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瑞宸
河南“互聯網+農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
康瑞宸
(中共開封市委黨校河南開封475000)
“互聯網+農業”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提高了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近年來,河南省多措并舉推動“互聯網+農業”發展邁上新高度。文章介紹了河南省“互聯網+農業”發展成效,分析了其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河南省“互聯網+農業”發展提供參考。
鄉村振興;河南??;“互聯網+農業”發展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極大地推動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傳統行業的結合[1]。農業是“互聯網+”行動計劃中的重要領域之一。近年來,我國陸續推出了多項“互聯網+農業”扶持政策,旨在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卩l村振興的時代背景,河南省人民政府制定了《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為農業農村發展以及進一步深化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實際應用提出一系列要求[2],以積極踐行“互聯網+”行動計劃,穩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因此,基于鄉村振興背景,探討河南省“互聯網+農業”發展的優化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助推河南省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發展,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目前,河南省“互聯網+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有利于實現強農富民、加快鄉村振興進程。
近年來,河南省依托互聯網平臺,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強大的信息資源,幫助農戶快速獲取先進的農作物種植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優化農產品質量。目前,河南省濟源、商丘、鶴壁等地已建立了多個智慧農業示范網點,積極打造智慧農業平臺;臨潁縣建設了“5G+智慧辣椒種植”基地,推動智慧農業發展[3]。2016年6月30日,三門峽市農業畜牧局、中國聯通公司三門峽分公司和上海沃瀾公司三方簽訂合作協議,標志著三方在三門峽市實施“互聯網+”農業信息化戰略中將展開全面深度的合作,共同推進“互聯網+”農業信息化建設邁入一個新的高度[4]。
河南省為響應“互聯網+”行動計劃,在各市縣積極開展“互聯網+農業”培訓。新鄉市政府聯合阿里巴巴農村電商講習所針對農村青年組織開展“互聯網+農業”培訓,助力農村青年致富[5];2020年至今,駐馬店市政府大力組織“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等各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其中包含農業部門開設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通過補貼性線上培訓與傳統線下培訓模式相結合,大力培養農民互聯網職業技能。
“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為傳統生產帶來巨大沖擊,在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碰撞中,誕生出新型的商業模式。河南省近年來探索出多元化“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實現互聯網與農業各方面深度融合。河南省大力推廣農村電商發展,鼓勵開展網絡直播,培養一大批具有當地特色的“村播”,提高農產品銷量,為農民增收提供一條新路子。
河南省網絡基礎設施覆蓋率已有了顯著的提升,在縣城及以上城區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2021河南省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已經建成9.71萬個5G基站,互聯網用戶已達1.26億戶,全省互聯網普及率為91.9%,累計建成95個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121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2.35萬個村級服務站站點[6]。從整體來看,河南省農村地區信息基礎建設仍有待完善,信息基礎設施不健全將難以為農村地區發展“互聯網+農業”提供網絡保障?!盎ヂ摼W+農業”發展需要依賴于物聯網的大力支撐,但由于物流中轉、配送、儲運成本高,河南省尚未形成集約化物聯網體系,制約著農業農村發展,不利于實現鄉村振興。
農業信息化平臺是農民了解市場信息、學習先進農業技術的重要渠道。河南省農業信息化平臺建設較為滯后,農村覆蓋面小,導致農業信息資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農民難以及時了解到市場信息,不能根據市場需求開展農業生產活動,合理利用農業資源的程度較低,也阻礙了農民學習相關農業知識?,F階段,河南省基本建成了省、市、縣三級農村農業信息網絡,但這類信息網絡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涉農數據資源方面還存在著條塊分割、碎片化程度高等問題,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省級數據管理平臺[7],農業信息化平臺建設有待完善。
人才匱乏通常是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河南省“互聯網+農業”的發展,人才短缺的問題日漸暴露。“互聯網+農業”發展不僅需要有專家隊伍給予專業的技術支撐,還需要充實的人才儲備作為后備力量。目前,河南省引進高水平的農業專家隊伍為農民、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技術指導與專業培訓的力度不足,難以充分地發揮出專家隊伍在“互聯網+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和服務功能。既有研究發現,截至2020年12月,鄭州市農林科學研究所在職人員僅為145人,專業技術人員占比為62.76%,事業技術工人占比為20.69%,其中僅包含了18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5名學術技術帶頭人,3名科技領軍人才。當前河南省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專業技術人才結構失衡、缺乏創新型人才與充足的資金投入等問題,難以培養、引入更多農業科技人才[8],不利于充實農業科技人才的儲備,并且河南省現有的基層農技人員數量不足,難以滿足基層農業生產需求。另外,現階段大部分有知識、文化、技能與特長的農業人口流向城鎮地區就業,在農村地區常住人口中以老人、婦女、兒童為主,年輕勞動力流失問題嚴重,不利于在農村培養一批專業化的農業人才儲備。此外,政府與高校、企業之間聯合培養專業農業人才的力度不足,也是人才匱乏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在河南省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互聯網+農業”取得了良好發展成效,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管理、流通等一系列流程實現了融合。然而,當前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發展仍處于深度磨合階段,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互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融合不到位,物聯網技術應用、農業智能化等方面有待完善。二是互聯網技術與生產管理融合程度低,具體表現在信息技術在農業裝備、農機作業服務、農機管理方面的結合度較低。三是互聯網技術與經營服務融合不充分,主要表現在農產品儲存保險冷鏈物流系統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程度不高,農戶缺乏一定的信息化經營服務理念。
一方面,河南省政府應對“全光網河南”進行全面升級,構建覆蓋農村的高速光纖寬帶網,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百兆以上寬帶網絡接入和4G網絡全覆蓋。另一方面,政府應深入推動省內物聯網全面發展,建設集約化物聯網系統,特別是要加快窄帶物聯網建設的進度,按計劃增設5G基站,推廣5G網絡的應用范圍,增強農村地區信息保障能力,為農業發展夯實信息基礎[9]。
首先,河南省政府應加大對農業信息化平臺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通過完善河南省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市場資訊、農資供應、病蟲防治、農業氣象等農業生產性服務信息資源。其次,應加強線下信息化建設,在農村地區建立農業信息咨詢服務站,提供專業的農業信息服務、宣傳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等,拓寬農民獲取信息資源的途徑。最后,河南省各市縣應積極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設,保障能夠及時與省政府網上政務服務平臺進行對接,在農業農村政務服務方面做好“減法”與“加法”,提高農村地區信息服務能力。
專業人才在“互聯網+農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政府應當注重“互聯網+農業”人才培養,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充實人才儲備。
一是積極引進專業的專家隊伍,成立名師工作站、專家服務團、專家智庫等。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為農戶打造便捷化的答疑通道,有效解決農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還應組織專家隊伍對農戶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提供專業化的“互聯網+農業”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
二是加強培養、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在生活補助、交通補貼、住房福利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積極引進具備高學歷、高素質的農業科技人才,充實“互聯網+農業”發展的后備力量;同時,河南省政府還需擴充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數量,尤其是村級農技推廣人員,完善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制度機制,綜合利用多元化的培訓資源,加強農技推廣人才培訓規劃、課程體系與師資庫建設,通過搭建線上培訓“云學”平臺,創新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培訓模式,靈活運用“理論+實踐”教學、案例講解等多元化的培訓方式,拓展農技人員能力素質的提升路徑,不斷提高其專業水平。
三是鼓勵農村青年返鄉就業。通過頒布相關政策紅利,組建返鄉農村青年培訓基地,引導其參加專業化“互聯網+農業”培訓,激發其創造活力,強化自身技能,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可持續性的人才儲備。
四是聯合高校、企業培養專業人才。鼓勵河南省內涉農高校開設“互聯網+農業”相關專業與課程,與省內名企共建農業實訓基地,培養符合“互聯網+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業人才。
為更好地助推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發展的深度融合,需從三方面發力。
首先,河南省政府應當加速互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融合,實施“互聯網+農業”建設工程,提高物聯網、大數據、AI、區塊鏈與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應用程度。通過成立各類大田作物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基地,強化農業設施的智能化水平,優化林果業智能化生產管理模式,完善現代畜牧業信息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智慧魚類養殖業、種植業等,提高農產品加工業智能化與信息化水平。
其次,將互聯網技術與生產管理有機結合。通過建設智慧農場、智慧牧場等各類智慧農業,推廣精細化農牧業作業,加大互聯網技術與農業設備、農機作業服務、農業管理等融合力度,構建農產品安全追溯體系,有利于打造農業知名產品,發展綠色農業,提高生產管理智能化水平。
最后,應加快互聯網技術與經營服務融合。鼓勵河南省各市縣積極開展“互聯網+小農戶”計劃,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以完善農產品倉儲保險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完善信息網絡平臺體系,提供及時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提高農戶的信息化經營服務理念。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南省應依托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發揮河南省農業農村既有的資源優勢,提高河南省農業發展信息化水平,實現強農助民,提供引領鄉村全面實現振興的動力源泉。然而,現階段河南省“互聯網+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部分尚未解決的現實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強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互聯網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等優化對策,以加快推進互聯網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1]新華社.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EB/OL].(2015-03-16)[2023-07-16].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2]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EB/OL].(2022-01-21)[2023-08-12].https://www.henan.gov.cn/2022/01-21/2386282.html.
[3]漯河市人民政府.漯河:智慧農業助鄉村振興[EB/OL].(2022-03-23)[2023-06-12].https://www.henan.gov.cn/2022/03-23/2419170.html.
[4]三門峽市政府.三門峽“互聯網+”農業信息化戰略簽訂合作協議[EB/OL].(2016-07-04)[2023-07-19].https://www.henan.gov.cn/2016/07-04/610078.html.
[5]新鄉市政府.“互聯網+農業”培訓助力農村青年致富[EB/OL].(2015-05-28)[2023-06-17].https://www.henan.gov.cn/2015/05-28/570734.html.
[6]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2021河南省互聯網發展報告》新聞發布會[EB/OL].(2022-06-30)[2023-06-19].https://www.henan.gov.cn/2022/06-30/2478060.html.
[7]安曉明.河南省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問題與對策建議[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5):1-8.
[8]黃立新,楊海龍,王曉靜.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以鄭州市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9):148-150.
[9]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和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EB/OL].(2020-04-16)[2023-07-09].https://www.henan.gov.cn/2020/04-16/1318713.html.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9.30
F323;F49
A
2095-1205(2023)09-99-03
康瑞宸(1990—),男,漢族,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