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
作者:王仕民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68-3097-5
出版時間:2021 年4 月
定價:65 元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進步,線上的教學方式已經變成了教育領域的核心部分。在這種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高等教育機構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作為培育學生思維品質和政治意識的核心課程,其在線的教學方法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在高等教育機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在線教學過程中,互動悖論的現象開始逐步浮現。這種現象即是在線教學環境中,雖然理論上可以實現廣泛的學生參與和互動,但實際操作中卻往往出現互動程度低,學生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同時,線上教學中的匿名性或者偏離課堂現場的感覺可能導致學生的參與度降低。王仕民編著、暨南大學出版社2021 年出版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一書,書中首先介紹了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機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特性和職責,以及對當前教學環境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通過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包括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同時,還探討了如何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如線上教學、多媒體教學等。這本書對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專業書籍。
產生“互動悖論”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數量眾多。在線教學平臺上,學生數量通常較多,特別是大班級的情況下,教師難以與每個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學生數量的增加導致教師難以個別指導和關注每個學生,從而影響了互動的效果。其次,互動形式的限制。在線教學平臺上的互動往往受到形式的限制,主要以文字、聲音和圖像等形式進行。相比于面對面的教學,這種形式的互動可能顯得單一和有限,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再次,互動反饋的延遲。在線教學平臺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往往存在時間延遲,無法實現實時的互動反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需要等待教師的回復,這種延遲會降低互動的效果,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此外,學習環境的差異。在線教學平臺上,學生的學習環境相對自由,缺乏面對面教學的嚴肅氛圍。這種自由的學習環境可能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高,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影響了互動的效果。最后,互動效果的評估困難。在在線教學環境中,學生與教師的交互經常呈現出分散和碎片化的特點,這使得對其互動效果的全方位評估變得困難。教師很難準確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互動參與情況,無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提供個性化的指導。
為了應對互動悖論現象,我們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方法,以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和深入思考。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小組討論等形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思考。其次,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可以提升互動效果。在線教學平臺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豐富互動的形式和內容。此外,及時的互動反饋也是提高互動效果的關鍵。教師應盡量減少互動的延遲,及時回復學生的問題和回答。可以通過設置專門的時間段進行互動,或者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即時消息功能進行實時的互動反饋。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最后,評估互動效果也是解決互動悖論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在線問卷調查和小組討論總結等多種途徑,來收集學生對于互動過程的各種反饋和評估。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他們的互動參與度,適時地調整他們的教學方法,并為他們提供定制化的指導建議。
總之,筆者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21 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五·四·三’實踐模塊化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KT2021100)、2021 年度浙江科技學院教師專業成長社群“黨史實踐教學社群”(sq2021-11)時,認為應對“互動悖論”現象,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線上教學的方法和模式,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