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綿陽市人社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對勞動關系領域有關的決策部署,始終以人民至上為最高理念,面對新發展階段矛盾風險復雜化、政策訴求多元化對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挑戰、新要求,堅持勞動關系基層治理戰略定力,深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錨定新就業形態勞動維權痛點、難點攻堅破題,以協同、共享、多贏的勞動關系內外雙循環機制為支撐,構建人社主導、部門協同、行業參與、社會認同、勞動者受益的和諧勞動關系工作大格局,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用好用活機制資源。充分發揮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四家”、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市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根治欠薪議事協調機構)機制效能,組織成員單位、屬地部門、專家學者、律師聯動研判勞動人事爭議新態勢,合力解決工資分配、勞資糾紛和欠薪要案。加強和改進對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的宏觀指導和調控,完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內部監督機制,健全國有企業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制度,切實提升收入分配調控水平。推行聯合約談督辦整改機制,實施“提示函+督辦函”的“兩函”模式,在年初發函提示相關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對排查出的欠薪問題以“發點球”方式,督促有關部門及時化解;對勞資糾紛問題較多、維穩隱患較大的企業,會同主管部門進行聯合約談、靶向指導。與公安、法院、檢察院建立行裁審銜接機制,共設專人聯絡、共商案件處置、共辦普法宣傳,統一法律適用標準、終局裁決尺度,高效解決復雜疑難問題。
跨界擴容“一窗受理”。創新植入法律援助資源,協調司法局安排專人在人社“監察·仲裁”一窗受理大廳常駐值守,監察員、仲裁員和援助律師聯合接待群眾,實現咨詢引導、甄別受理,援助登記、代書代辦、律師委派一步到位,“三位一體”為勞資糾紛提供綜合解決方案,避免勞動維權“來回跑”;與公安、法院等部門聯合打造信息即時交互樞紐,研究出臺《關于建立涉嫌欠薪事件應急聯動機制的通知》,聯合預警、聯動處置重大案件和風險隱患,實現證據效力、查明事實、生效結果互通互認。大廳運行以來,累計接待群眾3000 余人次,監察立案調處296 件,仲裁立案794 件,法律援助中心受理72 件,成功聯動調處7 起244 余名勞動者集體爭議案。2021 年12 月,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被授予“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優質服務窗口”榮譽稱號。
升級勞動維權智慧體系。探索構建“云監察”體系,以信息化欠薪線索核處平臺和專業化人員為支撐,構建市、縣市區(園區)、鄉鎮(街道)、項目四方聯動,云監察員、網格員、勞資員、勞動保障監察人員“四員”無縫銜接的欠薪風險排查、預警和化解機制,通過“線上+線下”日常監管方式,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勞動監察全覆蓋體系;自主開發智慧人社——“掌上仲裁”,在線立案,視頻庭審,網絡調解,開啟案件審理“云”紀元,打通部門環節,共建共享專業隊伍,仲裁案件精準推送、全城通辦,勞動維權更便捷。2022 年以來,累計為1.7 萬余名勞動者追回工資近2.3 億元,其中立案查處99 件,結案率100%。綿陽市連續4 年被評為省根治欠薪考核A 級單位,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安州區、梓潼縣人社局被表彰為全省根治欠薪先進集體。
用心沉淀挖掘培育,夯實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企業推報基礎。在日常調研考察、座談研討時要注重宣傳引導,加強主體意識培養,激發潛力、精心培育,指導企業將和諧勞動關系建設貫穿管理體系運行始終。
部門協同嚴謹細致,自下而上民主推薦,層層篩選公信力強。市縣聯動廣泛宣傳,擴大知曉面,確保參與度,嚴格按照公開、公平、公正、擇優原則進行推薦,確定13 家參評企業;依據評選標準分工協作初評申報材料,市總工會審查企業工會組織建設,市人社局負責審查企業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等情況,市企聯/企協、市工商聯審查企業文化、黨組織建設,經市“三方四家”充分溝通達成一致,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實地核查、精心篩選,確定3 戶企業進入評審環節。
開放式評審規范透明,企業列席深度參與,心悅誠服美譽度高。召開評審會,由區縣“三方四家”辦公室匯報解析推報理由,經過市“三方四家”成員單位充分討論,精細對比綜合實力、亮點、特色,最后以現場舉手表決方式,根據票數從高到低確定富臨精工、佳聯佳禧2 戶企業作為上報推薦對象。開誠布公邀請參評企業全程列席旁聽,注重企業申報積極性保護,確保選樹培優工作健康可持續推進。
實現“示范引領”樹標桿。不斷完善縱橫聯結、點面結合的“街道、社區、企業”“園區、行業、區域”基層調解組織體系,推動勞動糾紛不出“廠區、園區、社區”。組織9 家企業開展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行動,成功創建江油市三合鎮、安州區黃土鎮、鹽亭經開區調解中心全國優秀基層調解組織,培育5名省級金牌勞動關系協調員、2 個省級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富臨精工成功爭創全國和諧勞動關系示范企業。
實踐“產業賦能”強支點。在綿陽首家軍民融合人力資源公司組建之初,就以和諧勞動關系為切入點,指導其打造“中科人才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實現融合勞動維權、人事代理、服務外包、咨詢管理為一體的特色人力資源服務品牌,從服務公司客戶起步,逐步擴展實現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綿陽科技城新區直管區全覆蓋。該中心與社區聯防聯控聯調,以軟硬件為支撐點,以“政府購買服務、調解員超市、遠程調解”為特色。自運行以來,共受理處理勞動爭議糾紛130 起,成功調處64 起,涉及勞動者279 人,2021 年12 月調解中心經省人社廳、省總工會、省工商聯等四部門認定,獲評四川省首批“勞動人事爭議金牌調解組織”。
派遣“人社專員”優服務。通過“和諧勞動關系春風行”“青年仲裁員聯系百家企業志愿服務”等活動載體,組織骨干力量下沉一線,落實案件效果回頭看,精準服務用人單位。針對個案審理發現問題,以制發仲裁建議書、上門回訪、邀請庭審旁聽等方式,幫助中小微企業剖析爭議隱患和法律風險,同時主動回應企業關切,積極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勞動用工、社會保險、就業創業、技能提升等問題提供咨詢,切實優化營商環境。
全國首創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聯動維權機制。資源眾籌,聯合市委政法委、市中院、市司法局、市總工會、市工商聯、市企聯/ 企協等部門創新“聯合調解中心+”模式,于2022 年10 月在全國率先實體化運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聯合調解中心。從網約車行業尋求試點突破,總結摸索可復制模式,實施行業細分據實依勢遞次推進,逐步擴大行業、區域服務覆蓋面。首家聯調中心以綿陽市網約車行業協會(工會)為承載,自掛牌以來累計調處勞動爭議260 件。人社部、《中國勞動保障報》對綿陽市新就業形態調解組織建設進行了宣傳推廣。目前,聯調組織建設已覆蓋到零工市場,快遞業,家政業、外賣業正在籌建中。
在全省率先建立根治欠薪前置輔導機制。在項目開工前,即組織專班分批次指導督促建設單位、總包單位、分包單位抓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法規制度落實。2022 年以來,已開展個別輔導10 次、集中輔導五期13 個班次,1080 余人參加,惠及全市360 余個建設項目。2023 年元旦、春節期間,參加輔導的項目均未出現欠薪問題。同時,為方便建設項目實施標準化、規范化用工管理和工資支付管理,梳理形成《工程建設領域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規范化管理指導手冊》供全市建設項目使用,提供簡易合同、三方協議、花名冊等28 個模板。
創新借力新媒體。自導自演普法微電影《勞動者的名義》,提升普法宣傳實效。組織骨干仲裁員走進綿陽電視臺“法在身邊”節目,在線解答群眾咨詢。創新“黨建+法規”宣傳形式,通過與建設項目、調解組織黨組織開展共商共建等方式,實地開展勞動維權普法宣傳主題黨日活動,增強用工單位遵法守法意識、勞動者依法維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