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靜(1983~),女,漢族,陜西千陽人,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東仁堡小學,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立德樹人目標達成的重要一環。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要運用好“融合式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加快課程建設的步伐?!叭诤鲜浇虒W”方法有利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的實現,也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
關鍵詞:“融合式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47-0155-04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立德樹人任務完成的關鍵。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時期,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的關鍵課程。因此,小學必須要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讓專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展課程教學,科學運用“融合式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影響力,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融合式教學”內容分析
“融合式教學”具體內容包含: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融合。第一,教學目的的融合。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中明確立德樹人基本目標要求,將“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貫穿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始終,結合小學生年齡階段特點,明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具體目標。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讓學生明白中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讓學生懂得中國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在學生內心播種“真、善、美”的種子,讓學生從小就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二,教學內容的融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做好道德與法治建設的融合,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目標導向,推動道德建設活動與法治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推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形式與方法的創新。在小學生課余時間,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法治情景劇或法治小講堂,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可以讓小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法治對生活的影響與作用,讓小學生明白法治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在學校開展歌詠活動,讓小學生歌唱紅色歌曲,做好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小學生文化自信。也可以結合地區文化特色,在各小學舉辦紅色經典誦讀活動,讓傳承紅色基因工作從小學生抓起、落實,讓小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也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發揮校園優秀文化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作用,讓積極的校園文化引領小學生積極向上。第三,教學方法的融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要做好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利用好互聯網信息技術,結合學生特點,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積極打造適合本校學生發展的“互聯網+”微課,讓學生在微課自主學習中可以更好地進步與成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不斷地提高自身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能力,積極運用智慧課堂模式,利用好互聯網、多媒體建設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堂”,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揮。第四,教學評價的融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要做好教學評價的融合。在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評價內容的多樣性,充分考慮評價內容,不能夠唯分數論。在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評價時,可以考慮教學目標、學生表現、學生態度、學生習慣等,在多維角度評價的引導下,才可以讓小學生在學習能力、行為習慣、性格養成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提升。
二、“融合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存在的問題
(一)法治教育未得到重視,內容不充分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過程中,道德建設內容超過法治教育是最普遍的現象。學生法治教育內容不夠,就會導致學生的法治觀念無法得到建立,對法治理論的了解不夠充分,學生對法治的認識與重視程度不夠,這就會導致學生法治意識薄弱,影響小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在現實生活中,小學生犯了錯誤,教師只會對學生進行簡單教育,讓學生知曉自己的錯誤。這種教育基本上都是道德層面的教導,沒有涉及法治理論以及觀念的傳授,這樣學生就意識不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學校學生之間打架斗毆,不僅要從道德層面來教育學生,更要從法治層面來規勸,告訴小學生打架斗毆的危害性,讓小學生知道長大后打架是觸碰法律的行為,打架造成嚴重后果的違反法律,甚至還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理論和生活實際聯系不密切
小學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沒有將理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甚至存在與現實生活相割裂的情況。在進行“網絡新世界”這一課時教學中,教師只是講了課文理論,沒有很好地聯系實際,從現在網絡謠言等情況入手,告訴學生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引導學生在網絡上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在網絡上發表言論也要與道德、法律的要求相適應,這樣才能增強教學效果。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理論教學中脫離社會實踐,就會讓課堂教學缺乏感染力,學生也很難真正做到全身心融入課堂。缺乏生活實踐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會讓課堂變得更加枯燥無味,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也無法得到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實現枯燥理論的鮮活呈現,這樣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三)小學教師法治意識不強,同課異構能力不足
小學教師在落實道德與法治融合教學中,自身法治知識體系不夠完善,又不注重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這就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程同課異構不合理,無法實現道德與法治的有機融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沒有對道德與法治內容的契合點進行充分挖掘,沒有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羅列道德與法治內容,明確道德與法治內容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內容與實踐銜接方面處理也不得當,沒有聯系學生生活實踐來闡釋理論。在三年級上冊“安全護我成長”教學中,課文是以“心中的110”為實踐內容,讓學生明白110報警方式。但是,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進行實踐拓展,讓學生掌握更多法律維權方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不懷好意的人,危及我們的人身安全,那我們應該要如何維護自身權利呢?這就是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融合式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解決的問題。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融合式教學”的實踐對策
(一)增強教師法治意識,注重道德與法治的融合銜接
教師自身增加法治知識儲備,才能為道德與法治融合銜接做準備。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重視法治內容融入課堂,實現德育與法治教育并重。在學生課堂教學中,對課本中出現的各種現實案例,可以從道德與法治兩個角度來分析,引導學生在接受道德約束的同時也要注重法律的規范。教師要教育小學生一定要處理好道德與法治的關系,不但要從道德方面引導學生,讓學生成為一個擁有高尚道德的人,而且要傳授法治思想給學生,讓學生成為一個懂法、守法、用法的人,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豐富自身的法治知識,加強自身對法治理論的了解,提高自身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增加法治知識的教育,讓學生對法治知識、法律條款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與了解,這樣才能引導小學生在課堂中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加深學生對法治知識的了解,提高小學生運用法治知識的能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融入課堂,讓小學生從道德與法治角度分別進行分析,這樣可以讓小學生對德治與法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提高教師同課異構的能力,推動道德與法治的融合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提高自身同課異構的能力,加強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備課交流,將課程教研工作落實到位。小學教師一定要積極推動集體備課活動落實到位,道德與法治教師之間進行課程交流,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實現道德與法治的融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一定要將理論與現實結合,尤其是將每個歷史時期對中國發展有重要貢獻的英雄人物事跡引入課堂,讓學生學習每個時期的榜樣故事,更好地激勵學生進步發展。同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也可以讓小學生自己去搜集每個歷史時期的英雄人物,讓小學生來講述他們的故事。這樣既可以鍛煉小學生的搜索能力,也可以很好地訓練小學生的口才,有利于小學生各方面共同進步。通過對革命歷史的學習,小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中國革命歷程的艱辛,增進他們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向榜樣學習,將這種精神力量轉化為現實行動。立德樹人教學目的也可以與小學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相融合,針對不同學科的具體特點,也針對學生在學習每一門學科時的具體情況,做好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形態以及法治觀念建設,使小學生可以成長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注重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增強課程教學感染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一定要做到課程理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更有親切感,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更加自主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引導學生可以自覺將道德與法治內化為自己的思想,甚至外化為自己的行動,在道德與法治的約束下嚴格要求自身行為,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也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將理論知識帶入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這樣可以讓理論教學更加生動,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在進行“學會寬容”這一課時內容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自覺代入一種情境——你與同學發生了沖突,你會怎么來解決這個沖突?學生結合剛學習的學會寬容理論,理性地看待與同學之間的沖突,冷靜下來,認真分析現實情況,如果沒有給自己帶來重大的打擊與不利影響,我們可以選擇寬容同學,將小事化了。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做一個寬容、善良、大度的人,這樣可以使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變得更加快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不斷地豐富法治實踐活動,要在各種類型法治實踐活動中培養小學生對法治的興趣。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時,一定要充分將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有助于小學生理解消化道德與法治知識,也可以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重視藝體教育,在藝體教育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格,引導學生端正自身品行,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要抓好少先隊員的教育活動,組織少先隊員開展各類道德與法治實踐活動,引導少先隊員在道德與法治實踐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促使少先隊員在道德與法治方面成為榜樣,給其他小學生引領示范,從而實現小學生群體的共同進步與發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一定要充分結合社會實踐,把實踐活動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讓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與法治意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重視與社會中其他單位的合作,利用好社會各種資源,積極組織各種類型的研學活動。學??梢越M織學生去參觀科技館,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與創新意識。學??梢越M織學生去參觀歷史博物館,讓小學生對國家歷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與把握。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鐵路博物館,了解中國鐵路行業發展的歷史,明確時代變遷。在各種研學活動中,激勵學生不斷地努力學習,增強自身本領,為實現中國未來遠大目標筑牢根基,讓自身有更大的能力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建設。
(四)以學生為中心,規范道德與法治教學行為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明白學生心理需求,針對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具體問題,選擇最為恰當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選取最為合理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小學生思想不成熟,對道德與法治了解得也不夠全面與深刻,需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內容有更細致的了解,讓學生可以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找到正確方向。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遵循學生學習與心理發展的規律,要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的引入,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內容學習的興趣,甚至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所認識。在具體案例的分析中,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與法治觀念。還要將國家的法治政策融入課堂,增強學生對國家道德與法治相關政策的理解。通過課堂法治知識的融入,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對法治有正確認識,讓法治教育更有效果。通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推進,引導小學生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發揮青少年榜樣示范作用,不斷地將小學生培養成可以肩負起民族復興偉大重任的“四有”新人。在小學生法治教育活動中,一定要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法治實踐活動??梢匝埛ㄖ涡袠I相關人士來開展法治主題宣講活動,進行法治知識、法治理論的科普宣傳,讓小學生知法、懂法,進而在社會生活中引導小學生守法、用法。
(五)以漫畫與歌謠等形式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漫畫與歌謠等形式開展教學,有趣的教學形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漫畫與歌謠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全身心融入課堂,集中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注意力,甚至通過漫畫與歌謠的形式呈現道德與法治內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記憶道德與法治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漫畫與歌謠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內容印象更加深刻,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內容學習的效率。
(六)注重教學評價的融合,多種評價方式并用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中一定要注重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可以運用在線評價、集體評價、合作評價以及獎勵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共同作用,這樣才能提高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主體要多元,可以將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等主體納入評價范圍,這樣可以從多方面綜合考慮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情況,也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督促自己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四、結論
總之,小學階段學校一定要做好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從小就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法治觀念,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嚴于律己,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時,一定要聯系生活實際,注重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改變教學的方法,豐富教學的內容,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喚英.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J].西部素質教育,2023,9(10):67-70.
[2]章樂.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融合及其限度——兼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關系[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4):34-41.
[3]丁晶,林巧丹.深度學習視野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德法融合教學實踐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39(4):113-118.
[4]呂心靜.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途徑——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8):2504.
[5]文智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低年段)中的融合滲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781(4):203-205.
[6]于楠.搭建心靈之橋,成就師生精彩——小學班級管理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融合[J].華夏教師,2020,173(1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