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西大石山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電商路徑具有“京東+市縣”數字產業園、“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網銷模式、鄉村電子商務平臺持續性賦能等基礎優勢,但是依然面臨著上行產品培育困難、電銷專業人才缺乏、電商服務基礎薄弱等挑戰。因此,本文建議應采取多元培育電商人才,形成村村有電商的局面;設立電商產業園區,形成電商產業集群優勢;打造電商矩陣網絡,形成電商運營服務體系;挖掘統籌社會資本賦能電商事業發展等措施,以期促進廣西大石山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網絡銷售;電商路徑
本文索引:蒙云龍.廣西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電商路徑研究[J].中國商論,2023(23):-043.
中圖分類號:F3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12(a)--04
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特色明顯、生態綠色、品質優良,符合大眾消費心理趨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武器。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廣西大石山區搭乘電商快車,將盛產的八角、桂皮、芒果,生態放養的禽畜、中草藥等網銷各地,創下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統計,2022年廣西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21.3億元,同比增長32.5%;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90.9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廣西大石山區的芒果、苦丁茶、桄榔粉、瑤山雞、黑糯米、板栗、油茶、核桃等廣受大眾歡迎,成為電商產業的拳頭產品。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廣西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成果全面突破農副產品銷售主要依靠傳統的柜臺展銷、集市售賣、景點兜售等銷售方式,主動改善農副產品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和創新符合新時代發展的銷售方式,采用“縣市有產業,鄉鎮有網紅,村屯有電商”的集成化電商銷售方式取代傳統銷售方式,突破傳統銷售方式的時空桎梏,發揮電商銷售的基礎優勢、分析電商銷售路徑的困境、探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電商路徑,方能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致達“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
1 廣西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銜接電商路徑的基礎優勢
廣西大石山區在脫貧攻堅戰期間,在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邊境大會戰、大石山區建設大會戰的基礎上,采用區域協同、東西幫扶、資本下鄉、教育扶貧、勞務輸出、邊貿富民、扶貧車間、搬遷脫貧、數字化扶貧等方式,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成果的提質升級。因此,廣西大石山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銜接的電商路徑,就要充分發揮脫貧攻堅戰期間構建的數字產業園、網絡銷售模式、商務建設平臺等基礎優勢,為促進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賦能。
1.1 發揮“京東+市縣”數字產業園的基礎優勢
數字網絡是電商路徑的前提和基礎,廣西大石山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高度重視和發揮數字網絡優勢,構建了“京東(百色)數字經濟產業園”“京東(崇左)數字經濟產業園”“數字河池經濟產業園”等數字平臺,賦能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銷售,讓其農副產品遠銷海內外,助推其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因此,廣西大石山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銜接,就要繼續發揮“京東+市縣”等數字產業園優勢,針對其產業結構和產品種類,建立和發展廣西大石山區靶向性的農村電商項目,利用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培訓機構等載體培養電商人才,統籌和鏈接農副產品網店、編織農副產品電商網絡,必將助推廣西大石山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例如,廣西崇左市積極發揮“京東(崇左)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基礎優勢,與京東實施“百村百店百人”項目計劃,即在一年內,京東與崇左市100個村展開農村電商項目合作,開設100家村集體網店,培養100名合格的電商從業人員;項目整體年網絡銷售額可達3億元,極大提高了崇左市農副產品的網絡銷售額,既增加了群眾的收入,又壯大了崇左市村集體經濟,促進了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1.2 發揮“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網銷模式的基礎優勢
教育脫貧和培訓脫貧是廣西大石山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寶貴經驗,創設了諸多“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網銷模式,也造就了一批鄉村電商人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積累了豐富的網銷合作模式經驗。廣西大石山區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銜接的進程中,要在總結網銷合作模式在廣西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戰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整合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的網銷資源,發揮政府部門的行政優勢、學校的人才優勢、企業的市場優勢,形成強勁合力,必能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例如,廣西百色市舉辦了2022年全國青年(大學生)鄉村振興百色芒果網絡營銷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及峰會,采用“獎金+培訓+導師+貨源+直播基地+流量”相結合的模式,吸引了1600多個團隊、6800余名青年報名,選手的全網總粉絲量超過1500萬,與大賽有關的話題和新媒體作品瀏覽量超過1.16億人次,參賽選手的銷售總額達1.2億元,既讓廣西大石山區珍稀名特優產品遠銷各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又提高了其珍稀名特優產品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因此,廣西大石山區應充分運用屬地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資源,積極與外事和口岸商務局、鄉村振興局、農村農業局等政府部門攜手發揮“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的網銷模式優勢,合力將廣西大石山區的電商營銷平臺打造成服務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靚麗名片。
1.3 發揮鄉村電子商務平臺持續性賦能的基礎優勢
廣西大石山區各市縣鎮鄉各級政府積極開展鄉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持續推廣鄉村電子商務平臺在脫貧攻堅中的應用,促使其的圣女果、珍珠李、山黃皮果、茶葉等廣銷國內外,農副產品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日益凸顯。為促進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廣西大石山區市縣鎮鄉各級政府更是竭盡全力開展鄉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與各大電子商務公司、物流企業攜手致力于鄉村電子商務建設。例如,廣西大石山區的龍州縣人口27萬,曾經是國家級脫貧縣,在脫貧攻堅中,龍州縣黨委政府主動對接各大電子商務公司、物流企業、郵政部門等,建立了樂村淘、京東幫服務店、蘇寧易購、村郵樂購、供銷e家、“堅果之都”等電子商務,廣銷砧板、桄榔粉、山黃皮果、檸檬醬、堅果、酵素、茶葉等地方特色產品,如期脫貧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鄉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優勢令人矚目。因此,廣西大石山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發揮鄉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和持續性推廣的基礎優勢,將其農副產品電商銷售產業化、規?;⒓s化、一體化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2 廣西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電商路徑的困境
廣西大石山區發揮電子商務的作用,將其名特優農副產品售至國內外,提高了群眾的經濟收入,改善了其經濟狀況,也為廣西大石山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支撐。但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成果如何鞏固、拓展、提檔升級以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致達“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笨傄?,將原本服務于脫貧攻堅的電子商務轉化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動力,依然面臨諸多困境,制約著廣西大石山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因此,必須對廣西大石山區實施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所面臨的困境進行系統性分析,才能為其把脈問診。
2.1 上行產品培育困難
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豐富,電商路徑的基礎優勢把其農副產品大批量地網上銷售,增加了群眾的經濟收入、提高了其生活品質,奠定了農副產品網上銷售的矩陣效應。但是,如何培育上行產品,促進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上行已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臨的困境。究其緣由,主要是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生產分散、產量低級、規格各異,難以標準化,各生產經營者小農意識強、缺乏深度合作及抱團發展的意識,因此難以形成規范統一的市場運作,尤其是每遇到臺風、暴雨、洪澇、霜凍等氣候,廣西大石山區絕大部分產品在生產數量和產品質量上難以保證,且缺乏統一的生產標準和品牌建設,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容易被貼上“鄙陋”“低端”的標簽,導致附加值低,上行產品的同類化引發低價競爭,難以形成區域性和長期性的電商品牌,難以保持持久和強勁的市場競爭力,阻滯了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2.2 電銷專業人才缺乏
人是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及社會建設的決定性因素,人才是促進廣西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首要資源,農副產品電商路徑的發展必須依靠一批電商專業人才,并發揮電商人才的作用和價值。但是,廣西大石山區因區位劣勢、基礎設施薄弱、生活條件不便利、人口居住分散、網絡設施投資大等,致使電商專業人才的培訓基礎極其薄弱,本地電商人才留不住、外面電商人才引不來,缺乏網絡大咖、網紅、主播等賦能農副產品銷售和宣傳等人才基礎。因此,廣西大石山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電商路徑,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然而,廣西大石山區很多有文化的青年都選擇涌向城市務工或創業,致使農村大多是老年人群體,老年人群體雖具有熟知大石山區的歷史人文、風俗習慣、農副產品體驗感強等優勢,但思想觀念較陳舊、學習新事物能力較弱、缺乏物聯網思維、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等信息科技產品的能力滯后,捕捉市場信息能力和創造市場效應能力欠缺。加之“農民習慣于集市(商場)交易,這與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意識密切相關,集市(商場)交易的優勢是農民可以辨別購買品的質量和適用性,因此對農村電商的真實性及安全性存有質疑,”以致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電商路徑發展艱難,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缺乏人才支撐。
2.3 電商服務基礎薄弱
集成化和統一化是電商發展的趨勢,也是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電商路徑發展的態勢。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要敢于嘗試市場推廣渠道,不能僅憑當地電視媒介或購物平臺推銷,陷入作繭自縛的困境。廣西大石山區因低緯度、光照時間長、雨量多、熱量足等自然資源稟賦,農副產品的品質優勢明顯,具備綠色健康、物美價廉的產品優勢和核心競爭優勢。因此,廣西大石山區要圍繞電商發展的趨勢和態勢,借助物聯網優勢廣泛推廣,提高名特優農副產品知名度,讓其走進千家萬戶,提高其市場占有率,促進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但是,廣西大石山區一些脫貧縣如那坡縣、龍州縣、隆林縣等沒有統一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各地名特優農副產品的網銷平臺、網銷主體、網銷方式等各自為戰或處于孤立、隔絕的狀態,缺乏提供咨詢、產品溯源、安全檢測、政策幫扶、倉儲服務等一站式服務的信道,致使客戶在購買、消費農副產品遇到問題時,難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快解決,農副產品在電商領域的消費受眾人數偏低,難以形成龐大和穩定的客戶群體。此外,廣西大石山區電商服務能力薄弱主要緣于喀斯特地形山坳多、平地少、人口居住分散,制約了物流快遞和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水平。廣西大石山區的很多鄉鎮,除了中國郵政有比較完善的物流網點外,其他物流公司在廣西大石山區許多縣鄉鎮所設的多是分支機構,網點少、投送力量不足,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難以在網絡平臺獲得持續強勁的支撐服務。
3 廣西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電商路徑的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21年,國家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應推進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廣西大石山區電子商務,擴大電子商務在大石山區的覆蓋面,提高農副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競爭力,是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必經環節。因此,廣西大石山區各縣市鄉鎮的黨委政府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積極培育各類農村電子商務主體,全方位引導電商、物流、供銷、快遞等涉及電商因素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構建農副產品的網絡框架,采用“物聯網+流通+服務+文化”的方式,優化各級各類電子商務公務服務中心功能,形成電商合力,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3.1 多元培育電商人才,形成村村有電商的局面
人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要因素,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首要因素,“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廣西大石山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一項艱巨和復雜的系統性工作,僅靠偏安一隅的鄉村居民自學和摸索從事電商很難形成全面發展的局勢。因此,廣西大石山區各市縣鄉鎮要與駐地高校、培訓機構、網絡紅人、流通企業等攜手合作,采用短期培訓、專人幫扶、引進網紅等方式,多元性培養電商人才,奠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人才基礎。在注重人才引進的同時,要關注人才流失問題,廣西大石山區的生活環境和城市的生活環境差異甚大,缺乏良好的教育資源、醫療設施以及滿足心理預期的待遇,很難讓人才扎根和安心為農副產品的電商事業做貢獻。實踐證明,廣西大石山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電商路徑,必須在鄉村找到愛農村、懂農業的有志之士,并賦予其現代電子商務技能,改善其生活和工作條件,提高其工作意愿,才能激發其為促進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展電商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此形成頭雁效應,帶動和匯成促進廣西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多方力量。
在引進人才的同時,要關注人才流失問題,畢竟農村的生活環境不比城市,缺乏良好的教育、醫療設施,很難讓優秀人才安心扎根農村,為農村電商事業發展作出貢獻。所以,農村電商企業要同鄉鎮政府合作,通過改善人才的生活及工作條件,從而提高人才的工作意愿。
3.2 設立電商產業園區,形成電商產業集群優勢
廣西大石山區名特優農副產品眾多,網絡的應用和普及促使名特優農副產品跨越空間阻隔,飛入尋常百姓家。但是,廣西大石山區的人口居住較分散、空間距離較大,因而電商從業者較為分散且存在各自為戰的狀況。電商發展歷程證明,電商產業園區就會催生專業的電商物流團隊,從而提升電商的整體服務質量和水平。從廣西大石山區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要求來看,建立電商產業園區就能以專業化的水平服務農副產品的采摘、分揀、包裝、運輸、保鮮等環節,以提高農副產品的物流配送效率、增強農副產品的保鮮程度和降低各種運營費用。因此,廣西大石山區各市縣鄉鎮應依據產業布局狀況,設立鄉鎮級、縣級、市級等電商產業園區,各級電商產業園區要將名特優農副產品集群化,形成產品分揀區、加工區、冷藏區、物流區等產品集群優勢,圍繞產品集群優勢設立相對應的電商產業園區,按照統一的標準宣傳和發展廣西大石山區名特優農副產品的特點、價格、售后等,避免電商出現無序化和惡意競爭等現象,力促形成產業興旺的良好態勢,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3.3 打造電商矩陣網絡,形成電商運營服務體系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為重要手段,通過在線銷售通道,盤活農產品流通,提高農戶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構建新農村美好生活。”廣西大石山區的龍州縣、東蘭縣、那坡縣、南丹縣等充分發揮邊關、民族、紅色文化等優勢,積極構筑便捷的農村電商信息通道和物流體系,采用“物聯網+農村市場”方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了脫貧群眾的經濟收入,推動了鄉村振興,促進了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但是,廣西大石山區電商仍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電商的聚集合力尚待發揮。因此,廣西大石山區電商要積極打造電商矩陣網絡,打破電商的地域阻隔、行業阻擋、流通阻卻的缺陷,將農副產品、主播、網紅、文化稟賦、售后服務等渾然一體,形成暢通無阻和全域性的電商矩陣網絡,讓人們對其物產、風土人情、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等具有清晰的立體性認識,讓其脫貧攻堅成果在鄉村振興的推動下提檔升級,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和龍頭產品,促進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3.4 挖掘統籌社會資本,賦能電商事業發展
從農副產品電商類型來看,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的電商類型主要有產業支撐型、企業投資型、政府管控型,因農副產品季節性強及受各種自然因素影響較大,農副產品電商類型皆存在平時維護費用少、更新升級資金短缺、籌集和募集資金困難等問題,難以為其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持續性的強勁力量。因此,要挖掘統籌社會資本,采用入股、聯營、分紅、提成等方式,將社會閑置資本轉化為廣西大石山區電商事業發展的資金,促進閑置資金的流通和高效配置,拓寬農副產品電商類型的籌資渠道。另外,廣西大石山區農副產品電商類型應針對涉農資金風險高、收益低、周期長等特點,主動采用品牌效應為農副產品投保參保,最大限度地降低電商類型的投資和融資風險,打消社會閑置資本的投資顧慮,賦能電商事業發展和助力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參考文獻
趙禮強,姜崇,成麗.農村電商發展模式與運營體系構建[J].農業經濟,2017(8):117-119.
鐘云華,劉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就業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論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9(8):89.
章麗,汪芳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路徑研究[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2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