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晚冰,李義倫,李偉杰
(1.廣東行政職業學院,廣東廣州 510545;2.廣東青年職業學院財經商貿學院,廣東廣州 510545)
高職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實用型外貿人才為目標,作為一個具有涉外屬性的專業,在研究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之前,首要的任務是明確“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所以,在“教書”的同時要做好“育人”這件事,課程思政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手段,可以將思想政治培養與專業知識教育相結合,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
無論是考慮到“國際貿易概論”的課程定位,還是高職學生的特點,對“國際貿易概論”開展課程思政非常有必要。
“國際貿易概論”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必修課,并且是學生入學后學習的第一門國貿專業課程,在整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起著“領路人”的作用。從專業知識學習的角度來說,該課程向學生講解了國際貿易的含義、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以及對外貿易對具體經濟體的貢獻、國際貿易是在怎樣的規則下運行的以及國際貿易的未來發展趨勢,為學生后續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報關實務、單證實務等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從學生職業規劃的角度來說,作為專業第一課,該課程承擔著幫助學生樹立專業理念和職業信念的責任,讓他們清楚地知道在校期間以及畢業后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只有方向正確了,努力才會有意義,如果把路領偏了,知識學得越好可能越危險。所以,對“國際貿易概論”進行課程思政可以使課程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確。
相對于其他階段的學生來說,高職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一些。與高職崗位化、任務化的授課內容相契合,他們中很多人一開始就清楚自己畢業后要找一份什么樣的工作,即使入學時還稍有迷茫的學生也希望通過教師的幫助快速地找準目標。所以,對高職學生來說,未來就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就是他們判斷在校期間課程有用與否、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標準。但畢竟他們都很年輕,受知識和經驗的局限,他們自己的判斷往往是有偏差的,如果放任不管,將會對他們三年的學習非常不利,相信很多教師都有聽到過學生諸如“這門課沒用、那門課無聊”的抱怨。尤其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要掌握的知識瑣碎繁雜,并且很多都與國家的經濟貿易政策密切相關,學生自己很難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和從事的工作有一個全局性的認識。尤其是當國家政策與公司利益、個人利益相沖突時,該如何正確看待相關問題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對“國際貿易概論”進行課程思政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全面梳理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將高職“國際貿易概論”課程思政的目標確定為“論為本、策為先、和為貴、學在前”四個方面,如圖1所示。

圖1 “國際貿易概論”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政策兩大部分,在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讓學生了解我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行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深層次原因。樹立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時刻牢記在以后的工作中,無論面對哪個國家的客戶,都要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從事業務,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國際貿易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是和諧穩定的國際環境,要向學生傳達我國和平崛起的態度和決心。在此基礎上,堅持以和為貴、與人為善、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才能做好國際貿易業務。與此同時,為適應快速前進的時代步伐,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校期間勤學苦練,打下堅實的基礎,工作之后精益求精,發揚工匠精神。
根據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對“國際貿易概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將思政元素切實貫穿融合進整個課程體系中。
“國際貿易概論”共包括四個篇章八個項目,第一篇章“大國貿易之數據剖析”講解國際貿易基本概念;第二篇章“大國貿易之以史為鑒”講解國際貿易發展歷程和國際貿易理論;第三篇章“大國貿易之政策解讀”講解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鼓勵措施、國際貿易限制措施、國際貿易及區域貿易組織;第四篇章“大國貿易之未來序章”講解國際貿易的互聯網化。
1.實現“論為本”思政目標的方法路徑
第一篇章和第二篇章通過對國際貿易現狀和歷史的學習,使學生對國際貿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但以往這兩部分內容通常是以數據分析和總結框架的形式編排的,有點類似于專業論文,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不太適用于高職學生。
根據課程思政的需要,可以將第一篇章的數據分析以幫助學生選擇未來的就業行業和目標客戶的方式引入課堂,讓學生通過數據指標的對比,找出我國交易額最高的出口商品和進口商品及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分析我國外貿對整體經濟的貢獻,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同時向他們展示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如講解世界貿易額和對外貿易額這兩個概念時,通過讓學生查找、分析近5年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的世界貿易額和對外貿易額,對數據進行橫向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貨物貿易在全球的占比及地位(排名第一),向學生展示我們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講解外貿依存度這個概念時,通過讓學生查找相關數據,計算近10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分析其變化趨勢及原因,使學生了解我國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刺激內需等政策的原因及成就,向學生展示我們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可以將第二篇章改成以講故事的形式來授課,以大航海開啟國際貿易為起點,向學生講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美國等一個個貿易霸主是如何出現又衰落,最后講述中國的崛起歷程。并讓學生對比中國的崛起之路和之前的霸主有什么不同,分析為什么我們走的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并在歷史中穿插講解相應的國際貿易理論,讓他們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講解貿易理論時,可以讓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全球各個國家的貿易分工及貿易利益,從而培養學生對國際局勢、各國貿易關系的觀察力,用唯物辯證法對全球貿易形勢作出判斷的能力。如讓學生運用絕對優勢理論分析我國進行對外貿易所能獲得的利益,以及對外貿易對國內人民生活的影響,使學生能夠從理論角度解析我國的貿易方針,胸懷天下,具有大局觀。
通過這兩個篇章的學習可以完成“論為本”的思政目標,幫助學生樹立道路自信。
2.實現“策為先”思政目標的方法路徑
第三篇章和第四篇章通過講解國際貿易政策措施和國際貿易的未來發展趨勢,使學生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合理運用政策,把握時代脈搏的基礎上做好本職工作。以往這兩部分內容的設計理論性較強,側重于國際貿易措施的含義和作用的講解,與國際貿易實務的結合不夠密切,需要學生自己去領悟如何將這些政策運用到實踐當中。
根據課程思政的需要,可以將第三篇章的每一個政策措施對國際貿易具體業務操作的影響進行實例講解,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大政方針及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指引學生永遠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如講解出口退稅時,讓學生通過商務部及稅務局的網站了解我國退稅政策的變化和目前的退稅情況,并結合國際形勢分析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從而理解各種貿易政策的意義和價值。
可以將第四篇章的展望國際貿易的未來發展趨勢與學生制訂職業規劃方案相結合,幫助學生把握時代脈搏,做好職業規劃,積極投身到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當中。
通過這兩個篇章的學習可以完成 “策為先”的思政目標,幫助學生樹立制度自信。
“國際貿易概論”整體來說是一門較為偏理論的課程,為了實現高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課程思政的需要,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和校企合作基地,采用“掌握一節知識、解決一些問題、進行一次實踐”的三位一體混合式教學策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同時強化其職業素質的培養。
“掌握一節知識”是指在每次課的課前,采用讀書指導法,指導學生通過觀看慕課,結合教材和其他學習資料對一些比較簡單的記憶性知識進行自學,然后完成超星學習通或職教云等信息化教學平臺上教師發布的相關測試題。“解決一些問題”是指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對學生做錯的題目進行講解、答疑;對重難點內容進行更加詳細的講解和強調;針對課堂內容設計問題,讓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網站查找資料,采用小組討論法,引導學生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一次實踐”是指在每次課的課后,采用任務驅動法和市場調研法,教師發布具體的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分小組對校企合作企業進行走訪調研,使他們真正掌握國際貿易概論相關知識在現實業務當中的運用。
如在學習技術性貿易壁壘這部分內容時,選取新冠疫情期間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口罩作為研究對象。課前,指導學生觀看紀錄片《口罩獵人》以及中國大學MOOC上相關的慕課,并完成教師在超星學習通等平臺發布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相關預習自測題。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自測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錯題、答疑、強調重難點,讓學生了解技術性貿易壁壘包含的范圍以及其隱蔽性、靈活性等特點;然后讓學生通過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政府部門網站及速賣通、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查找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或地區對口罩技術標準的不同規定,分小組討論這些國家的技術標準與我國技術標準的差異,及對我國口罩出口的影響。課后,讓學生分小組對校企合作企業進行走訪調研,了解口罩在實際出口業務中是否遭遇過技術性貿易壁壘,遭遇了怎樣的貿易壁壘,外貿公司是如何解決的等問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與同學的合作還是對企業的調研;無論是課堂上的討論提問還是課后幫助企業分析國際國內形勢,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和諧穩定的國際關系、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讓他們對于以后將要從事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讓他們深刻領悟了,無論是想獲得好的學習成績,還是取得好的工作業績,都要保持勤學苦練的學習態度,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混合式教學策略的實施可以完成“和為貴、學在前”的思政目標。[1-4]
因為國際貿易的涉外屬性,對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來說,上好“國際貿易概論”這一專業第一課,搞清楚為誰培養人,堅持中國道路、聚焦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故事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國際貿易概論”是一門政策性非常強的課程,也就意味著相關知識點變化較多較快,所以課程思政也需要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為新時代的中國培養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