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 本刊編輯部
隨著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的提出,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愈發重要。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將“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作為八大基本理念之一;2020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評價改革撬動育人方式變革,為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指明方向;2023年,教育部辦公廳出臺《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為落實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導。
作為一種多樣化教育、全納教育,個性化教育“將學生的個性能力看作一種資源和財富,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價值和主體性,重視發掘學生個體的潛能,注重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重要路徑。
當前,廣大中小學校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進行了深入實踐,在提高教育的個性化方面也做了有益探索,但離真正的個性化教育仍有不小距離。如一位學者所指出的,在應試盛行和功利主義的教育環境中,個性化培養出現了“四不像”的變種:有些以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為名義的“快慢班”,成了“同一化”教育捆綁應試教育的升級版;有些以創新人才培養試驗為名義的“早培班”“創新班”“實驗班”,實施的并不是基于學生個人天賦和求知探索欲的個性化教育,而是圍繞考高分、進名校、爭榮譽進行的全方位競爭……推進實施“貨真價實”的個性化教育,已成為當前和未來教育發展所要深入思考的命題。
本期專題,我們試圖探討,從口號到行動、從理想到現實,落實個性化教育要穿過哪些泥沼,還有多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