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蓉(1988~),女,漢族,甘肅臨夏人,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美術教學。
摘 要:剪紙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將其作為美術教學的藝術素材。剪紙藝術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技巧、制作背景等方面都來源于創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美的追求。初中美術教學中引入剪紙藝術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從而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生活和藝術情感,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章將對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剪紙藝術;初中美術;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47-0159-04
一、引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要圍繞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實施教學,注重通過實踐和欣賞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情。因此,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也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措施引導學生認識剪紙藝術、鼓勵學生參與剪紙制作、引導學生表達審美感受,讓學生通過剪紙實踐和剪紙藝術的鑒賞培養對剪紙藝術的熱愛、豐富藝術情感。從而通過剪紙藝術的引入,促進初中美術教學進一步發展。
二、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的意義
(一)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剪紙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傳播開來,一方面為我國文化的傳播帶來機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應對外來文化沖擊的挑戰。當代青少年容易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出現文化斷層現象,這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十分不利。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能夠引導學生認識剪紙藝術,知道剪紙藝術在我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到剪紙可以用于傳統節日、重大的紀念日等活動中。剪紙的材料也很有講究,且不同的剪紙樣式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具有一定的精神內涵,從而意識到剪紙藝術的價值,樹立文化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可以通過制作剪紙藝術相關的微課視頻、進行剪紙技巧的操作演示、開展剪紙作品的鑒賞活動等途徑來實現,通過觀看微課,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開闊視野,了解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進而體會藝術多元的表現形式;通過剪紙技巧的操作和演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通過參與剪紙作品的鑒賞活動以及相關的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評析能力、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能夠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個人品質。因此,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的策略
(一)引入剪紙材料的微課視頻,引導學生認識剪紙藝術
剪紙對初中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在幼兒教育階段和小學教育階段,剪紙是一門重要的手工課程,用色彩鮮艷的彩紙和剪刀、膠水就可以完成一幅剪紙作品。但對剪紙藝術,學生了解得比較少。比如,剪紙藝術是我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過去,剪紙幾乎是每個農村女孩必須掌握的一門手工技能,她們將紙用剪刀剪出窗花、墻花、燈花等各種圖案,每逢過年、過節或喜慶的日子將其貼在窗戶上、墻上、燈上,以此表達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再比如,剪紙藝術的發展歷史、發展歷程,剪紙藝術的基本特性,與剪紙藝術相關的歷史典故等,作為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者,都需要認識和了解剪紙藝術。引導學生認識剪紙藝術可以從剪紙材料入手,這對學生來說比較熟悉,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利用當前先進的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制作關于剪紙材料的微課視頻,將剪紙材料的介紹和剪紙藝術的相關介紹結合在一起,在美術教學課堂中進行展示,讓學生觀看。
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營造藝術的情趣和意境》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情趣進行體驗分析、欣賞評述,從而達到豐富學生的生活和藝術情感、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的教學效果。教師完成教學活動后,學生仍處于被藝術熏陶、意猶未盡的狀態中。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剪紙的工具材料》的微課視頻,將其作為本節課的拓展內容,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地豐富學生的藝術情感,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剪紙藝術,體會藝術的多種表現形式,增強美術教學效果。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生掌握了剪紙工具的基本用法,知道剪紙用的剪刀要如何選擇;知道除了可以選擇市面上的彩紙,還可以取用海報、掛歷上色彩豐富的紙;除了彩紙、剪刀,還用到紙板、刷子、糨糊、透明紙、蠟墨、鉛筆等用于裱剪紙圖案和拓樣。除此之外,還了解到剪紙藝術至今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唐代還出現了許多與剪紙有關的詩句,如《采勝》詩中的“剪彩贈相親,銀釵綴鳳真。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描繪的就是唐代佳人剪紙的優美動作和剪出的美麗圖案。通過剪紙材料微課視頻的引入,豐富了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認識剪紙藝術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二)引入剪紙技巧的操作演示,鼓勵學生參與剪紙制作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時也會進行物品的制作,通過物品的設計與制作,初步培養創意設計和制作技術意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剪紙制作引入剪紙藝術。剪紙技巧是創作剪紙藝術作品的要素,就好比繪畫需要掌握繪畫技巧。在選擇合適的剪紙工具和剪紙材料后,需要按照設計要求剪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如動物、人物、花卉、字等,這些圖案都是由剪紙符號組成的。剪紙符號就如同漢字的筆畫,在剪紙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同的形狀和用途,剪紙符號的剪法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在學生制作剪紙之前,教師要先演示剪紙技巧的操作,然后鼓勵學生依據要制作的圖案進行剪紙制作。由此引導學生掌握初步的剪紙技巧,并在剪紙制作的過程中體會剪紙藝術的獨特性。
例如,七年級下冊《喜悅與收獲》這節內容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展示運動會比賽場景和頒獎活動場景的圖片,讓學生在情境中了解了獎杯和獎牌的設計理念和構成;通過對運動會主題中的優秀獎杯和獎牌作品的賞析,學生了解了獎牌、獎杯的創意設計和制作工藝,初步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制作技術意識。圍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演示獎杯的剪紙制作技巧,讓學生利用剪紙制作獎杯,從而培養學生嚴謹、耐心、協作的意識,增強榮譽感。獎杯的制作可以采用折疊剪紙技法,即將一張紙對折剪出圖案的方法。在學生進行剪紙制作前教師對該種剪紙技法進行演示,先取一張正方形彩紙,中間位置對折,畫出獎杯的杯角,再畫出杯身、杯底,用剪刀沿著鉛筆痕跡剪下,打開,壓平,即完成了獎杯的制作,然后鼓勵學生用該方法動手制作。通過剪紙技巧的演示和實踐操作,學生能夠體會到剪紙帶來的成就感,培養藝術制作的技術意識,進而增強對剪紙藝術的熱愛之情。
(三)引入剪紙作品的鑒賞活動,引導學生表達審美感受
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作品的欣賞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夠激發學生對藝術和對生活的熱愛,能夠讓學生初步掌握欣賞評述美術作品的一般方法。初中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往往以“像不像”來衡量,這是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關系的直觀理解,認為藝術就應該是現實生活的反映。然而,很多美術作品所創造的藝術形象與生活中的原型不一樣,學生便不能理解了,尤其是現代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學生存在較多的疑惑,造成學生不愿意欣賞美術作品也不會評述美術作品了。因此,教師要注重美術作品的欣賞,讓學生真正理解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開展剪紙作品的鑒賞活動也是初中美術教學中引入剪紙藝術的一種有效途徑,能夠引導學生將剪紙藝術與生活聯系在一起,表達對剪紙藝術作品的審美感受,進一步掌握藝術欣賞和評述的一般方法,達到增強美術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九年級上冊《剪紙》的教學,結合課本上的剪紙作品,教師對剪紙的歷史、特點以及樣式進行了介紹,同時歸納出剪紙作品的題材種類。通過展示剪紙作品,總結剪紙的兩種方式——對稱式和均衡式,并借助具體的示例對對稱式剪紙的構成形式等進行講授。學生能夠初步從剪紙的樣式、題材種類和構成形式等方面欣賞和分析剪紙作品。在此基礎上,教師借助教材以外的剪紙藝術作品開展鑒賞活動,如對《豐收舞》這一剪紙作品進行賞析。該剪紙作品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性,采用對稱式的剪法,人物的面部和身體運用了小圓孔、三角形、弧形、鋸齒形等剪紙符號,發揮了點、線、面的表現力,注重造型的變化,用有弧度的線條表現出人物舞蹈的狀態,運用水平直線表現出一種寧靜和穩健的狀態,流動的曲線,給人以視覺上的動感。通過對該作品的賞析,能夠引導學生在所學剪紙藝術作品欣賞方法的基礎上,從更多的角度欣賞剪紙藝術作品,豐富了內心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從更多的層面上表達審美感受。
(四)提供完備的剪紙材料,鼓勵學生制作個性化的剪紙
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存在差異,表現出美術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生活經歷不同,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存在差異。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會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美術創作,從而練習和掌握美術基本技能,提高創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鼓勵學生自主創作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完備的剪紙材料,鼓勵學生制作個性化的剪紙,從而引導學生練習和掌握剪紙技能,提高剪紙藝術作品的創作能力,從而促使每個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手工書設計》的教學,通過實際的設計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學生用純手工的方式制作書籍,并加以裝飾、美化,有別于機械制作的書籍,更多地體現個人的思考與創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傳統的剪刀、A4紙、水彩筆等手工書設計工具和材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彩紙、畫報、掛歷、糨糊、紙板等材料,讓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自由地制作個性化的剪紙圖案,并將其裝飾在制作的手工書上。有的學生用彩紙剪出美麗的花朵粘貼在手工書的頁面右下角;有的學生將畫報上顏色鮮艷的部分取下來,剪出了一張鋸齒形的圖案裝飾在手工書上等。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剪紙材料,為學生的個性化剪紙創作提供了開放的空間,將剪紙與繪畫等手工制作相結合進行創作,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注重學生作品的展示,引導學生表達創作意圖
藝術作品的創作源于生活,不同的生活經歷會成就不同的藝術創作。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就體現出了風格、形式、特點上的差異性,美術作品沒有對與錯,我們要尊重創作者的創作意圖,才能夠激勵創作者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學生處于創作的初級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其創作意圖,才能夠引導學生優化自己的創作,作品的展示是表達創作意圖的重要途徑。作品的展示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鍛煉學生對作品的表述和評析能力,使學生增強自信心,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不僅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剪紙材料,鼓勵學生自主創作個性化的剪紙作品,還要注重學生作品的展示,引導學生表達創作意圖,從而增進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認識,激發其對剪紙藝術的熱愛之情,提升藝術素養。
例如,教師將手工書的設計與剪紙制作相結合,提供完備的剪紙材料讓學生自由地制作個性化的剪紙并用來裝飾手工書。學生利用不同的材料剪出豐富的圖案,這是學生創造力的體現。教師讓學生展示自己用剪紙裝飾的手工書,引導學生表達其創作意圖,教師也可以借助問題來引導學生表達創作意圖,比如,“剪紙的圖案代表什么?有什么寓意?”“你都用到了哪些材料來設計手工書?”“你選擇畫報作為剪紙材料的原因是什么?”“你對你設計的手工書最滿意的地方是哪里?”等。學生通過展示和對剪紙設計意圖的表達,既能夠鞏固教材所學內容,掌握手工書的設計方法和手工書的設計理念,又能夠激發對剪紙的創作熱情,培養創造設計意識。
(六)實踐活動與剪紙制作相結合,增強藝術的表現手法
藝術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中充滿了藝術元素,將藝術的設計理念應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能夠營造良好的氛圍、創設美好的情境、陶冶人們的情操。當前初中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學習占用,沒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社會實踐,使得美術技能無“用武之地”,逐漸地,學生會淡化美術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這不利于美術教學發揮其教育功能。因此,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要注重將剪紙藝術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在剪紙藝術中培養耐心、獨立思考、創新意識、合作意識等良好的思維品質。將實踐活動與剪紙制作相結合,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藝術情感,培養他們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在應用中增強藝術的表現手法,這對培養初中生藝術涵養、形成良好的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古代,人們在重大節日或者婚慶日將剪紙圖案貼在窗戶、墻、燈上,渲染喜慶的節日氛圍,吉祥的圖案預示著美好的生活,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因此,教師可以在中秋節來臨之際,要求學生用剪紙設計一幅主題畫報,讓學生體會剪紙藝術的藝術價值和人文精神。學生用剪刀和彩紙剪出圓月、樹木、云朵、草地、人物等圖案,有的先描后剪;有的靠著想象直接剪,還運用了對稱式的剪法,將人物、動物、植物等元素生動地展現出來,再用糨糊將這些圖案粘貼在紙板上,創設出中秋之夜月掛樹梢的美好意境;還有的學生用拓樣的方式將好看的剪紙樣板拓印下來,再剪出圖案。通過多種形式的剪紙制作,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剪紙藝術所帶來的美好意境,鍛煉了剪紙技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增強了藝術的表現手法。
四、結論
綜上所述,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要依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利用先進的教育教學資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將剪紙藝術的創作意圖和表現形式融入美術教學中,結合剪紙實踐、鑒賞和創作活動,豐富學生的藝術情感,培養藝術創作意識,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鑒賞方法。
參考文獻:
[1]慕建華.將剪紙藝術融入初中美術課堂的途徑與方法[J].學周刊,2023(16):157-159.
[2]王超芝.初中美術課程中剪紙藝術教學初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4):146-149.
[3]楊鐵釘.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2(35):166-168.
[4]吳艷麗.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中的策略探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2(9):35-37.
[5]蔣敏.剪紙藝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策略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3):180-181.
[6]徐秀娟.讓剪紙藝術融入初中美術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