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東 季晶晶 張微微



摘要:我國正處于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時期,因此,對動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發現,在簡政放權的大形勢下,本身繁重、冗雜、覆蓋面廣的動物防疫工作也亟待政府、市場以及社會的共同參與。本文總結了滁州市動物防疫體系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
關鍵詞:動物防疫;體系;現狀;社會化服務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動物源性食品需求逐年增加,加上各種病原體傳播風險不斷加大,病原體出現變異和動物疫病日趨復雜,使得動物防疫工作面臨極大的挑戰,僅僅依靠公益性動物防疫隊伍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動物防疫新形勢,亟需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為此,本人結合工作實踐,有針對性地做了一些調研和分析,對做好動物防疫工作得出了一些建議,供讀者參考。
我們通過實地調研和書面調研相結合的方式,以及現場走訪、實地考察、與相關人員座談等形式進行,對全市8個縣(市、區)動物防疫體系現狀進行全面梳理,詳細了解當前動物防疫體系組成、人員架構和運營機制。
1 畜牧業概況
滁州市地處華東地區,主體為長江下游平原區及江淮丘陵地區,為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滁州市畜牧業是典型的農區畜牧業,養殖結構以耗糧型的豬禽為主,輔之以牛羊和特種養殖[1]。2022年底,滁州市生豬存欄145.82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1.99萬頭),出欄269.83萬頭;肉牛存欄6.35萬頭,出欄4.78萬頭;肉羊存欄33.1萬頭,出欄68.45萬頭;家禽存欄2890.07萬羽,出欄10044.29萬羽;肉蛋奶總產量55.34萬噸,同比增加4.37%。全市現有規模畜禽養殖場1 323個,其中,生豬規模場有687家。畜牧業產值占第一產業總值的比重為26.6%。
2 基層動物疫病防疫體系基本情況
2.1 基層動物疫病防疫體系機構
滁州市的市、縣、鄉三級動物防疫體系共有124個。其中,市級1個,縣級8個,鄉鎮級100個。
2.2 基層動物疫病防疫體系人員結構情況
2.2.1 年齡結構
全市基層動物疫病防疫體系人員共301人,其中,50歲以上占一半以上,主要集中在鄉鎮(表1)。
2.2.2 人員分布
全市市、縣兩級動物防疫體系實際在崗人數占核定人員編制數的77%,技術崗位人數占核定人員編制數的63%,副高以上人員數占核定人員編制數的19%。
3 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3.1 組織數量
滁州市共有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78家,其中天長市15家、明光市18家、全椒縣32家、來安縣2家、鳳陽縣9家、定遠縣2家。
3.2 組織類型
滁州市的78家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中,已取得工商注冊數量的有4家,未取得工商注冊的松散聯合體組織有56家,大型養殖企業自建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有18家。
3.3 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體系人員結構情況
3.3.1 年齡結構
全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從業人員合計590人,其中50歲以上占一半以上,存在年齡老化現象(表2、表3)。
3.3.2 學歷分布
全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從業人員學歷中專及以下占比較大(表4)。
3.4 與其他工作結合情況
滁州市8個縣(市、區)中,明光市、天長市共吸納村級動物防疫員261人。
明光市17個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的組合體共108人,均為村級動物防疫員。
天長市15個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將全市年齡在60歲以下身體健康、遵章守紀的153名村級動物防疫員吸收到防疫動物服務隊伍的同時,又在社會通過公開篩選,吸收了35名鄉村獸醫。
并且,定遠縣、明光市、天長市均和先打后補工作相結合。
明光市遙夢診療服務部主要服務于畜禽規模養殖場戶,并與“先打后補”工作緊密結合,服務內容主要是強制免疫疫苗注射、檔案登記、“牧運通”系統錄入、免疫畜禽血樣采集等。
天長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在扎實完成轄區內動物防疫任務的同時,將“先打后補”養殖企業服務結合起來。
定遠縣2021年通過招聘特聘防疫員協助各鄉鎮實施“先打后補”工作。
3.5 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體系管理運行機制
3.5.1 組織類別
滁州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可分為3大類,其中,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共32家;執業獸醫、鄉村獸醫和動物診療機構、養殖企業、獸藥及飼料生產經營企業和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其他相關社會力量組建的專業合作組織(協會)共26家,大型養殖企業自建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共20家。
3.5.2 收費標準和人員報酬
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中,明光市由鄉鎮財政支付購買服務費用,每個防疫片區每月補助200元。天長市在政府購買服務范圍內不收費,對畜禽養殖場戶需要幫助免疫的其他病種免疫適當收取,收費標準根據服務任務大小、難度進行商議,參照農民工工資每人每天200元標準。
大型養殖企業自建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對內部免疫均免費。
其他社會力量組建的專業合作組織:各個縣(市、區)收費標準略有不同,基本在0.04~0.1元/只。人員年收入在1萬~5萬不等,主要根據工作量大小來定。
3.5.3 財政支持和收益分配
滁州市目前只有明光市、天長市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模式有財政補助,且均未納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補助。
全椒縣的金鳳凰禽業合作社與村集體經濟結合,建立利益鏈接。將收益的8%~11%交給村集體。
4 存在的問題分析
4.1 基層動物防疫體系
4.1.1 工作職能不清
目前,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所及法人資格撤銷,人員流向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所以有的縣級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既承擔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又承擔了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檢疫職能。部分縣(市、區)存在承擔動物衛生監督職能的機構、單位性質、法人資格以及人員等情況不明確。
4.1.2 普遍缺編少員
近幾年,全市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普遍存在新進人員減少,離退休人員不斷增多,人員年齡結構老化嚴重的現象。特別是目前,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所撤銷,編制劃到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縣級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編制減少,且縣、鄉兩級機構都沒有滿編滿員。人手不足已經成為常態,工作疲于應付,且經常有人員被借調。
4.1.3 任務越來越重
2018年非洲豬瘟暴發以來,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務不斷加重,近年來,又增加了生物安全、動物疫病凈化等新工作。而動物衛生監督工作因機構撤銷,人員流失,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職能仍然留在動物疫控中心。目前,全市每個鄉鎮平均正式在編人員不到1.5人,負責全鄉鎮的動物防疫、檢疫、技術推廣、畜牧生產統計,有時兼顧鄉政府的計劃生育、房屋拆遷、社會維穩等工作。
4.2 新興的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
4.2.1 技術不規范
防疫小隊大多為領頭人牽頭組織的6~8人松散組織,內部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沒有培訓考核上崗和后續繼續教育的硬性指標,防疫效果無法保障。
4.2.2 內容不豐富
防疫隊伍目前主要組成就是打針隊,主要業務就是免疫打針,基本不包括抗體效價監測、疫病預警、清洗消毒等工作,防疫工作內容單一。
4.2.3 監管不到位
獸醫主管部門對村級動物防疫員每年有考核,但是對防疫組織沒有任何監管考核手段,抽檢結果不達標也沒有相關依據追究其責任。
5 對策措施及建議
近年來,隨著滁州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常態化落實,畜牧業發展模式和生產方式快速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態化、一體化轉變,但在日常工作中基層獸醫機構在人員力量、技術能力、服務手段等方面尤顯不足,面臨較大壓力,迫切需要一批高效、精細、專業的獸醫社會化服務隊伍應對畜牧業轉型升級。我們認為,一方面,要重新構建公益性的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另一方面,要推進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發展,完善補充基層動物防疫體系與能力。兩手一起抓,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動物防疫工作新模式。
5.1 基層動物防疫體系
5.1.1 科學核定編制
根據滁州市畜牧業生產特點和規模、工作職責任務、服務對象數量與分布、服務半徑與服務手段、交通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科學核定機構人員編制,尤其是對鄉鎮基層編制的核定,確保公益性職能的有效履行。同時,根據工作需要和人員編制情況,按照因事設崗、以崗管人、優化組合的原則,合理設置崗位,明確崗位名稱、職責任務、任職條件,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
5.1.2 創新用人機制
采取定編、定崗、不定人的方式,探索實行人員動態管理,逐步建立總體穩定、留優汰劣、人盡其才的人員進、管、出新機制,不斷優化隊伍結構。實施技術資格與職務評聘分開,只要條件符合都給予相應的技術職稱資格認定,在職務聘任上實行競爭上崗,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搭建一個公平舞臺,打破論資排輩、“一張文憑定終身,一篇文章定晉升”的僵化格局。充分利用好現有的人員編制數量,將空置出來的編制,向社會公開招聘、擇優錄用,將空編補齊,補充新力量,改變現有的人員年齡結構。
5.1.3 提高福利待遇
加大經費投入,提高動物防疫檢疫人員待遇,并將專項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保障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的穩定。同時切實提高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待遇,落實獸醫衛生津貼發放。建議將基層防疫檢疫人員養老保險參照村級社區工作人員標準納入社保體系,妥善解決基層獸醫人員老有所養問題。
5.2 對于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體
5.2.1 強化技術規范
獸醫部門出臺動物防疫技術規范,加大業務培訓,鼓勵大型畜禽企業和獸藥銷售公司組建規范化的防疫隊伍,加強行業內部自我管理。
5.2.2 強化示范引領
開展防疫社會化組織標準化創建,鼓勵組建綜合性的、跨區域的大型防疫組織,財政資金適時給予一定獎補,不斷提升防疫社會化服務水平。
5.2.3 強化科學監管
獸醫部門主動作為,指導、規范、監督動物防疫工作,建立科學的動物防疫機制,規范獸醫部門動物防疫監管職責,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生保.滁州市動物疫病凈化難點及對策分析[J].養禽與禽病防治,2022(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