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新型職業農民素養標準與培育機制》
作者:彭飛龍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1-15289-1
出版時間:2015 年12 月
定價:39 元
在當前社會發展進程中,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新型職業農民成為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現代化經營管理意識、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較高的農民,他們在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社會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我國的農村素養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一些地區的農民素養還不夠高,制約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和發展。因此,有必要制定相應的培育策略,提高農民的素養水平,推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彭飛龍等編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年出版的《新型職業農民素養標準與培育機制》一書,從定義、標準、培育機制和案例等方面全面介紹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素養要求和培養方法,為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筆者在開展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十四五”成人繼續教育科研規劃項目“互聯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研究——以吉林省為例”(2021-390Y)、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項目“終身教育視角下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培訓模式研究”(JJKH20190817SK)的過程中研讀了該書,為項目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新型職業農民素養標準與培育機制》全書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講述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基本內涵。第二章主要講述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素養要求。第三章主要講述了農民繼續教育的內容。第四章主要講述了農民繼續教育的管理。第五章主要講述了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與新型職業農民認證。第六章主要講述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路徑。第七章主要講述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運行機制。第八章主要講述了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質量保障機制。
傳統農民素養與新型職業農民素養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觀念意識差異。傳統農民素養主要體現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能上,他們重視傳統經驗和慣例,對新的農業發展觀念和理念接受度較低;而新型職業農民素養則強調科學技術和現代經營管理知識的應用,注重創新意識和市場化經營觀念。其次,知識技能差異。傳統農民素養主要包括耕種、養殖等基本農業技能,對農業技術、市場規則等方面的了解較少;而新型職業農民素養則要求廣泛的知識和技能,例如農業科技、營銷、財務管理等,注重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再次,資源利用差異。傳統農民素養在資源利用方面較為傳統和保守,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掌握不足;而新型職業農民素養注重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思維,追求農業生產的高效性和可持續性。最后,經營管理差異,傳統農民素養在經營管理方面相對薄弱,對市場需求、產品定位、營銷策略等的了解有限;而新型職業農民素養注重市場觸達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素養的重要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育培訓策略。加強職業農民的技術和知識培訓,提高其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水平。優勢在于能夠全面提升職業農民的素養水平,培養他們具備科學種植、養殖、農機操作等綜合能力。實施方法可以是開展定期的技術培訓班、職業教育等,引導和鼓勵職業農民參與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其次,經濟激勵策略。通過激勵手段,如補貼政策、獎勵機制等,提高職業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優勢在于能夠激勵職業農民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進行農業生產和經營,增加收入和利潤。實施方法可以是建立獎勵機制,對表現優秀的職業農民給予獎金或榮譽稱號,設立補貼政策,鼓勵職業農民購買農機設備等。再次,政策支持策略。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土地政策、信貸政策、保險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和支持,為職業農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優勢在于能夠為職業農民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條件,降低其經營風險,增強其發展動力。實施方法可以是完善土地流轉制度,提供低息貸款、質押貸款等金融支持,推動農業保險等。最后,信息服務策略。加強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提供農業市場信息、技術指導、管理咨詢等全方位的服務,提高職業農民的信息化素養和專業素養。優勢在于能夠幫助職業農民及時獲取各類農業信息,提高其農業生產和經營的決策能力和競爭力。實施方法可以是建立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推廣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設備應用,開展農業技術咨詢和指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