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黃淑萍(1988~),女,漢族,甘肅民樂人,嘉峪關市師范附屬學校,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學。
摘 要:為推進初中地理提質增效育人,在“雙減”背景下地理作業要改變形式單一、內容重復、忽視實踐操作的弊端。從優化作業形式、精選作業內容、強化實踐操作、豐富作業形式、注重評價反饋的角度切入。初中地理作業要進一步增強趣味性,注重多樣性,凸顯實踐性,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并通過游戲化作業、合作型作業、開放性作業等形式,實現地理提質增效育人。
關鍵詞:初中地理;“雙減”;作業;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47-0139-04
以新課標為指引,初中地理教學要切實探索提質增效育人,引導學生高效學習,這成為地理育人工作推進的關鍵一環。如何以“雙減”理念為指引,優化初中地理作業設計,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落實中,及時結合學生學習中所暴露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調整。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通過科學的作業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成為教師需要審視的一個重點問題。
一、“雙減”政策背景解讀
義務教育作為全國普適性教育,要有效改變短視化、功利化問題。尤其是中小學生作業負擔過重,校外培訓機構的無序化發展,影響了良性教育生態的建立。為此,國家提出“雙減”政策,推進校內減負,減少學生作業總量,減輕考試考核壓力。同時,要深化教育改革工作,提升課堂教學的綜合質量,優化學校育人方式,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立足校外堅持從嚴治理,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防止教培行業野蠻生長。為了更好地推進“雙減”理念落地,學校還推出了課后延時服務,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
“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地理作業的優化設計,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探索新策略,提高作業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減輕一些無效課業負擔,服務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有效提高學生作業熱情,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同時,更要將學生學習潛力充分釋放,以作業增強學生探究動力,提高綜合效果。
二、當前初中地理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
作業作為提質增效育人的重要一環,不僅是學生需要學習完成的一項綜合性任務。同時,還要通過作業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復習,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但當前在初中地理作業設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作業形式單一的問題,以書面作業為主,讓學生完成一些填空、讀圖、畫圖、選擇、解答等問題。這樣的作業雖然涵蓋了基礎知識和課程的重點內容,但是形式枯燥,難以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加之,練習冊和試卷中的一些題目交替出現,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學習乏味,進而限制學生學習創造力的發揮。
(二)作業內容重復,缺乏挑戰性
初中地理學習中涉及的知識點繁多,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會為學生設計大量習題。其中很多內容對知識點的考核重復,使得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覺得缺乏挑戰性。還有一些學生同一知識點頻繁出錯,教師只能引導學生反復練習,這樣學生就面臨大量的機械記憶和枯燥的背誦任務。這樣的作業難以兼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對一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會極大地浪費學習的時間和精力,久而久之就會對地理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但那些知識點如果不能及時復習,高效鞏固,學生又容易遺忘。這樣,初中地理作業設計就陷入了兩難境地。如何推進作業的科學設計,保障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緩解學生抵觸心理,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關鍵問題。
(三)忽視實踐操作,缺乏應用性
當前在初中地理教學工作落實中,很多教師往往只注重書面作業的設計,并沒有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實踐操作任務。對作業缺乏應用性,就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很容易使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出現眼高手低的問題。對課堂所學知識,學生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應用和操作,還有一些知識因為學過但從來沒有用過,學生容易遺忘,進一步加大了學生課后鞏固復習的難度。初中地理作業設計過程中缺乏基本的應用性引導,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也與生活教育的理念相背離,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動手意識。
三、“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作業優化設計的意義
以新課標為指引,優化初中地理作業的設計,首先,要讓學生達到輕松學習的目標,避免學生機械被動學習。其次,要通過地理作業的設計,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結合空間觀念、區域認知、地理實踐等多方面,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意識,通過“精選、選做、全批、反饋”教育理念的落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雙減”背景下地理作業優化,對學生學習成長具有多元意義。
(一)可顯著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育人工作的開展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控制作業總量,優化作業設計。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做好篩選工作,剔除掉一些重復、低效、無挑戰性的作業,精選優質作業,讓學生高效學練,扎實掌握。并通過一些關鍵問題的糾錯、分析、解答,加深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在精選作業的前提下,還需要彰顯作業的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圍繞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地理思維、空間觀念、人際協調觀多方面全面實踐。真正通過作業過程,讓學生熱愛學習、積極思考、掌握知識、實踐體驗。通過少量作業,高效投入,促進學生查缺補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通過作業推進提質增效育人。
(二)可實現作業形式的多元化
初中階段學生個性意識逐步彰顯,而且在初中地理教學工作落實中,學生在學習基礎、地理思維等多方面也具有一些差異性。以“雙減”理念為指引,優化作業設計,不是要讓學生統一發展,而是要在尊重學生學習個性的前提下,推進因材施教工作有效落地。教師也要結合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探索更多創新型作業,提高非書面作業的比例。讓學生通過親近自然、社會調查、實踐報告匯總等多種形式實現多元實踐。結合地理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還可以通過單元作業設計、綜合作業設計和跨學科作業設計,引導學生更好地系統學習,推進學生智慧成長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在作業過程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優化作業設計,通過快樂作業,推動學生積極進步。
(三)可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以“雙減”理念為指引,推進對作業數量的科學控制,引入生活化場景,指引學生積極實踐,可顯著降低學生的知識理解難度。通過生活作業的設置,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提高學生作業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輕松地完成作業。同時,結合地理知識的學習,還可以引入一些事實、典故、故事等,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通過拓寬作業形式,合理控制作業難度,以“雙減”理念為指引,讓學生通過少量作業促進對知識的綜合掌握。先做后學,讓學生了解新知識學習的難度,把握需要學習掌握的重點,激發學生地理預習的熱情,結合教師對作業的批改,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糾正學生的一些認知錯誤。結合學生出錯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彌補和修正,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查缺補漏、高效進步。
四、“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
以“雙減”理念為指引,優化初中作業設計,包括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更要合理地安排作業內容,促進學生綜合學業質量穩步提升。同時,作業也要實現教學評一體化運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真正在作業過程中獲得有益啟發,實現高效進步。
(一)優化作業形式
傳統的地理作業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和創新性,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優化作業形式是提高地理作業效率的關鍵。要想融合于作業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必須要對作業充滿興趣,所以就要優化作業的形式,豐富作業的內容,體現作業的層次化、趣味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鮮活有趣,并鼓勵學生之間合作對話、積極交流。
通過作業營造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首先,要改變傳統的單一化作業形式,除為學生設計書面作業外,可以讓學生嘗試一些趣味性作業形式。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對話、游戲等方式來完成作業,融合師生之間的高效交流,推動學生對核心知識點的深刻理解。并在互動交流中,引導學生分享經驗、分析案例、科學論證,通過作業讓學生實現鞏固知識、提升能力、拓寬視野,避免盲目機械的作業。其次,優化作業設計要體現地理學科的典型特點。比如讓學生通過地理小實驗來完成知識探究過程,結合社會調查,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協調觀。還可以通過氣象、水溫觀測、環境問題調查、地勢地形模型制備與觀察等手段,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地理。通過豐富優質的作業形式,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素養。此外,立足家庭生活,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水土流失模擬小實驗、簡易地球儀制作實驗,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意識,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地理學習的鮮活與有趣。以互聯網為依托,教師還可以通過知識競賽在線測評、項目任務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讓學生學習地理,積極實踐,提升學生地理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精選作業內容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初中地理作業設計應該注重精選作業內容,避免重復、煩瑣的題目,結合學生興趣特點,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創新型作業形式。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中國行政區劃圖為底圖,在小組內部開展手抄報繪制活動。讓學生用畫筆和文字來展示壯美中國。綜合梳理地形、氣候等知識,培養學生綜合思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購買一些模型,在拼搭中了解傳統民居,分析南北建筑的一些差異,并思考建筑與周圍環境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通過動手動腦展現地理學科魅力,并讓學生在作業中深度思考,創新表達,發現每個學生的亮點,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時,應該注重作業的層次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教師可以設計作業超市模式,將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進行有效的區分。讓學生完成必做作業后,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挑選一到三項選做作業來完成。既能確保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有效掌握,又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能力水平來選擇恰當的作業形式,避免學生產生學習枯燥感。此外,還應該注重作業的實用性,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對當地的氣溫、降水、氣候,還有農業區因素等進行分析。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對地理知識學有所用,并在實踐中讓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可以推動學生有效建立人地協調觀。
(三)強化實踐操作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操作對學生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識非常重要,因此,初中地理作業設計應該注重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實踐來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首先,可以設計游戲化的作業,引導學生實踐操作。通過游戲化的作業,增強地理作業的趣味性,將枯燥的作業形式變得具體而生動。例如,可以設計一些地理拼圖游戲、國家名稱猜謎游戲、地球運動模擬游戲等游戲化的作業形式,還可以設計一些觀察、測量、實驗等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能夠通過實際操作來學習地理知識。此外,還可以開展實地考察、模擬實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了解地理現象和規律。通過設計有趣、生動的地理題目和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地理學習中來,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地理知識。
(四)豐富作業形式
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初中地理作業應該注重多樣性,引入更加豐富的作業形式。通過設計不同類型的地理題目和活動,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結合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引導學生遷移應用實現地理學習的綜合創新,還要在豐富作業形式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耐心,培養學生優秀意志品質。豐富作業形式,要突出地理作業的探究性,通過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地理題目和活動,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究和發現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精神。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學習地理知識。還可以設計合作性的作業,引導學生積極對話。通過實踐性任務,如設計一些觀察、測量、實驗等實踐性的作業形式,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天氣現象、測量地球的周長、測試不同土壤的性質等實踐活動。同時,教師要設計開放性的作業,例如,研究性學習、小論文、方案設計等,如探究環境污染問題、撰寫地理小論文、設計旅游路線方案等探究性作業。引導學生學地理、用地理,通過多種途徑來學習地理知識。
(五)注重評價反饋
評價反饋是初中地理作業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迫切渴望證明自己的能力,收獲來自外界的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應對后續學習問題的熱情。通過地理作業的有效設計,釋放了學生的學習活力,通過評價反饋,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應用積極心理學讓學生更好地找到進取的目標和方向,還可以結合作業中學生的綜合表現,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改進。因此,初中地理作業設計應該注重評價反饋,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例如對一些有固定答案的題目,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評或者互評的方式來及時評價,結合出錯的題目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完善學習思維。對一些開放性題目,可以讓學生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出最有創意作業、最佳書寫作業、最具創新意識的作業,通過多元評價,給予學生更多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的作業熱情持續而高漲。
五、結論
作業是初中地理提質增效教學的重要一環,為扎實落實“雙減”育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重視作業的科學設計,優化育人意識,提升學生的作業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人地協調觀,增強學生自身對地理知識應用的成就感。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作業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思維,設計更多開放性、創新性的優質作業形式,服務學生多元進步和綜合素質發展,提高教學綜合質量。在“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作業設計應該注重增強趣味性、多樣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郝曉群.“雙減”政策下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提質增效”[J].江西教育,2023(15):34-35.
[2]翟少洋,高振奮,陳紅.“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提質增效策略初探——基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調研[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2):39-42.
[3]倪娉婷.生活化教學助力地理教學“提質增效”——基于“雙減”政策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2(33):67-69.
[4]嚴青芹.“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提質增效的策略[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2(10):56-57.
[5]張美云.“雙減”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提質增效途徑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