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華
摘要:教學策略一直是教學研究的熱點,義務教育階段是夯實學生基礎、發揮學生潛力、提升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英語教學是基礎性教學?;谀壳坝⒄Z教學的現狀,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遵循教育規律,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材施教,是英語教學值得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四大類型;因材施教;管理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育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筆者闡述因材施教的管理策略,同時從課程實施角度分析因材施教的應用原則。
1? ? 英語學優型學生的教學管理策略
英語學優生可分為內向型學優生和驕傲自大型學優生。內向型學優生的性格較為內向,不善表達,但思維較為活躍,內心活動豐富,自學能力強,善于獨立思考,只是課上不喜歡舉手發言。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可以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小組活動中難度大,綜合性強的任務交給內向型學優生,鼓勵他們在小組合作活動中發揮指導作用,激活其他學生的思維,如果回答正確,要及時給予肯定與適當的表揚。這樣會使得內向型學優生在互動合作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進而促使其愿意表達自我,展示自我。
2? ? 缺乏興趣型學生的教學管理策略
這類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缺乏熱情,而且常表現為不愿意與教師配合。缺乏興趣的學生又可分為偏科型學生、情緒抵觸型學生以及基礎薄弱型學生。例如,偏科型學生的數理化成績較好,對理科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這類學生的反應能力很快,只是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跨學科知識引領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用英語向學生展示物理、化學或者計算機類的知識常識,也可通過教師的理科學術魅力吸引這類學生的注意力。
3? ? 自我封閉型學生的教學管理策略
自我封閉型學生可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因自身心理問題導致的自閉;二是家庭環境造成的自閉;三是語言表達問題導致的自閉。這三類自閉學生表現出來的共同特點是自卑、孤僻、自尊心強,怕被否定、被嘲笑、被點名回答問題等。
對這些自閉學生要區別對待,一方面,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要盡可能地為他們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消除對提問的恐懼,為他們提供愉悅的課堂互動活動等。另一方面,教師要隨時做好幫助、關心這類學生的準備,用愛心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感受集體的溫暖,幫助他們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對待自我封閉型學生要多一些耐心、細心和愛心,要及時給予這類學生以積極的肯定和真誠的鼓勵。
4? ? 意志薄弱型學生的教學管理策略
意志薄弱型學生主要以中等生群體為主,這類學生有上進心,但自制能力差,主動性不強,缺乏果斷性。中等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只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他人的監督和指導。有家長或者教師在身邊時,學習效率就會高;沒有人在旁監督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不強。對于這類學生的管理,首先要注重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計劃、決定和執行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中等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選擇意志薄弱型的學生作為小組長,使其通過組織小組成員學習逐漸鍛煉自主管理能力,在幫助組員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知識習得的成就感,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在合作互動中,中等生還可以向小組內學優生多學習,與學優生多交流,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意識,提升自制力與執行力。
5? ? 差異性教學的應用原則
總體來說,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才能實現因材施教。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更應該注重這種差異性,實現差異化教學才能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和成長。
5.1課前導學差異化
預習是學習的開端,在課前預習與導學環節體現差異化學習,能夠有效引導不同類型的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情境和學習氛圍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類型特點布置分組任務,每組由不同類型的學生構成,又以某種類型為多數。針對不同類型特點分別布置課前任務,不同類型的學生之間又能相互促進和影響,進而形成融洽的小組氣氛,既能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又能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實現差異化的課前導學。
5.2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差異化
與教學目標相呼應,教學內容也應體現差異化,使每個類型、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這種需求符合人的情感體驗需求,對于學困生來說更是彌足珍貴,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學方法的差異化更是不言自明,不同類型的學生對應不同的教學方法,既能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又能體現教師高超的執教藝術,這需要每位教師苦心鉆研才能夠實現,對每位教師來說任重而道遠。
5.3教學評價差異化
教師的評價應遵循個體的類型差異、認知差異和能力差異等因素,保持評價的客觀性、針對性和全面性,對同一類型的學生進行橫向比較,對學生個體進行縱向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看到自身的閃光點,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教學環境中學習。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在集體中形成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的良性循環的學習氛圍。
總之,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因材施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原則,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管理策略,不能限制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應選擇適合每位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進行針對性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因材施教,從而促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錫麟.課堂里的英語語法教學應注重針對性[J].云南教育,2007(11Z):38.
[2]陳春宇.初中英語教學中因材施教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4(54):107-108.
[3]潘婷婷.英語教學務必因材施教[J].教師,2011(3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