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文章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基于高考題型STSE培養高中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研究”,立項號:GS[2022]GHB0304。
作者簡介:魏晉霞(1981~),女,漢族,甘肅景泰人,甘肅省景泰縣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化學。
摘 要: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對學生學習來說,興趣和選擇越發重要,大眾一致認可權威性和公平性,這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學生構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但就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來看,部分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并不足,主要是因為化學這門學科中,有較多化學知識和難懂的化學反應知識,所以在整體的化學學科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較為困難。在新高考模式下,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差異和學習興趣問題進行重點考慮,所以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學習氛圍,才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和化學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高考模式下;化學教學策略;學生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47-0111-04
高中化學這門學科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學好化學這門學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甚至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新高考模式下,需要對當前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改革,因為不同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掌握情況不同,甚至沒有相關的學習經驗,所以高中化學教師應不斷探究最新的教學策略,完善化學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當前,部分教師仍舊過于重視自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難以讓學生把握更深層次的化學知識內涵,所以教師要不斷深挖教材的內容,引導學生掌握教材的重難點知識,應該持續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
一、新高考和核心素養概述
(一)新高考概述以及對化學教學的要求
1. 新高考概述
我國高考制度歷史悠久,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的高考制度現已較為完善,并且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也不斷向大眾化教育方向發展。教育制度的關鍵構成之一就是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改革對教育內容的完善和人才的培養均有重要作用。在新高考背景下,更注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如何在高中各科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教育,也是當前教育領域研究人員不斷研究的方向。
2. 新高考模式對化學教學的要求
新高考模式將化學教學從必修理科改為選修科目,從考試層面來說,雖然化學屬于自選科目,但是還有不少學校在錄取時會將化學考試結果作為參考。對學生來說,他們有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而化學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知識點較為分散,所以化學這門學科也很難得到學生的重視。從報考角度來說,大多數學生都有具體的報考要求,尤其是一些女生,會選擇化學這門學科來擴大自己的專業選擇范圍,在這一事實背景下,化學在高考中的情況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有一定改善。實施新高考方案前,學生在進入高中學習生涯后,需要分學科學習,理科學生必須要學化學。但是從實際教學中可以發現,部分學生對化學學科興趣不足,學習起來也較為吃力。而在新高考背景下,學生可以在高一時對各科教學特點有所了解,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興趣來決定是否學習化學這門學科,這樣學生才能在感興趣的前提下,自覺學習化學知識。在高考制度變革的大背景下,教師需要關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還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積極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加強和學生及其家長的溝通,幫助其明確新高考的模式和要求。新高考模式會在不同程度上對教師的職業發展產生影響,所以教師應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化學課程教學質量。
(二)核心素養概述
新高考的目標和核心素養是一致的,所以教師在進行化學課程教學時,要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重點。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具備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或品質,這些能力或品質能夠支持他們在終身發展中不斷成長。高中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只是將化學知識教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不僅要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的知識結構,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將綠色化學思想和環保精神融入化學實驗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高中化學的重要性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所以對物質的構成、性質和其變化規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化學學科的主要教學內容,所以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學生在學習化學這門學科的過程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身邊的事物,能夠更多地了解現階段改造世界所采用的方式。通過學習化學知識,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身能力,還能不斷增長知識,尤其是在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化學和我們的衣食住行、對環境和能源的保護等都息息相關,所以為了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就需要不斷應用科學對美好生活不斷進行探索。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實驗,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反應。一方面,它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在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時,每一步操作對實驗結果都有直接影響,所以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不能出現錯誤或遺漏步驟的現象,所以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還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嚴謹精神。
三、高中化學教學滲透核心素養教學的意義
(一)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有著重要影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的核心素養培養中,更重視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思想道德品質,這與新時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本質區別,當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融入多方面內容,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學生一方面要學習化學相關知識,另一方面要提升各方面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拓寬發展方向和思維,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在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還能幫助學生發現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自己在不同學科學習中的能力,并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促進教學設計針對性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可以將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差不多的學生分配到一個小組,這樣便于教師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設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化學實驗的開展,以及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探討,能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高中化學教學的效果。
四、高中化學教學滲透核心素養的現狀
(一)存在錯誤的學習觀念
高中化學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有嚴謹的科學思維,而新高考模式能夠讓學生以自己的興趣為基礎進行學科選擇,化學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要求,化學知識較為零散,學生容易產生恐懼,或者會覺得自己未來的職業和化學這門學科無關,所以并不喜歡也不重視化學這門學科。
(二)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
有部分學生是不喜歡化學這門學科的,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本身有著濃厚興趣,但是高中化學知識難度較大,部分學生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思維能力不足,所以在學習化學這門學科時,對化學公式只能生搬硬套和死記硬背,這不利于學生的化學學習,更不利于學生化學成績的提高。部分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薄弱,所以在學習中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更多一些,難免會出現不愿意參與學習過程的情況。綜合來說,由于學生未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很難真正深入理解所學的化學知識。所以才會讓這類學生產生學習不自信或者排斥化學這門學科的現象。
(三)未進行邏輯思維能力訓練
因為高中涵蓋了多門學科,所以高中學生需要承擔較為繁重的學習任務。對教師來說,教學任務同樣不輕,所以部分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應對高考,可能會選擇將課本知識直接講解給學生,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并不深刻,只是簡單地理解便開始應用,缺乏對問題的思考和分析。除此之外,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多種主題的化學實驗,需要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實踐,而部分教師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會將教學結論直接告知學生,引導學生根據結論來進行實驗操作,教師還會在實驗中直接調試好實驗所需要使用的化學儀器,調整好后再讓學生直接使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化學學習缺乏生活化
化學知識源于生活,而學習化學知識的目的就是在生活中應用,在生活中出現類似問題時,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但是就目前的化學學科學習現狀來看,部分學生難以將所學習的化學知識運用在現實生活中,這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著極大關系。部分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時,主要圍繞化學知識進行講述,這種教學方法,未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方法
(一)設計教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化學教材的特點在于基礎性。若學生想要取得出色的化學成績,就必須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學生的學習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習教材中的知識,需要在學習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所以,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時應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欲望,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探究和拓展所學知識。例如,在教師講解《化學反應的熱效應》這一課時,教師一方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另一方面還可以提出“反應熱是什么?”“反應熱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如果一個人想要從山底爬到山頂,可選擇哪些途徑和方式呢?在該過程中勢能會發生改變嗎?”等問題,還要為學生留出問題討論時間,讓學生可以各抒己見以探討正確答案。在學生進行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會對問題產生拓展性思考和探究欲望,學生更容易產生成就感,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新高考模式下,每個學生都應具有創新的品質,在化學學科的教學中滲透創新精神,這直接影響著學生高效學習的情況。除此之外,高中化學學科的知識學習效果和學生的實驗操作學習有著直接影響,因為很多化學知識都是需要對實驗活動進行總結而得出的,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所以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更重視實驗操作活動的開展,在學生進行動手實驗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開拓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教師在講解《化學能與電能》這一課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變的本質是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提供銅片、鋅片和稀硫酸等物品,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過程中,會產生延伸性的聯想和質疑,比如好奇“如果將銅片和鋅片連在一起,再將其插入稀硫酸中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鋅片在觸碰到稀硫酸后,鋅片的質量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疑惑,可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想法驗證,這樣能夠讓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應用任務驅動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新高考模式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課下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可以高效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教師在開展化學課程教學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習慣。例如,教師在講解《認識有機化合物》這一課時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了解課程相關知識,將在課程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化學問題通過預習來盡量解決。比如“什么是有機物?”“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有機化合物?”“不同的有機化合物有哪些共通之處?”等,這些問題都可以驅動學生積極對所學化學知識進行探索,能夠讓學生在進行問題學習和解答中,培養他們養成獨立學習的能力。
(四)增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綜合應用能力
在新高考模式下,高考的題目會更貼近生活,更趨向于綜合化,只有靈活學習化學知識,才能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因為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化學知識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決實際生活中遇見的問題,所以教師應注重教學和實際生活的結合。例如,在講解《應用廣泛的高分子材料》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滲透現實生活場景,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超市購物使用塑料袋的情景,并詢問學生“塑料袋”該如何處理,而后教師可提問學生:“塑料袋屬于白色污染,是無法分解的,如何處理才能避免塑料袋污染呢?”教師可以通過問題驅動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并結合生活的具體情況,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六、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模式下,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他們對所學化學課程的理解能力,教師需要不斷創新化學教學模式。這種創新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高學生成就感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對化學教學的現狀有清晰的認識,并深入了解高中化學這門學科的獨特之處;探究如何開展化學教學才能更好地提升化學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對化學這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以實現在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忠華.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化學教學模式探討[J].文理導航(中旬),2020(5):2.
[2]伍忠賓.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培養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4):138.
[3]李五堂.學案導學下高中化學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高考,2019(29):62.
[4]唐渭珍.新課標下的化學教學要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Z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