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彬,丁 一
(1.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4;2.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體育現代化全面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本文從5個振興方面逐一進行探析,以當前農村學校體育問題為基調,以促進農村學校體育的全面發展、提高農村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為目的。現如今,隨著鄉村振興,農村學校搭上時代快車,多以公辦小學為主,農村教育對人才的培養起到了基礎作用,并把學生的健康發展放在第一位。然而,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仍面臨一些現實困境。
現如今,農村學校體育設施欠缺的問題屢見不鮮,多數農村學校沒有正規的田徑場、足球場等運動場地,多數學校因缺少運動場地直接取消體育課,只利用大課間活動進行簡單的運動(如跑步),導致學生在體育課上無法科學地進行鍛煉。在農村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物質保障的欠缺影響了其發展水平,一方面是運動場地無法滿足學生日常體育運動的開展,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學校體育場地多為土地或水泥地,學生在這類運動場地上課或進行體育活動,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如遇雨雪天氣,學校只能停課,更是無法開展體育活動;另一方面是體育器材及服裝的欠缺影響了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質量,也影響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需求。多數農村學校的體育器材陳舊老化,足球、籃球等球類體育用品缺乏,學生沒有舒適的運動服裝。農村學校體育物資無法得到保障,關鍵原因在于經費不足,資金的缺乏致使農村學校難以保質保量地完成體育課的基本教學。
農村學校面臨地理位置、資金等問題。交通不方便,基礎生活設施不足,招聘體育教師成為一道難關。目前,由于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待遇普遍不高,體育教師學歷尚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少數地區因缺乏專職體育教師而出現其他科目教師兼職體育教師的情況。農村地區的體育學科發展落后,體育教師往往是被忽略的群體,其職稱評定也成為一大難關,故農村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受到了限制,導致已有的體育師資流失,并且招不到新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方面,當前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參與外出培訓的機會有限,只能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體育教學,在教學活動上出現了與城市學校體育“斷軌”的現象。從當前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情況分析,體育師資資源稀缺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文化環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體育作為社會實踐活動,建立了其獨特的體育文化環境。從這一視角對農村學校體育發展滯后進行分析,發現農村地區體育文化環境出現了消極的現象。在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人們更專注于創造經濟機會、增加收入,而無法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體育運動則被擱置一旁;而在經濟條件有所改善并且設立了體育活動中心的農村,人們在勞作及生活之余的娛樂活動多為看電視、打牌、玩游戲等消遣娛樂活動。在此環境下,人們不愿參與體育活動,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氛圍和體育文化環境,直接導致學生的體育文化意識不強,同時也制約了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
學校體育生態環境是由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規范環境共同組成的復合生態系統。農村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農村學校體育提供了開闊的場地,為學校體育課提供了生機盎然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作為人為的生態環境,對學校體育的影響是深遠的,社會環境為農村帶來了政策紅利;規范環境則是人意識形態所形成的生態環境,隨著人的精神及心理的變化而變化。當前,農村學校體育生態環境受諸多因素影響而出現失衡現象:政策靶向不明,落實不到位;農村學校體育設施及教學活動不夠科學化;出現體育文化消極等現象,生態環境的失衡阻礙了農村學體育的建設。
通過對前人文獻的對比分析及調研后發現,現階段我國農村對體育這一學科的重視程度不足,大部分農村家庭認為學習體育就是“玩物喪志”,忽視了體育學科幫助孩子成長的特性,并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農村學校領導及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對于學校體育的態度,只停留在空喊口號的層面,致使體育學科在農村學校中處于邊緣化。正因為農村地區思想觀念落后,導致農村廣大群眾對體育的認識短時間不會發生根本改變,尤其是在經濟落后加之信息閉塞的地區,長期的傳統思想已然根深蒂固,對學校體育的發展缺少前瞻性的規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為首位。問題的根本在于農村學校資金不足,無法為學校提供完善的設施,站在現實維度對農村學校進行考量,應立足于體育特有的休閑娛樂屬性,加速推進鄉村體育的現代化生活和產業化節奏,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當地民俗文化,打造城鄉一體化,促進體育消費,使農村經濟發展呈現新增長的態勢,一方面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方向;另一方面也帶動了當地的體育發展,為農村學校體育注入資本,加大農村學校的投資力度、加強對農村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這不僅滿足了學生最基本的體育活動需求,還促進了農村公共體育的發展。
鄉村振興需要人才,人才振興為農村學校體育師資培養提供了新的契機。鄉村不僅要引進高學歷人才,還要鼓勵高校大學生支農支教,將農村學校與高校聯合定為實習培訓基地,使高學歷人才走進農村。鄉村還應培養屬于農村自己的體育師資,利用農村現有的優勢和政策紅利吸引畢業大學生回鄉就業,依靠高校大學生和返鄉就業高學歷人才的專業技術水平,促進農村學校體育發展,提升農村學校體育教學水平。只有不斷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福利待遇,在職稱評定與評優方面做到公平化,體育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的同工同酬才能實現。同時,還要給體育教師提供外出培訓的機會,向城鎮學校學習教學方法。體育教師自身也要學會創新,研究出適合農村學校體育的教學設計。
在農村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建設體育文化空間以帶動農村學生的體育精神,構建和諧、文明的體育文化。立足鄉土文化,對我國農村的民俗風貌及節慶活動進行發掘整理,并與當地學校所教授的體育項目相結合,共同助力體育文化振興。例如,武術作為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擁有龐大的拳種體系,可以對武術拳種的發源地進行探究,使中國傳統體育深度融入課堂,并在當地設立武術特色學校,利用鄉土文化的特性,加強農村群眾的體育文化意識。農村文化部門應積極宣傳體育文化,提高農村群眾整體的體育精神文明。學校體育場地作為助推平臺,在課余時間及節假日應開放體育場地滿足當地群眾的體育需求,農村公共體育及學校體育應共同營造優良體育氛圍,實現農村體育文化振興。
學校體育的生態環境,是學校體育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必然條件。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規范環境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共同構成農村學校體育生態環境。當前,農村學校應將內外部資源相互整合,平衡生態環境。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鄉村建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農村學校體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將生態環境建設好,可以使學生有適宜的運動場地,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將鄉村宜居發展徹底落實。建設鄉村基礎生活設施和體育設施,為農村學校體育提供社會環境和規范環境,既可以鞏固本地居民的生活起居及體育鍛煉,又可以引進人才,實現外來人才落戶,同時也能讓農村學生從小接觸體育鍛煉,培養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促進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實現生態振興。
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思想觀念轉變,農村學校體育組織者應首先認識到體育學科的重要性,樹立“體育強則少年強”的目標,重視體育發展及必要性。在大力發展農村學校體育的同時,組織者要著重提高體育在教育中的比重,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文化課學習之余組織運動競賽或是課余體育活動,擴大體育在學校教學中的占比。學校教育管理者不僅要提高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能力及組織能力,將陽光體育工作落實到學校發展規劃中,還要做好體育的宣傳工作,在學校及村落中大力宣傳體育,鼓勵學生及家庭參與其中,引導農村家庭轉變其思想觀念。學校及家庭對體育的支持將全面促進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實現組織振興。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學校體育標準化建設不僅是學校體育場地建設及體育設施的完善,應將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配套體系,還應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產業振興為農村學校體育提供了資金,由政府牽頭帶領本土企業對農村學校體育進行投資,共同改善農村學校體育的場地及設施,鼓勵當地企業在農村投資體育旅游業和休閑體育產業。例如,體育文化小鎮、健身養生等基地的開發;人才振興除了為農村學校體育引進部分人才外,還可以與本地體育俱樂部聯合,對俱樂部的體育教練進行再培訓,實現公益性質的人才引進。河南省焦作市陳家溝小學與當地太極拳館相聯合,對俱樂部教練進行培訓,彌補了學校體育師資短缺的情況,并將學校周邊區域改造成了太極文化小鎮,以這種新型模式加強了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實現了產業振興及人才振興。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我國所擁有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一筆寶貴的遺產,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眾多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發展過程中都彰顯了體育文化應有的進取精神,在培養人們性格和品質上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道路上,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農村學校體育課堂,將民族體育精神傳遞給學生,實現農村學校學生體育精神化建設。例如,將武術、龍獅運動等傳統體育項目引入農村學校,學生利用體育課堂進行學習。在節日慶典,學校及村委會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所特有的文化內涵及精神傳遞給社會,正是體現了學校體育的精神風貌。據調查了解,現有很多農村地區已經發展為城中村、社區等生活環境區域,將居民活動場地改建成體育文化廣場,不僅能讓農村居民在茶余飯后滿足日常的活動與鍛煉需求,還能讓農村居民無形中受到體育文化的熏陶,了解體育和體育文化,提升了當地的體育氛圍感,轉變了農村居民的體育思想觀念。
農村學校體育現代化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應用,如今的網絡科技手段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如網課、自媒體等。隨著政策的不斷扶持,“數字鄉村”工程幫助農村地區實現了信息化建設,即人們常說的“村里通網了”。農村學校也要應用好互聯網這一大科技,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多利用互聯網平臺讓學生學習外部知識,了解更多體育故事和體育項目,組織學生觀看體育視頻、體育比賽、體育趣聞等。農村體育教師在培訓機會較少的情況下,可利用網絡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做到與時俱進。在加強農村學校體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農村學校還可以開設自媒體賬號、視頻號等,利用這些新媒體手段做好學校體育宣傳工作,擴大體育傳播力度,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強農村學校體育現代化建設,實現生態振興。
鄉村是我國的“根”,教育是我國的“本”,鄉村教育就是我國的“根本”。而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社會主義建設需要茁壯成長的花朵。在經濟不夠發達的農村,人們往往意識不到體育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學校體育課才至關重要。體育不僅能夠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和體育觀,還能夠給學生帶來強健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現階段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扶持下,我們應著力補齊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短板,屆時農村學校體育的質量也將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從5個振興逐一著手,推動農村學校體育發展機制,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加強農村學校體育標準化、精神化、現代化建設的策略,使農村學校體育邁上新的臺階,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