗、實訓和實踐過程使理論知識得以驗證和強化,并最終轉化為內在于心的專業技能和技術。這些課程看似強調動手,實為動腦和動手的結合,因為唯有接受不斷地訓練和深入地實踐才能發現和挖掘創新的方向,才能擁有思考之源、創新之泉。表2 列舉了在動物科學專業部分實踐類課程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表2 動物科學專業部分實踐類課程融入勞動教育的做法舉例
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認為生產勞動是人類維持生存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手段,同時,馬克思主義教育觀也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改造社會最強有力的手段,大力推進勞動教育實際上是對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的理論回歸。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主力軍,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新時代的大學生勞動教育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依托新時代中國特色教育體系,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導向開展的德育活動,有其鮮明的時代性和現實性。青年學生在大學階段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建立的關鍵階段,因此在大學時期強調勞動教育不僅是高校培養優秀人才、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更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勞動者的需要。因此,探索符合當前教育發展規律與社會發展需求的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策略,將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通過勞動教育,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社會氛圍,增強大學生對于勞動的情感認同、理性認知和自覺實踐。新時代農科專業大學生未來將是扎根基層的中堅力量,專業實踐能力又是農科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素質,實現新時代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勞動教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將勞動教育內容多角度、多層次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勞動活動,培養動手和動腦能力。此外,“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8]新時代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勞動教育過程要緊緊依托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訓基地,充分運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場(廠)教合一等方式扎實提升勞動教育實效,推動勞動教育內涵式發展[9-10]。與此同時,通過豐富大學生勞動教育載體與內涵、強化大學生勞動教育主體地位、提供個性化勞動教育等措施,促進農科專業大學生早日成長成才,在鄉村振興、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