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鄭嬈(1988~),女,漢族,甘肅慶陽人,甘肅省慶陽市第六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美術教學。
摘 要:高中美術教學不僅是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途徑,同樣也是推動學生形成完善人格的教育課程。然而,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出現過分強調美術的人文性,忽略了學生美術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等現象,使得高中美術教學效果與質量并不樂觀。在教育改革以及新高考背景下,高考美術科目中的素描考核、色彩考核、速寫考核都是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基礎內容,加強高考美術科目與高中美術教學的銜接,連接高中美術基礎教育與高校美術專業教育,同樣也能實現高考美術科目的教育價值。為探討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之間的有效銜接路徑,文章以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銜接的必要性分析為切入點,探討了高中美術教育與高考美術科目相銜接所產生的變化,最后圍繞高中美術教育與高考美術科目銜接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高中美術;高考美術;教學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47-0163-04
一、引言
高中美術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學習與掌握美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同樣也能推動學生提升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進而推動學生人格、情感與智力的發展。因此高中美術教學并不僅僅是使學生進行單一的美術知識學習與技能練習,而是一門綜合性的人文課程,將藝術以一種創造性想象力所產生的文化成果進行展現。然而在實際高中美術教學當中,高考美術科目與高中美術教學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主要表現為高考美術科目中更重視美術的造型訓練,同時美術專業高校同樣重視人才的綜合性與適應性。因此在新高考以及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要加強與高考美術科目的銜接,不僅要重視基本美術技能的訓練與學習,同樣也要加強學生美術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銜接的必要性分析
在高考美術科目當中,素描、色彩、速寫等都是基本的內容。針對高中美術教學而言,開展繪畫訓練是提升學生素描能力、色彩能力、速寫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在高中美術教學當中,通過開展素描訓練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素養,使學生能夠在對對象進行觀察時,準確獲得對象的造型特點。通過開展素描訓練,能夠提高學生在高考美術科目中對幾何物體及復雜造型的理解與轉化能力。因此在高考美術科目當中所考查的技能與要點和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內容有著交叉,以高考美術科目為導向,開展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的銜接,能夠充分實現高考美術科目的教育價值,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及美術核心素養。
三、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銜接的變化
在傳統的高中美術教學當中,高中美術并沒有足夠的課時開展美術教學活動。部分學校在新高考改革背景的影響下,開設了不同模塊或不同方向的美術教學活動,比如繪畫課程、書法課程、美術鑒賞課程等。然而,學校并未重視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之間的銜接,使得學生缺乏深刻的美術理論知識指導,其美術視野也被局限在繪畫層面當中。
將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相銜接,能夠順應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所提出的要求,培養具備形象感知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高層次人才。比如通過融合多種類型風格的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通過美術知識、美術技能的過渡與銜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美術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構建更加系統的美術理論知識體系與實踐操作體系,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提高學生的美術動手能力。
四、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銜接策略
(一)調整美術課程內容與結構
當前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更重視美術構圖練習、結構布局、造型表現等內容。然而高考美術科目與高考制度的改革更重視高等院校選拔優秀人才,落實素質教育。在此背景下,部分高中美術教學出現了為提高高等院校人才選拔率而片面追求繪畫技能的提升等現象,不僅影響了學生的素質培養,同樣也與課程改革理念相背離。因此,落實基礎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不斷調整高中美術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進而為實現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有效銜接奠定基礎。
第一,挖掘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相銜接的課程內容。在高中美術教學當中應用現代主義美術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夠豐富高中美術教學的教育資源,同樣也能為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相銜接提供合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比如將現代美術主義的美術作品應用于高中美術教學當中,不僅能夠為高中美術教學提供創新性的藝術形式與創作理念,同樣也將現代美術的作品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美術繪畫知識、造型知識、創作方法等融入美術教學當中,豐富了高中美術教學理念的同時,落實高考美術科目對各個教學板塊的要求,實現現代主義美術教學內容與高考美術科目的結合。同時利用現代美術作品豐富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的銜接內容,同樣也可以通過挖掘現代美術作品的創作理念與創作思想,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與審美素養,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理論鑒賞能力提升有著較大的幫助。
第二,調整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銜接背景下的美術課程結構。調整美術課程結構,構建完善科學的美術教育體系,將高素質的美術人才培養趨勢融入課程體系當中,實現基礎美術教育、高考美術教學內容的科學安排,進而在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相銜接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接受更加系統的美術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制訂統一的課程標準。在新課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美術教學要及時落實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制訂更加系統的高中美術教學計劃。而在高考美術科目教學中同樣也要落實統一的課程標準,實現高中美術教學的改革與發展以及高考專業考試的改革。其次,調整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相銜接的課程結構。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前進,當前美術教育不再僅僅是簡單提升學生的繪畫技巧,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通過多方面的理論知識或藝術知識學習,推動學生審美能力、綜合素質以及藝術涵養的提升。因此,在此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相銜接,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基礎的美術理論與思維方法進行鞏固,借助雕塑課程、設計課程豐富課程體系內容。在實踐性課程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進而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能夠打破傳統美術理論教學、繪畫教學的單一性與枯燥性,同時還能實現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相銜接的多元化。與此同時,在開展高中美術教育與高考科目相銜接的過程當中,要做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的循序漸進。比如在進入高中時期開展多元化的美術教學,使學生擁有豐富的美術知識與藝術涵養。在高中后期則要注重學生的繪畫技能學習與實踐能力提升,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豐富美術史與理論課程
高考美術科目設置時往往以繪畫技能的實踐課程為主,美術史以及美術理論等相關課程的設置并未得到重視。甚至在高考美術科目中并未設置相關課程,忽略了美術歷史文化與繪畫理論知識,以及對提升學生繪畫技能、藝術鑒賞能力、藝術內涵等的教育價值。主要表現為學生對知名藝術家并沒有基本的了解,包括知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以及美術基本常識。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考美術科目更重視學生的技法訓練,要求學生具備高超的繪畫技巧,忽略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創造能力。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相銜接的背景下,學校更要重視美術史、繪畫理論課程設置,認識到此類課程對學生能力提升、素養培養的教育價值。
第一,重視美術史課程的設置。美術創作中美術史能夠為學生進行藝術表達與美術創作提供認知經驗,通過借鑒與參考知名藝術家或美術發展史中的藝術特點,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藝術創作經驗、藝術符號、藝術形象等,繼而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比如在學習美術史時,學生可以對美術的發展歷史進行了解,理解美術發展不同階段的時代背景、藝術特點以及時代背景對藝術所產生的影響,學習美術史中的藝術內涵與文化內涵。借助美術史的學習,使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了解作品的藝術內涵,進而使學生能夠突破繪畫技巧的教學局限,激發學生的創新創作意識。
第二,重視美術專業理論知識的課程設置。在高中美術教學當中開展繪畫理論知識教學時,教師往往將繪畫理論知識以美術實踐課的隨堂活動為教學形式,并未設置專門的美術理論課或繪畫理論課程,使得學生在學習繪畫理論知識時并未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進而影響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量,使繪畫理論知識得不到充分實踐與應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能夠為學生的繪畫創作提供更強的藝術表現力。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科目相銜接的過程當中,教師要重視專業理論知識課程的設置,比如繪畫透視理論、色彩理論、中外美術史等課程。借助豐富的理論知識課程內容,使學生能夠在理論知識學習當中產生對藝術的獨特見解,進而將其應用于藝術創作當中,激發學生的創新創作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
(三)重視美術鑒賞教學
美術鑒賞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藝術理論知識,同樣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借助趣味性的美術鑒賞課堂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價值與藝術內涵,還能充分落實新課程標準對美術提出的素養培養要求。比如借助感知美術作品中的對象,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素養、創意實踐素養以及美術表現素養。借助美術鑒賞課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的銜接。
第一,借助充分討論法加強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思考。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美術教材、藝術作品或者教學資源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并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由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討論,提高學生在美術課中的參與感與積極性。同樣也能使學生在鑒賞過程當中,通過發散藝術思維探索鑒賞作品中所蘊含的藝術內涵或思想感情,進而對鑒賞作品所表達的內容進行深度思考,使學生在討論過程當中提高藝術表達能力以及藝術鑒賞能力。
第二,應用示范模仿法,鼓勵學生模仿畫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在學生進行美術鑒賞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藝術作品進行觀察與鑒賞,并產生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在此背景下,學生依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行繪畫模仿,能夠進一步了解該藝術作品所表達的內涵以及應用的繪畫技巧。因此通過示范模仿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藝術鑒賞能力,同樣也能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教師可以通過借物抒情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從繪畫者心理的角度觀賞藝術作品,進而實現與藝術作品共情的目標。比如在觀賞藝術作品時,通過藝術作品所使用的顏色明亮程度能夠簡單了解作者通過藝術作品所表達的心理狀態。比如應用清新明亮的顏色時,作者在創作該藝術作品時并未經歷較大的困難或挫折。然而應用明亮程度較差的顏色,比如藍色、黑色時,往往會表達作者的憂傷情感。通過此類借物抒情的鑒賞方法,使學生在觀賞畫作時積極表達自己第一時間所產生的感受,內化學生的作品感知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
(四)提高學生素描技能
素描技能是學生借助單一的色彩將藝術作品的光線明暗與對象造型進行呈現的手法,通過素描展現具體的物體形態是學生創造空間造型能力的直接體現。因此素描技能的考核同樣也是高考美術科目的基本項目。在高中美術教學與高考美術科目相銜接的背景下,提升學生的素描技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描訓練,是推動二者有效結合的主要措施。
第一,借助翻轉課堂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訓練素描技能的積極性。高中美術教學當中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是提升高中美術教學質量的關鍵,在高中階段要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創造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由學生對素描技巧進行主動學習與自主探究,使學生能夠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實現素描技巧的積極練習與操作,進而提升學生的美術自主學習意識。在此過程當中,教師也要針對學生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自主學習素描技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適時引導,避免學生出現錯誤的素描思路,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保障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專業能力培養。比如在頭像寫生素描訓練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將頭像寫生素描技術要點以短視頻的形式呈現,包括畫作構圖方式、頭像外部輪廓技巧掌握、素描深入刻畫、結構整體布局,將頭像寫生素描的技術要點進行精準概括。通過旁白的方式,使學生在短視頻的觀看當中能夠了解頭像寫生素描的步驟與流程,并通過旁白解釋內容的學習,了解圖像寫生的注意事項。在完成短視頻觀看后,由學生自主開展頭像寫生素描練習,初步體驗頭像寫生素描的步驟與流程。在初步體驗的過程當中,學生也要對素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由教師對學生問題進行匯總與講解,比如如何在素描過程當中尋找畫面之間的平衡關系,如何抓住素描過程當中頭像的突出特征。
第二,借助教學評價方式,降低學生開展素描訓練活動的難度,培養學生開展素描學習的自信心。在高考壓力下,學生在開展美術訓練時往往會存在緊張的心理,無法以平常心面對學習中的不足與失敗。在此背景下,教師要通過豐富的教學評價方式,使學生能夠客觀面對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增強學生開展美術訓練活動的自信心。比如在開展半身像素描訓練活動時,有的學生能夠在素描訓練中很好地調整畫面的明暗變化,并借助黑色、灰色、白色有效完成半身像的造型設計;還有的學生能夠在素描過程中精準展現半身像的外部輪廓,包括人物的神態展現與衣著呈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客觀指出學生在素描訓練中的優勢,積極表達對學生素描技巧的欣賞與贊美。隨后借助客觀的語言指出學生在素描訓練中的不足之處,進而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態度調整素描作畫方式,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五、結論
在新高考及教育改革背景下,現代考試招生制度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不僅能夠實現高素質人才的科學選拔,同樣也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高中美術教學而言,高中美術課程具備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藝術素養提升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高考美術科目包含的素描課程、色彩課程、速寫課程,不僅是高中美術教育中學生所必備的專業技能與技術知識,同樣也是美術專業高校的基礎學科。將高中美術教育與高考美術科目進行有效銜接,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樣也能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鐘曉.論現行高考制度下的高中美術專業教學[J].教育界,2020(20):43-44.
[2]易成.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科普童話,2023(28):121-123.
[3]張連東,楊紅梅.分析現行高考制度下如何進行高中美術專業教學[J].文淵(小學版),2021(8):1150-1151.
[4]張精華.高中美術鑒賞和高考美術不協調的現狀分析以及解決對策[J].魅力中國,2020(23):193-194.
[5]徐鳳.新高考政策下高中美術教育教學研究[J].大眾文藝,2021(2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