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霞
(呂梁學院,山西 呂梁 033000)
英語作為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國際通用語言,在跨文化交際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明確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本科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價值,探究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本科英語教學中的培養路徑極為重要。本文以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本科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及培養路徑探究為題,旨在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建議,推動本科英語教學改革不斷向前發展。
大學本科英語語言教學與跨文化交際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交流語言,而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英語學習者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時,能有效理解、傳遞信息并達到溝通目的的能力。大學本科階段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合跨文化交際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全球化背景下的溝通需求,提高其在國際領域的競爭力。二者的關系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語言與文化的緊密性。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1]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掌握語法、詞匯和發音,還要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習慣、價值觀和社會行為規范。
第二,目標的一致性。英語語言教學和跨文化交際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是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語言技能,如聽、說、讀、寫;而跨文化交際能力則要求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習慣和行為規范,以便更有效地進行交流,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技能的同時,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歷史和文化特征,提高自己的文化敏感性和適應能力。
大學本科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助于提升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開拓大學生的文化視野,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跨文化交際教育的引入可以使英語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通過研究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歷史故事和名人傳記等,學生可以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特點,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第二,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還需要關注其他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通過學習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內容,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國際文化視野,從而減少文化沖突和誤解,促進國際間的友誼和合作,推動人類文明的共生共榮。
大學本科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助于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改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要求教育者從單一的語言技能教學轉向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綜合能力培養,有助于教師更新教學理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納入英語教學,促進課程體系的多樣化和豐富化,推動本科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第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有助于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大學英語教學與其他領域的融合發展。
大學本科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水平,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宣傳能力。[2]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教學中教師通過模擬真實場景、案例分析等方式,教授學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選擇合適的言語和行為方式,有助于從聽、說、讀、寫等方面提升學生跨文化溝通能力,為跨文化交際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國家及地區的文化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國際間的理解、友誼和合作,對于維護國家形象、推動國際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了解他國文化,還能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學生在國際交流、工作和生活中充分發揮文化傳播者的作用,通過分享本國文化的魅力和特色,為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宣傳作出貢獻。
本科英語教學中,由于語言特點的客觀差異,學生在語言理解方面存在短板,這會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產生阻礙。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詞匯和詞義差異。英語和中文在詞匯和詞義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很多英語單詞沒有與中文完全對應的詞匯,并且具有多種意義。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學生在理解英語詞匯時產生困惑,影響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表達和理解能力。第二,文化背景知識差異。英語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習語往往蘊含著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識。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將無法理解這些表達的真正含義,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產生誤解和溝通障礙。
本科英語教學中,由于課時頻率及課程設置存在局限性、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從而阻礙著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課程設置局限。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本科英語課程過于注重語法、詞匯和閱讀能力的培訓,而忽視了聽力、口語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因此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可能得不到充分的提高。第二,教學模式單一。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可能缺乏足夠的實踐機會。缺乏有效的互動和實踐環境會限制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且學生的英語能力評價往往主要依賴于筆試成績,而忽視了對聽力、口語、寫作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評價,將導致學生過分關注應試技巧,而忽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本科英語教學中,缺乏真實的跨文化語言交際環境將導致學生在語言應用和交流方面受阻,從而阻礙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缺乏實際交流場景。部分本科英語教學過分側重于應試教育,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內,要求學生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考試成績上,缺乏實際交流場景將致使學生很少有機會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實際交流,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影響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自信和應變能力。第二,書本知識與現實存在差距。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可能與現實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際要求存在差距。[3]例如,教材中的對話和文章可能過于理想化,與實際交流中的語言特點和文化現象不完全符合,缺乏真實的跨文化語言交際環境,學生可能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和價值觀了解不足,容易產生跨文化誤解和溝通障礙。
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入文化背景知識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詞匯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進而引導學生挖掘所學知識的文化內涵,了解不同文化的價值觀、社會習慣和行為規范,深化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掌握能力,從而有效地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產生誤解和溝通障礙。以詞匯教學為例闡述具體做法。
第一,引入文化背景知識。講解詞匯時,教師引入與詞匯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特定含義。例如,講解詞匯“Thanksgiving”時,介紹美國感恩節的歷史、習俗和相關食物,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節日的文化內涵。第二,分析習語和俚語的文化內涵。習語和俚語往往包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英語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們的使用方式和頻率往往反映了說話者的文化習慣和思維方式。教學中,教師通過解析這些詞匯背后的典故或歷史,幫助學生理解其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例如,講解習語“break a leg”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其起源于戲劇界,用以祝愿演員在舞臺上表現出色,類似于中文中的“加油”。通過這個例子,學生不僅能學到一個實用的習語,還能了解到西方戲劇界的文化傳統,從而增強對文化差異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第三,探討詞匯的語言習慣和社會價值觀。進行詞匯講解時,教師應分析英語詞匯中體現的語言習慣和社會價值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異。如:講解“individualism”和“collectivism”時,引領學生共同探討西方文化強調個人主義,而東方文化傾向于集體主義,通過這種對比分析,使學生更具體地認識到文化差異在生活中的體現,從而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差異,進一步提高其跨文化意識和全球視野。
本科英語教學中,優化多元化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是拓展學生文化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根本手段。多元化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將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更全面地了解各種文化背景,當學生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敏感性時,其在跨文化交際中能更準確地理解和表達信息。
第一,強化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如視頻、音頻、動畫等多媒體資源開展教學,通過播放與課程主題相關的電影片段或紀錄片,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自然地接觸到不同文化的表現,提高學生參與度和學習效果,例如,教授美國歷史與文化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播放一部關于美國獨立戰爭的紀錄片,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美國獨立精神的形成過程;繼而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要求學生立足當時的場景分別扮演美國獨立領袖與英國官員,進行一場關于獨立與殖民主義的辯論,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兩個國家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差異。第二,引入跨學科知識。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入英語教學,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的文化認知體系。例如,講授商務英語課程時,結合經濟學、管理學等知識,分析不同國家的商業文化和經濟制度,提高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理解和實踐能力。第三,營造多元化的英語文化情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景對話或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模擬交際中體驗跨文化交流的挑戰與樂趣。例如,在英語口語課程中,教師設計一個關于旅游的主題,讓學生分組進行旅行計劃的討論。每組學生需要選擇一個國家或地區進行相關文化、歷史、風俗等方面的研究,并結合多媒體資源進行視頻或動畫展示,向全班同學進行介紹,這樣學生不僅能鍛煉口語表達能力,還能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
本科英語教學中,開展語言交際實踐活動是為學生提供跨文化學習與交流真實環境的有效途徑。旨在通過開展實際的跨文化交際活動,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鍛煉口語、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學生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使其能夠更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流。
第一,校際交流與合作。學校與海外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實施交換生項目、短期游學項目或者聯合培養項目。學生在交流期間有機會與外國學生一起學習、生活,從而獲得真實的跨文化交流體驗。例如,與合作高校互派學生到對方學校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學習,讓學生在以母語為英語的環境中體驗跨文化交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溝通方式。第二,開展校內國際文化節活動。學校定期舉辦國際文化節,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和外教參與,展示各國的文化特色。為學生提供與外國學生和教師面對面互動交流的機會。例如,舉辦國際美食節,讓學生品嘗各國美食,并與外國學生探討各國的飲食文化,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第三,設立英語角或英語俱樂部。開展英語演講比賽和辯論賽、英語影視欣賞會等活動,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與外教、留學生及其他英語學習者進行英語交流,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
開展語言交際實踐活動能夠使得學生在真實的跨文化環境中,親身體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點、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一方面,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學習和積累詞匯、語法和表達技巧,能夠為將來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持續增強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大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質之一。本文通過研究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本科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及培養路徑,揭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實踐中,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本科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和學生特點,通過結合文化背景進行教學講解、優化多元化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課程體系、開展語言交際實踐活動等措施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未來研究可進一步關注教育政策和教學資源等因素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影響,為推動本科英語教學改革不斷向前發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