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額逐年增加,占總服務貿易的比重逐漸提高,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國際競爭力較弱,高技術行業發展存在技術受制于人的風險。基于此,本文提出要提升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增加政府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增強我國用戶對國產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信心,以期為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品牌增加市場占有率,增強出口競爭力奠定基礎。
關鍵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技術水平;貿易逆差;競爭優勢;市場占有率
本文索引:張寧.<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23):-094.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12(a)--04
黨的二十大在對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總結中提到:我國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這些成果的實現,都離不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加持,《“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截至2022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數量超30萬家,從業人員超600萬人[1]。
目前,我國高端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仍然是進口遠大于出口,很多“卡脖子”的技術難題還未得到解決。《中國電子信息統計年鑒(2019)》中指出我國80%的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50%以上的生產控制軟件需要進口,其中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技術體系復雜,對外依存度遠高于其他類別工業軟件。例如,航天、航空等行業研制所需的各種仿真分析軟件基本為國外產品,兵器行業78%的設計工具,97%的仿真工具均為進口。我國國防、軍事、重工、核能等行業在研發設計、優化分析等階段如果繼續依賴國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無疑存在很大的潛在風險,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后,美國將我國諸多高技術企業和高校列入“實體清單”,實施技術封鎖。“中美貿易摩擦”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將給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帶來更嚴峻的挑戰[2]。我國現在迫切需要有國產化軟件和信息技術能替代進口,推動我國高科技行業的自立自強。
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仍面臨很多挑戰,《“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指出:現階段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業供應鏈脆弱,產品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產業鏈供應鏈存在斷裂風險;產業基礎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短板;產業生態國際競爭力亟待提高,企業小散弱,產業結構需進一步深化。如何提升國內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高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出口競爭力,實現技術不受制于國外,對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工業等行業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的現狀
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六版(BPM6)將服務貿易分為12個行業,本文根據服務貿易各細分行業概念和我國行業分類標準,將服務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使用費與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對應我國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WTO數據庫對各國服務貿易細分行業進出口進行了統計,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占我國總服務貿易的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我國進口占比一直高于出口占比,且在2019—2020年,我國進口占比快速上升,增長幅度遠大于出口。
(1)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進口方面。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2021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進口總額分別為7751、16593、30609、56706、68683百萬美元,呈快速上升趨勢。進口來源地主要為美國、日本、德國、中國香港、愛爾蘭、韓國、英國、新加坡、荷蘭、瑞士、法國等,這些進口額約占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進口總額的80%。其中,美國和日本是我國第一大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我國從美國進口的數額約占進口總額的20%,從日本進口的數額約占進口總額的10%,即便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后,我國從美國進口的數額仍然遠超于其他各國。
(2)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出口方面。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2021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出口總額分別為2530、6994、15654、27651、35450百萬美元,出口金額逐年增長。主要出口至中國香港、美國、日本、新加坡、愛爾蘭、德國、韓國、英國、中國臺灣、瑞士、荷蘭等,出口數額約占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出口總額的70%,其中向中國香港、美國、日本的出口額分別約占出口總額的20%、15%、8%,中美貿易摩擦沒有阻擋住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繼續向外出口。中國香港由于稅收優惠政策,大陸企業多是在港設立子公司進行進出口貿易,大陸出口至香港商品和服務可能會經由香港中轉再進口至內地,所以來自香港的出口數據不能體現中國大陸與中國香港本地企業的實際交易額,先不予考慮。中國向美國和日本出口的數額從2005—2021年一直居于前兩位。
同時,我國也在積極拓展與其他國家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往來,如阿聯酋、沙特、印度、南非和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向阿聯酋出口的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約占我國該行業出口總額的4%。
2 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
2.1 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逆差嚴重
雖然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出口額逐漸上升,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逆差嚴重,如表1所示(數據來源于WTO數據庫)。表1列出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總進出口額,以及與主要貿易國家美國、日本、德國的進出口數額,不管是總貿易額還是與不同國家單獨的貿易往來,我國進口數據遠大于出口數據,貿易逆差嚴重。2018年后在美國對我國持續進行技術封鎖和打壓的情況下,我國與美國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仍呈嚴重逆差狀態。
2.2 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競爭優勢低
競爭優勢指數(TC指數)是指一國貿易出口額和進口額的差額占其進出口總額的比重,TC指數的取值范圍是[-1,1],當TC指數越接近1說明該國出口貿易的競爭力越強,當TC指數越接近-1,說明該國出口貿易缺乏競爭力[3]。
本文選取與我國有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往來的6個主要國家,分別為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愛爾蘭、韓國,根據WTO數據庫統計數據,計算出其2005—2021年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TC指數。由圖2可以看出,美國TC指數一直處于[0.2,0.3],競爭優勢較強。日本、德國、英國TC指數在[-0.1,0.1]上下波動,競爭優勢一般。愛爾蘭雖然在2005—2018年競爭優勢低于0,但2019年后競爭優勢快速提升。中國與韓國的TC指數一直處于-0.1以下,韓國競爭力略強于中國,雖然在2014年后,兩國TC指數都略有增長,但增長幅度不大,整體競爭力較低。
2.3 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整體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較低
全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始于20世紀50年代,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起步較晚,且初期發展速度較慢。在之后的發展中,我國企業又普遍傾向于直接購買國外成熟的軟件,缺乏自主研發的動力,自主研發的產品也多是模仿國外已有品牌,缺乏創新和突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一直處于落后狀態。
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軟件生產國和服務供應國,全球76%的重點軟件企業集聚在美國,其實力處于全球第一梯隊(數據來源于《中國電子信息統計年鑒(2019)》)。目前市面上通用的操作系統Windows、Unix、Android、iOS均是由美國公司開發,我國自主研發的手機操作系統華為鴻蒙HarmonyOS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為8%,遠低于Android和iOS系統。辦公軟件方面的Microsoft Office、Adobe系列也都屬于美國公司,雖然我國自主研發的辦公軟件金山軟件WPS目前在基礎功能上可以與Microsoft Office抗衡,但在整體生態方面,與微軟仍有很大差距,在市場占有率上,微軟2022年全球營收達到1980億美元的規模,而金山辦公2022年的營收僅有38.85億,規模差距巨大。數據庫方面的Oracle、IBM、SQL Server,數據分析處理方面的Mathematica、Matlab,工業設計和分析方面的AutoCAD、Solidworks、Ansys、Nastran、Fluent這些在教學和商業市場上主流的軟件也都屬于美國公司,我國雖然在這些領域都進行自主研發,但技術水平仍不能與這些國外老牌軟件抗衡。
電信方面,美國擁有世界頂尖的電信公司(AT&T)和威瑞森(Verizon),德國的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居于前四行列與中國的中國移動不相上下。在信息服務品牌方面,根據全球TMT統計發布,2023年“全球信息技術服務品牌價值25強”排行榜中,埃哲森、塔塔咨詢、印孚瑟斯蟬聯前三,在25大品牌中,美國8家,印度6家,法國、日本各3家,韓國、加拿大、阿根廷、芬蘭、意大利各1家上榜。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中國入圍世界500強的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有4家,均為互聯網服務和零售企業,處于技術水平的中低端,而美國在各細分領域均有入圍,其中互聯網服務和零售企業占比50%。與美國相比,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在數量、營業收入和利潤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我國信息技術服務的發展空間極大。
2.4 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自主研發從業人員少
國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在我國市場及國際市場均已進入深水區,微軟、谷歌、蘋果、德國SAP、德國西門子、法國達索等品牌已成為全球行業龍頭企業,并在中國設立了子公司,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方面的高技術人才更傾向于在這些國際龍頭企業工作,或與之合作,向中國銷售其軟件和服務。而從事國產軟件和信息技術自主研發的從業人員相對較少,雖然也有很多從事低端軟件產品開發的企業,但低端產品不具有競爭力,多是相互模仿或是一些垃圾軟件。高技術水平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自主研發,需要從業人員具有頂尖的技術能力,而且自主研發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更需要有充足的資金保障,自主研發從業人員往往會因為長時間沒有成果又缺乏資金支持而放棄。雖然有些自主研發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產品進入市場,但在其產品應用范圍和技術水平未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情況下,企業便松懈了下來,不再繼續進行技術攻關,像華為這種具有技術能力和資金實力并不斷突破創新的企業仍屬少數。
3 加快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發展的對策
3.1 提升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從業人員技術水平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屬于尖端新興行業,高水平人力資源是公司的核心資產[4]。在當前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整體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我國企業仍需要繼續學習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轉化為自身的技術能力。當遇到技術難度大的問題時,企業應加強人員培訓,促進相互交流,必要時與國外技術人員進行溝通,不可因其技術難度大,學習成果慢而放棄。我國企業應在國外技術的基礎上加強關鍵技術研發,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測試,深化軟件在制造業、金融、物流、交通、建筑、農業農村、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爭取早日以國產技術替代進口技術服務應用于各行業。
國有企業作為我國技術創新的“主力軍”,應充分發揮國企優勢,超前布局前沿技術,統籌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要素,加大企業自主研發投入力度。民營企業數量多,企業實力差別大,民企要注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樹立自主創新的信心,重視知識產權、專利、信譽、品牌等無形資產。有一定實力的民企要盡可能多地參與到政府主導的研發項目中,一方面,研發資金有保障;另一方面,在與國有企業一起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可快速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
我國應加強高校建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和技術培訓普及率,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加快新興領域人才培育。鼓勵支持高等院校加強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領域課程體系建設,聚焦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重點,完善校企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建設特色化高素質人才隊伍,向企業和機構輸送高技術人才,為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供人力資本保障。
3.2 政府應加大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支持力度
政府要給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貿易提供更多的交流平臺,加強國內外服務貿易企業的相互學習溝通,如在其他大中城市舉辦類似服貿會的交流會議,促進企業合作和共同發展。
各地區政府要繼續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補助政策,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加大試點示范項目支持力度,引導和帶動社會力量加大對技術創新研發的投入,為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供資金保障,還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市場機制,促進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并充分發揮產業內和產業間關聯效應,促進技術流通,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
3.3 我國各區域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
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發展目前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東部超大城市和一線城市,中西部發展相對緩慢。中西部地區要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優勢,完善中西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從業人員薪酬機制,留住人才,促進當地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東部地區要繼續發揮本地區位優勢,在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要注重自身研發能力的培養,改善技術創新效率。各區域協同發展,將我國國產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做大做強,增強國際競爭力。
3.4 我國國內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用戶要增強對國產品牌的信心
我國制造業等需要使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企業在招標時目前仍傾向于使用國外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我國用戶應轉變思維模式,要對國產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有信心,更多使用國產化品牌,增加國產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只有國內市場占有率提高了,企業才有動力持續研發,做出高技術水平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增強國產品牌的出口競爭力,提高出口額,改善貿易逆差現狀。
4 結語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是數字技術、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礎,是高端制造和國防科技發展的基石,在目前國際形勢趨于惡化的形勢下,我國必須加快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自主開發和應用,盡快實現國產化替代進口,并打開國際市場,扭轉貿易逆差。
參考文獻
李林隆.新時代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索[J].商訊,2023(16):120-123.
王曉紅,費嬌艷.中國信息通信技術服務貿易發展及創新思路[J].開放導報,2020(6):21-30.
周麗.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2(15): 83-85.
黃宗彥.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ESG報告披露率22.62%[N]. 每日經濟新聞,2023-06-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