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峰
摘 要:黨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國家鄉村的發展戰略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發展我國鄉村的農業以及發展農村的經濟,農村農業產業的振興與發展靠得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因此我國想要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就需要培養大量掌握農業先進科學技術的人才,并對人才進行培訓,讓其熟悉農村的農業產業經濟,并且敢于創新,以振興鄉村。本文闡述了鄉村振興的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人才培養策略,以期望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型人才;農業;人才培養研究
一、鄉村振興概述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國家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農村農業農民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關乎我國民生的重要問題,因此需要將解放農村生產力,解決“三農”問題作為我黨的重要工作。而鄉村振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鄉村振興的根本目標是要不斷地提高農民在農業的生產發展中的參與度與獲益度,徹底地解決農村就業問題與農村農業發展問題,確保當地人民能夠獲得穩定且長期的收入。因此,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國家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
二、鄉村振興的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一)鄉村振興的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必要條件
1.具備創新創業的意識
目前各大高校培養的農業人才的創新創業的思維與意識普遍的不足,對于農業創新創業也缺乏正確的認識與了解。很多高校的人才在畢業后選擇進入農業相關的企業進行發展,還有一部分人才選擇去大城市尋找自己發展的空間,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選擇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不僅僅是需要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如果對于創新創業中所涉及的知識不夠了解,那么只憑著自己的興趣,是無法支撐人才去完成創新創業的活動。高校在我國發展的過程中,承擔著人才輸送的使命,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規范的、系統的、科學的、可操作的模式,讓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夠去學習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引領人才畢業后走向創新創業的道路。
2.普及創新創業的課程
對于農業人才來講,創新創業的思維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得到,并且一旦擁有這種思維,就會伴隨著人才一生的發展。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是當代大學生所需學習的必要課程,高校所開展的創新創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無論哪種專業,也無論學生是否有創新創業的打算,都必須進行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習。通過普及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習,來提高人才對于創新創業的意愿與熱情。
3.具有創新創業的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以豐富農業人才的創新創業的知識,讓農業人才在高校學習時通過有限的課程去了解與熟悉創新創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可以加入知名的案例,向學生直觀地展現案例中的企業家創新創業的事跡,比如所采取的方法、創新創業的過程與規律等,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意識,樹立正確且完善的創新創業理念,為農業人才日后的創新創業開啟新的思路,拓寬其創新創業的視野,強化創新創業的能力。
4.具備創新創業的知識
扎實的知識是進行農業創新創業的基礎,只憑著學生的一腔熱血是無法取得創新創業的成功。創新創業與現代教育的培養是無法分割的,專業的現代教育是實行創新創業的前提,創新創業是對于現代教育的一種理論實踐,對于現代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高校為了在振興鄉村中提供大量的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就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學內容,需要將創新創業的目標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具備完善的創新創業知識。
(二)鄉村振興的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1.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現實需求
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關鍵在于推動農村現代化、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提高。因此,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必須要借助現代農業技術發展,因此需要有一批掌握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熟悉農業產業發展并且具備創新創業型人才的支持。加強對于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對農村現代化、產業化提供充足的人才,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目標。
2.改善當前各大高校對于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不足的問題
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不足,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無法滿足對于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不斷推進,在各大高校進行農業專業教學過程中,已經開始嘗試進行有關農業創新創業的相關課程教學,但是實際的教學結果卻并不理想。因為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有關農業創新創業課程并沒有與農業專業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很難進行人才的培養。同時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大部分高校在對于農業專業型人才培養時,將培養的中心放在實驗室、實訓基地等方面,忽視了對于人才創新創業的培養;同時校企合作的開展不夠深入,并且沒有進行產教結合。而基于鄉村振興的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可以很好的改善以上問題,為鄉村振興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
三、基于鄉村振興的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策略
(一)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1.創新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對于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首先需要對教育觀念進行創新,讓創新后的教育觀念去帶動制度上的創新,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改革以及教學活動的創新,讓農業人才培養過程科學化。各大高校應當重視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業能力,結合各大高校人才培養計劃,積極地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工作,優化人才培養的方案。學校應當重視學生作為當代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培養列為主要的培養目標。高校應當完善學分的制定計劃,形成多樣化、個性化培養機制的建設,讓學生進行自主地選擇專業、課程以及實踐內容。在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需要進行教學內容的優化,構建比較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學校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將學生進行自主的創業活動納入畢業考核中,并給予學生學分上的獎勵,鼓勵學生自主地開展創新技能,激發學生參加課外實踐、課外學術活動的積極性,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2.構建學科專業交叉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各大農業院校學科專業比如農學、草業科學、園藝等專業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與傳統性。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各大高校還開展了相關的交叉學科,比如設施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種子科學與工程等,這些交叉學科橫跨農學與工學兩大學科,拓寬了高校專業的理論邊界,也使得專業學科的發展更加的廣闊。利用交叉學科專業理論知識、方法、技能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產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以及新的科研成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建立交叉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一,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第二,確定培養人才的能力素質,培養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第三,設置特色的課程,滿足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第四,保障人才培養的師資需求,包括專業課教師、創新創業指導教師以及外聘教師等;第五,保障教學資金,需要學校專項的教學資金、政府資金以及企業贊助金等支持以保障學校對于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
(二)加強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建立人才培養基礎平臺
1.注重學科的交叉融合,建設一批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
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現代農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高校應當適應時代的發展,聘請一批研究生培訓基地的高級工程師作為校方培訓的講師,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及農業機構的優秀人才。通過對于人才建設項目的實施工作,在農業工程專業學位導師中構建一批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農業基礎技術扎實且創新能力強的導師。需要從不同職稱結構、不同學歷、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實踐經歷的導師中組成導師組,為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作出重要的保障。
2.加強與校外基地的合作,完善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
現代社會不僅要求人才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也需要人才有相關的實踐經驗。因此為了提高高校研究生實踐基地的實驗條件,學校應當加強與校外基地的合作,完善高校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所有的教學實驗室以及校外的培訓基地,應當對研究生實行全天開放的政策,并且學校為了確保研究生實驗安全,提高實踐的效果,應當制定并完善相關的實踐基地管理制度,讓高校的校外實踐基地成為真正的農業創新基地、農業創業基地和研究生實訓基地。高校通過與校外實訓基地的多種合作,使得研究的專業課學習與實際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實現培養研究生創新、創業、就業的目標,為研究生日后的工作打下堅定地基礎。高校選擇開辟校外實訓基地,為研究生的實踐訓練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改善校內運行機制,加強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
各大高校加強研究生的實踐技能,不僅可以通過與校外培訓基地的合作,打造校外實踐基地,還可以利用高校校內的資源,將部分建設經費用于校內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工作、實驗儀器的更新、師資隊伍的培養、研究生研究經費撥出等方面,完善校內的實踐基地建設。各大高校通過完善校內實驗室的分類工作,組建以校內實驗室為中心的研究生實踐基地,讓研究生可以不出校門就可以進行實踐、實驗,完善自身的農業技能。
4.優化科研資源配置,發揮學科平臺對專業人才培養的作用
將農業資源平臺優勢轉化為學科優勢,將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這也是我國各大高校目前正在優化的主要工作內容。通過各大高校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國農業工程學科科研資源豐富,平臺中各種農業實驗儀器也較為豐富。通過對機制的創新工作,并加以引導,讓學科平臺成為我國農業工程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有力工具。
(三)改革教學管理體制,建立適合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機制
1.整合教育資源,健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根據鄉村振興對于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需求,利用現代技術、農村廣播等形式,整合教育資源,對于當地的職業教育進行整合,構建一批師資力量強、布局合理的教育隊伍。將農村科研機構、政府機構、教育機構等有機地組織起來,充分發揮教育、科研、服務的優勢,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借鑒國內外對于農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加強文化宣傳、政府扶持工作,完善教育資源的配置,為鄉村振興提供大量的創新創業經營型人才。根據當地的主導農業產業、特色農產業生產經營基地,開展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對農業人才進行培訓,培訓出一批有創業激情、有創新能力的鄉村振興的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需要探尋對于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訓方式,建立以高校為主體,企業、政府等協同輔助的培訓模式。高校需要構建層次分明的創業體系,為農業創新創業人才搭建有效的平臺,鼓勵人才深入農村,為建設鄉村積極地進行創新。因此需要整合當地的教育資源,為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搭建有效的平臺,構建并完善農業教育體系,健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2.學生管理體系的構建
建立創新創業的激勵機制,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讓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現融合。鼓勵學生敢于挑戰“權威”,激發學生敢于提問、敢于創新的興趣,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理論基礎去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理論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建立符合專業學位人才教育特點的資助制度。通過教育經費等多渠道的方式為學生減輕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新的學生管理體系。在專業建設層面,提倡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長或者教授委員會成員擔任導師組長,確保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3.在質量控制方面
為了確保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應當加強各大高校的課程設計,完善以課程設計、課程學習為主的考試制度,重點考察人才對于專業知識的運用以及掌握程度。學位論文是對于人才質量控制的重要方式,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以加強人才控制的效果,比如采用“雙導師”的制度,讓企業導師與校內課程導師共同把控人才的科研方向,共同確定論文的選題方向,確保人才的專業選題與現實的實踐有機融合。通過對論文的撰寫,不僅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水平,還可以解決企業內部的實際問題,增強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實踐能力,推動人才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讓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可以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更好地發揮自我。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農業高校需要加強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通過人才培養理念的更新、加強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改善人才管理機制等措施,加強對鄉村人才的輸送,為我國鄉村振興目標輸送大量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明達,張紅萍,鄭紅,路世武.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甘肅農業,2021(10):113-116.
[2]王保棟.基于鄉村振興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思考——評《創新創業教程》[J].熱帶作物學報,2020(10):2153.
[3]周姊毓.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評《農業創業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食用菌,2020(8):266.
[4]李金星.基于鄉村振興的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思考[J].農家參謀,2020(16):13.
[5]羅興錄.基于鄉村振興的農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思考[J].農學學報,2019(1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