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019 年,江蘇、河北等8 省市發布新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正式試行新高考模式,新高考如火如荼地展開,進一步推動了高中英語課程改革。2020 年,教育部再次修訂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通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雙新”高中英語教育背景就此形成。教師應在此背景下明確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策略,讓課程活動更加適應新環境,幫助學生全力迎戰新高考。
“雙新”背景是指當前落實新高考、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教育背景,對高中英語教學產生了深刻影響[1]。要探究符合“雙新”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策略,首先要明確“雙新”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具體影響。
新高考模式與考查重點的改革,改變了高中英語教學重點。在考查模式上,傳統高考以應試模式為主,往往以學生書面答題的最終分值“定終身”。而新高考以應用模式為主,更加關注學生在考試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實踐能力,特別是聽力考查的“一年兩考”模式,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局限,能夠使學生在緩解壓力的同時,樹立更明確的綜合發展目標,自主調控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習活動,重視聽力學習的意義。
在考查重點上,新高考英語試題在保留傳統“完形填空”“語法填空”“應用文寫作”等題型的基礎上,增加了“概要寫作”“讀后續寫”等新題型,調整了“閱讀理解”材料和問題特點,使之兼具實用性與人文性。這意味著學生在延續傳統學習內容的同時,還要將“深度閱讀”“概要寫作”“讀后續寫”作為學習重點。
《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必修課程為所有高中學生搭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共同基礎,使其形成必要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為他們升學、就業和終身學習構筑發展平臺。這意味著高中英語教學要以“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為主導。
目前,傳統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已難以適應《課程標準》的要求。基于“雙新”背景的特點,教師要從“學習課標”“深研考點”“空中課堂”“對接考場”幾個角度出發,與時俱進地革新教學策略。
《課程標準》在改革高中英語教學策略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有計劃地學習《課程標準》,依據先進理念,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確保教學具有科學性、前瞻性。比如,分別開展同年級、跨年級教研活動。以跨年級教研為載體,全體教師可以集中研究《課程標準》中“內容要求”“教學提示”“學業要求”三個板塊的重要變化,對照本校英語學科教學情況,研討整體改革路徑,更好地把握教學策略優化思路。在同年級教研中,教師可根據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年級的英語教學安排,細化分析《課程標準》對各學年高中英語教學的不同影響,更細致地研究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制訂有針對性的階段性教學改革方案。
新高考英語真題不僅可以使師生了解新高考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活動,還有助于更新課程結構,打破“課內探究”與“備戰高考”的壁壘,讓高中英語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材中[2]。教師可以在講好教材語篇的基礎上,深研高考真題考點,充分利用其在課程結構方面的優勢,為學生建設更完善的學習活動體系。
1.掌握聽力訓練方法
聽力仍舊是新高考重要題型,分值占比為20%,采取“一年兩考”的方式。學生在高三階段,可參加兩次聽力考試,取最高分計入高考成績。這種靈活的聽力考試方式,在為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帶來彈性的同時,也強調了其教學意義。另外,《課程標準》主張讓學生在聽力練習中形成一定語感,同時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教師應重視教材聽力語篇,根據新高考聽力試題的特點,提高聽力訓練比重,改變以往對聽力訓練關注不足的教學習慣。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3 Sport and fitness 為例,教材開門見山,在單元Listening and Speaking 板塊編排了三項聽力任務,呈現了多種運動項目的場景,分別介紹體育活動的內容、舉行時間、舉行地點、意義和票價。在題材上,其背景材料均為對話形式。基于此展開聽力訓練,組織學生討論體育活動,提取細節信息,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在聽力中捕捉信息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元重要實詞,感受提出邀請和答復邀請的語言特點。
教師可以在導入階段以話題“Fun and healthy sport”為引,引導學生圍繞自己了解的國內外運動項目展開討論,然后拋出“關于運動項目,Shen Qi 和Julie 有一些話說,一起來聽一聽”的任務,組織學生聽材料,回答教材問題。在聽之前,點撥學生“閱讀文本,在聽力材料中,畫出你認為重要的信息”,使學生養成“先看現有材料,預測聽力材料,再聽材料回答問題”的良好的聽力訓練習慣。學生提前了解聽力材料和問題的相關信息,能避免在實際訓練中茫然無措,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聽力任務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呈現聽力材料原文,使學生對照原文回憶聽到的內容,反思不足,總結經驗。
2.平衡閱讀教學的實用性與人文性
縱觀新高考閱讀理解考點,可以發現一個現象,考查重點不僅在于英語作為語言的實際應用,即不同語境中的語言運用,還包括英語的人文性,即語篇在特定情境下表達的人文情感。例如,2021 年新高考全國Ⅰ卷,第29 題“What does the underline word‘decimate’mean in the first paragraph?”考 查 學生對語言實用性的掌握情況,要求他們在具體語境中靈活應用和理解語言,而第34 題“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考查學生對語篇人文內涵的理解情況,聚焦于英語的人文性。學生要想游刃有余地處理此類問題,必須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兼顧對語篇內容實用性與人文性的探究[3]。為此,教師應平衡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用性與人文性,適度調整課堂閱讀側重點。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 為例,在“人與自然”單元主題語境下,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塊的語篇圍繞“藏羚羊的故事”展開。作者通過一篇日志,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我國保護“藏羚羊”這一珍稀野生動物的故事,基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傳遞“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感態度。而在語言方面,語篇先后出現了一般現在時、現在完成時和倒裝句,使用了“exist in”“keep... safe from”等短語和固定搭配,以及擬人、夸張、對比等英語寫作手法。教師既要圍繞一般現在時、現在完成時、倒裝句等實用性語言引導閱讀,也要設計指向主題意義的問題,如“What did the author feel by understanding the story of the Tibetan antelope? How does the article inspire you?”。在完成對語篇內容實用性的探究后,教師可拋出人文性問題,讓學生結合真實的閱讀感悟回答問題,交流想法。
如此,學生不僅能掌握語言運用的相關知識,還能增強對語篇主題意義、人文情感的分析能力,在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層面獲得雙重收獲,極大程度地強化課堂閱讀效果。之后面對其他語篇,學生也會自覺地探尋其人文情感基調,加深閱讀理解。
3.“三段六步”優化寫作指導
新高考英語寫作分值占比約為26%,由傳統應用文寫作和新型寫作構成。新型寫作又分為兩種形式,一為讀后續寫,二為概要寫作。此外,在《課程標準》“培養學生以書面形式表達意義、傳遞信息、再現生活經歷的能力”的要求下,教師也應將高中英語教學改革重點適度轉向寫作方面。
“三段六步”教學法,指的是銜接“閱讀”“思考”“表達”三個階段,通過“導讀”“預測”“默讀”“討論”“初寫”“評改”六個步驟推進寫作活動,將“語篇閱讀”與“寫作指導”有效串聯起來,在全面激活學生思維的前提下,讓寫作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無論在傳統應用文寫作還是讀后續寫、概要寫作中,該方法都有極大的應用意義。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為例,教材在Reading for Writing 板塊特別設計了寫作活動,督促學生圍繞“Share your opinions about a moral story”話題展開寫作。為支持學生寫作,教材針對話題,編排了語篇THE STONE IN THE ROAD語篇。教師可以先按照“閱讀—思考—表達”的順序指導學生閱讀該語篇,思考語篇的主要觀點和語言特點,鼓勵學生自主討論細節、闡明觀點。經歷此過程,學生對“如何將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形成了初步認識,儲備了寫作素材。緊接著,教師提出“Writing”建議,讓學生自由發揮,寫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完成“初寫”。在學生提交作文后,教師點評其語法錯誤、語言閃光點等,幫助學生修改、完善作文,提升應用文寫作水平。
針對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塊的語篇,教師可以設計“概要寫作”教學活動。在學生順利導入、預測、默讀、討論并基本理解語篇內容后,教師拋出問題“What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article about? How to sum it up in concise language?”,引發學生對語篇主要內容和主旨的思考。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書面表達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思考,指導學生列提綱、梳理語篇信息、建構個性化語言,有序推進評改,圓滿完成概要寫作。對于讀后續寫,教師同樣可采取此方法,但是在選擇背景語篇時,應盡量選擇記敘文,確保學生有“可續之處”。
所謂空中課堂,是指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支持下設置的英語課堂,即在線教學平臺,能夠拓展高中英語教學空間,培養學生自覺學習意識,促進學生拓展學習內容[4]。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1 People of Achievement 為例,教師可以收集以“夢想”為話題的多篇聽力材料,整合關于“實現夢想”“分享夢想”的多元語篇,將其通過在線教學平臺推送給學生,進行在線聽力訓練和拓展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夢想”主題寫作范文,豐富學生的課后寫作學習活動。
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不可避免地會在真實的考場上緊張,影響考試心態。因此,在“教有余力”的情況下,教師要讓高中英語教學對接新高考考場,重視聽力、閱讀、寫作等模擬測驗活動。這要求教師具備整合新高考真題的重要能力。比如,教師可以收集近三年的新高考英語真題,分類整理試題,編排“專題測驗”試卷,利用真題豐富課堂檢測;在檢測時模擬新高考環境,調控測驗時間和氛圍,使學生嚴陣以待,感受新高考環境;然后整理學生錯題,依據錯題典型性的高低程度確定講解順序,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地分析錯題,糾錯反思。這種圍繞真題展開的“錯題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學生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教師應在哪一方面強化教學,使后續復習教學更有針對性。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新高考趨勢,貫徹《課程標準》理念,讓教學策略、內容、模式與“雙新”背景緊密融合。只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才能更高效地習得知識與技能,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以更好的狀態迎戰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