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中國-東盟經貿爭端解決的法制研究》
作者:潘星容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4517-1
出版時間:2023 年3 月
定價:88 元
近年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快速運轉,區域內經濟貿易、服務、投資成交總量大幅提升,但由于成員國皆為發展中國家,彼此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經濟制度、政治文化法律都存在巨大差異,區域內摩擦不斷以致經貿爭端風險升級,加之WTO 爭端解決機制被迫停擺,由此構建并完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爭端解決機制迫在眉睫,本文結合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23 年度學科共建項目《國際關系與法學雙重視角下RCEP 爭端解決機制實證研究》(GD23XHQ01)成果;廣東省高等學校黨的建設研究會2022 年黨建研究課題(2022BK031)成果,以及潘星容編著的《中國-東盟經貿爭端解決的法制研究》,對前文提及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
本書在國內外討論陷入空白期而CAFTA 內部仍留有大量亟需解決的貿易爭端之時,對當下矛盾現象及時作出了回應。作者采用了諸多研究方法加以論證,運用文獻研究法以國內外公開發表的論述、數據為基底為構建中國-東盟爭端解決機制并致力于保障其良性運行提供了堅實理論支撐;運用比較研究法對比CAFTA 爭端解決機制與WTO 及歐盟自由貿易區的爭端解決機制,以此分析完善自身并求同存異突顯CAFTA 爭端解決機制的獨特之處;運用案例分析法在已有理論基礎之上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以驗證CAFTA 爭端解決機制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創新性的引入了博弈論,對西南旱災引發湄公河四國與中國用水爭端采納中國-東盟爭端解決機制成功平息等案例進行分析,正面展現了CAFTA 爭端解決機制不同于政治博弈而作為一種法律機制的魅力所在;運用跨學科論證法繪制了CAFTA爭端解決機制的博弈樹,以新穎獨特的方式將該爭端機制與數學等學科加以融合,創造性地提出了14 個命題對中國-東盟經貿爭端解決的博弈模型變量加以定義并求解。從構建CAFTA 爭端解決機制的法制基礎到理論可行性分析再到實踐案例反過來印證理論,最后到CAFTA 爭端解決機制的完善和對策研究,作者運用上述研究方法條理邏輯清晰步步論證,實屬佳作。
《中國-東盟經貿爭端解決的法制研究》一書中對于論證的頗多創新之處值得注意。第一,作者的研究視野并未局限在微觀視角下相關理論體系的建構與完善,而是創造性地在微觀層面即理論闡述的基礎上插入了國際關系理論的大背景視角,以此彌補現有國內外研究對于貿易合作爭端解決中宏觀視角分析的缺失,而在國際法視角下的解決機制更趨于在CAFTA 框架下的一種仲裁機制,作者指出應當借鑒歐盟建立一個涵蓋CAFTA11 個成員國并且超越成員國之上的仲裁中心,從而達到減少解決商事糾紛的成本提高參與國之間的商貿效益的目的;第二,作者采用了博弈論的分析方法,巧妙地將運籌學與法學進行了跨學科融合研究,作者指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是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合作博弈的結果,并通過對GATT、WTO 爭端解決的博弈分析為CAFTA 爭端解決機制的具體構建與機制功能互補提供了改進建議。
通覽全書,收獲頗豐。構建一個高效良性運轉的爭端解決機制需要各方不懈努力,我國助力構建的中國-東盟爭端解決機制不僅在法制規范上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而且為積極推動新時代背景下的新型國際關系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力的催化劑。在法制規范方面,《中國-東盟經貿爭端解決的法制研究》一書中對于CAFTA 爭端解決機制的理論研究詳實全面,而中國-東盟自貿區特點之一便是成員國皆為發展中國家,那么CAFTA 爭端解決機制對于中國-東盟自貿區有效運行的積極保障作用便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提供借鑒,也就是為南南合作爭端解決的處理起到了示范藍本的參照作用,構建CAFTA 爭端解決機制這一創新之舉不僅填補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之間法制規范的空白,還對于全世界范圍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爭端解決提供了堅實的法制理論支撐與理想的借鑒模板;在國際關系方面,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展現負責任的大國姿態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在各方成員國追求互利共贏的共同目標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一躍成為GDP 達6 萬億美元的具大經濟體,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我國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有力建設者一直在積極促進交往,密切相互間的經貿合作,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歷史潮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新型國際關系的發展。正如作者所言,這不僅是向國際社會宣布中國與東盟各成員國之間互幫互助、對抗危機、攜手共進、共創輝煌的信心與決心,也起到了亞洲國家加強區域合作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