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宇 溫欣玲 周靜
在新工科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新科技的不斷涌現,如人工智能、5G 通信、區塊鏈等,進一步推動了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增長。這些領域的快速發展需要有扎實的電子信息背景知識和技能的人才,以應對復雜的技術挑戰和創新需求。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電子信息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也被重視。因此,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成為教育界和產業界關注的領域,以進一步滿足社會對技術創新和發展的迫切需求。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以下簡稱“鄭州航院”)智能工程學院堅持“面向航空航天產業、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的“兩個面向”,將多學科交叉融合,以“需求牽引、多源融合、協同育人”為目標,培養具有實踐技能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
新工科倡導知識交叉與融合,注重跨學科綜合能力培養。鄭州航院智能工程學院電子信息類學科涉及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多個專業領域,學生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能夠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解決復雜的工程問題。這種綜合能力培養有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工程技術人才。
鄭州航院始終堅持培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優化多學科資源,將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計算機等多學科交叉融合。智能工程學院作為鄭州航院工科類支撐學院,建有智能建筑物聯網技術與應用服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通用航空技術重點實驗室、電子信息河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航空經濟發展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
近年來,鄭州航院以培養高水平特色人才為核心,以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以師資隊伍、資源建設、人才培養及科技創新為主要內容,建設綜合實力強、創新氛圍濃厚、優勢特色明顯、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信息與通信工程特色學科,實現學科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對接。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作為河南省航空航天智能工程特需急需學科群建設以及博士點立項建設重要支撐學科,鄭州航院結合教育部對新工科的建設戰略,基于OBE(以能力為導向的教育)人才培養理念,以“產業人才需求為牽引,融合校企科研院所各軟硬件資源、產學研校企協同人才培養”,實現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的“需求牽引、多源融合、協同育人”的培養目標。
以“產業人才需求為牽引”的培養模式。鄭州航院緊跟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步伐的同時,建立起產業需求對接優化調整的機制,以確保培養出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為實現與產業需求的對接,鄭州航院密切關注本地區,甚至整個省市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戰略規劃。與產業相關部門和企業保持良好的溝通合作,了解產業的發展方向、技術需求和人才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對人才培養進行針對性優化。以專業認證和OBE 理念為抓手,實施學生培養質量提升工程,推進“研究性教學”本科生培養和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改革;以培養方案領質量、以認證標準定質量、以課程改革提質量、以教學團隊保質量、以科學評價促質量,依據專業發展質量和課程建設質量配置教學資源;完善學分結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斷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培養質量。鄭州航院聚焦科技發展中的新技術,將最新的理論算法和新技術引入專業課程的講授中,將具有自身優勢的航空特色專業納入培養方案中。通過課程設置的創新,將新技術的應用和成果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和學習最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這樣可以確保畢業生具備最新的理論和技術儲備,能夠適應產業發展的要求。為了持續更新專業課程的內容,鄭州航院建立了與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機制。通過與企業和科研機構洽談,簽署合作協議,學院能夠及時獲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技術發展動態,讓學生參與到科學研究中,并將其應用到課程設計中。企業與科研機構通過專業顧問或專業委員會的形式進行合作,以保持課程的時效性和前瞻性。
以“多校企科研院所軟硬件資源融合”為保障的培養模式。鄭州航院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拓寬開放合作辦學渠道,尋求海外科研交流平臺建設,籌建外籍專家科研中心,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學科發展,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國際理念和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人才,為服務國家航空事業重大戰略和中部地區崛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鄭州航院通過邀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參與授課,使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同時,將教師國家級科研項目作為載體,吸納學生參與科學研究,以實現多資源融合的全面性,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教育環境,鄭州航院充分依托校企產學研合作,拓展學生的實踐平臺。通過與企業合作,學生可以在真實的項目中積累實踐經驗,提高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這種合作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職場挑戰,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有潛力和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在課程建設方面,鄭州航院注重專業特色的融入,通過調整課程體系和構建相應的課程內容,學生可以系統地學習電子信息類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采用跨學科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學科中進行交叉學習,培養綜合素質和批判思維。指引課程教師開拓思路、創新方法、創造條件,持續推進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全面落地和深化,著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貫徹“科研反哺教學”的課程教學思路,在課程講授中做好學生的“雙創”啟蒙,強化“雙創”共識。鄭州航院還不斷完善創新創業管理運營機制,明確創新創業工作思路與路徑,形成系統的工作推進方案和規劃,持續提升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的創業幫扶服務水平和專業運營能力。為了培養適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新工科人才,鄭州航院還致力于人才隊伍的建設,引育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教師,同時支持教師參與科研項目,提升教學水平。此外,還鼓勵優秀的校友和企業專家參與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習資源。
以“產學研校企協同育人”為根本的培養模式。鄭州航院準確定位,并提出以產學研校企協同為根本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基于OBE 理念,學院對人才培養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進行重構,以確保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能力和綜合素質。不僅鼓勵學生考研升學深造,還積極培養大國工匠人才。通過開展研究型和創新應用型的多元人才培養項目,致力于培養既具備高學術水平,又具備實踐創新能力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為了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院積極開展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學生將有機會參與真實項目,鍛煉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并通過導師指導和產業資源的支持,將創意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商業項目。在畢業生的職業技能綜合素養方面,學院加強了實踐教育和職業素養培養。學生有機會參與企業實習和校企合作項目,親身體驗真實工作環境,提升職業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學院先后與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河南眾城、深圳訊方、河南宇信教育、合眾信泰等單位聯合成立產學研教學團隊,加強了專業技能的培養,借助先進的實驗室設備和技術平臺,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鄭州航院采用“需求牽引、多源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全面發展、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具備良好的學術背景和職業素養,能夠勝任工作崗位的需求,同時也具備創新創業精神,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鄭州航院以“產業人才需求為牽引,融合校企、科研院所軟硬件資源為保障,產學研校企協同育人為根本”的培養模式,結合自身特色及優勢學科,將多個學科交叉融合,培養符合新工科特質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復合型人才。同時,以新工科的培養要求為目標,結合學院“需求牽引、多源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目標,堅持“面向航空航天產業、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的服務宗旨,培養電子信息類專業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為推動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進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