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艷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鄭州 450064)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新冠疫情以來,國內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尤其農村地區,大量農產品滯銷,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在此背景下,通過科學合理的路徑帶動農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成為當下的重大問題。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直播帶貨也在興起,給農產品的銷售帶來了新的契機。2022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農產品直播帶貨健康發展”,農產品直播帶貨通過直播互動的方式拉近了買賣雙方的距離,很大程度地展示了農產品的真實性,助農直播帶貨成為熱門的渠道。本文通過探析農產品直播帶貨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出推動農產品直播帶貨健康發展的建議,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隨著直播平臺的多樣化,農產品直播帶貨可以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播,對農產品進行宣傳、推廣和銷售,實現消費者與產地的直接對接。農產品生產者通過平臺直觀展示農產品的特點和價格等,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從而達成交易。農產品直播帶貨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農產品與其他產品不同,由于產地和氣候的不同,導致農產品標準化不同,形狀大小、產品特點無法統一。直播帶貨,可以讓消費者通過視頻的方式體驗農產品的大小、產地、規格、價格、使用方式等問題,從而向消費者直觀展示。
直播帶貨通過平臺數據推廣,對于帶貨的主播們來說,不需要復雜的專業設備,只要用一部手機、手機支架、無線網絡等簡單的設備就可以進行直播展示。門檻低且方便,適合于農村地區的使用和推廣。
農產品直播帶貨可以由主播通過細致講解,在直播過程與消費者互動,通過與消費者的相互交流,解答消費者的疑問。主播可以結合消費者自己的需求,推銷合適的產品和規格,從而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達成交易。
農產品直播可以說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實現了農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在價格成本上更具有優勢。既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實際的優惠,又增強了價格優勢和消費者購買欲望。
傳統的農產品銷售:經過代理商收購,經銷商轉運,分銷商分級銷售。傳統農產品銷售環節多、運輸時間長、過程復雜,極容易導致農產品貨損率高,中間成本高。農產品直播帶貨打破傳統銷售模式,切實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對于鄉村來說,農產品直播帶貨的新模式發展,不僅減少了農產品銷售環節,還帶動了鄉村地區農產品加工產業和農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就業、優化了產業結構。通過直播帶貨的宣傳效應,農產品信息的推廣,將直播流量直接轉化為農產品銷量。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農民無法獲得消費者購買意向,農民通過直播平臺也獲得了消費者的建議,優化了農業資源配置,延伸了農產品產業鏈,從而影響農業種植結構。
國家多次提及互聯網平臺對農產品銷售助力作用,農產品直播帶貨帶動農村產業升級。很多地方政府將直播助農融入農村經濟發展。在直播帶貨的模式下,給縣域經濟帶來了活力,拓展了銷售新界面,帶來了農產品銷量,增加了農民收入。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直播帶貨的火熱,農產品直播帶貨的發展空間還很大,農民收入提升空間還很大。
農產品直播間,依托農產品產地,在消費者實時與主播互動過程中,通過主播介紹,讓消費者更加了解了當地農產品的特色,通過產地直銷可以讓消費者充分認識農產品產地,獲得消費者認可,增加當地農產品的價值,形成品牌效應,從而提高消費者的復購率。
當前農產品直播帶貨正值迅猛的發展期,給消費者和農民帶來諸多方便和利益的同時,農產品直播帶貨在其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影響了農產品直播帶貨的發展。
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直播助農的發展。第一,農村地區交通條件比較差,主要以公路運輸為主,交通方式比較單一,無法形成多種運輸方式的聯運。我國農產品生產的特點主要是生產分散、規?;潭鹊汀6医^大多數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強、上市時間集中、不易儲存、易腐爛,導致農產品的儲存、加工、周轉對物流和倉儲依賴程度高。農村地區偏遠且運輸不便,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經營風險。第二,農村地區存在倉儲條件差、物流基礎薄弱、物流成本高等問題。農產品對于新鮮度要求高,沒有完善的倉儲保鮮、包裝、物流轉運等環境的保障,極容易導致農產品包裝和運輸過程中造成腐爛,降低農產品新鮮度,導致農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出現腐爛和破損等情況。損害農產品本身的可信度,降低消費者信賴度。第三,網絡信息化水平低。農村地區網絡信息化程度低,導致很多的銷售信息、物流信息、儲運信息無法及時獲取。從而導致消費信息、物流信息、倉儲信息和資金信息之間缺乏協同,無法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體系。
農產品直播帶貨迅速發展的同時,在潛在利益驅使下滋生了諸多亂象。農產品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型營銷模式,其發展迅速、相應的市場監督體制未建立,缺乏行業監管,導致不良商家有機可乘。農產品標準的缺失,也讓農產品在生產、銷售和售后環節存在監管漏洞。目前的農產品直播帶貨監管主要是事后維權監管。發生質量問題以后,平臺通過約談、整改的方式對商家進行處理。消費者維權處理周期長,農產品質量問題舉證難,不能及時彌補消費者損失。同時隨著農產品直播銷量的擴大,監管難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在農產品直播過程中存在虛假宣傳、產品信息不齊全、刷單現象、忽視售后處理等問題。在諸多農產品帶貨過程中多起網紅帶貨翻車事件的發生,表明直播帶貨缺乏行業規范,標準缺失。
由于農產品直播帶貨門檻低,僅僅一部手機就可以滿足,給直播帶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農產品直播帶貨內容和形式上的不足,助農帶貨模式存在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首先,直播助農呈現的形式內容單一,缺乏創新,容易復制,不能彰顯地方特色。對于個體戶主播來說。模仿性太強,環節上大同小異,主要展示采摘和包裝環節。對消費者來說,極易造成審美疲勞,不能激發其購買欲望。其次,部分助農直播間直播內容不規范,直播間的部分人員與農民群體脫節,無法從產品本質上理解農產品特點,為了銷售過度地宣傳,采用夸張的標題和內容,極易引起消費者的反感。總體而言,農產品直播帶貨存在著內容同質化、功能相似性、直播流程固定化等弊端缺乏創意性,容易造成消費群體審美疲勞,難以維系直播間長期發展,不能形成品牌效應。
農產品紙幣帶貨能否持續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產品質量。只有高質量農產品才能獲得消費者認可和青睞??v觀整個直播帶貨平臺,主播向消費者展示的多為品質和色澤上乘的農產品,且部分農產品分級意識不強,包裝意識弱,無法形成特色化、標準化的農產品分級包裝,降低直播間農產品的帶貨品質。再加上有時宣傳展示的農產品和消費者實際收到的農產品,在品質上和形態上存在巨大差異,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破壞了消費者對農產品商家的信任感和認可度。農產品的季節性、上市時間的集中性造成了農產品直播間農產品種類的單一性。農產品的季節性,降低了復購率,不利于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持續性發展。
縱觀整個直播平臺,有些直播間人氣爆滿,有些直播間冷冷清清。爆滿的直播間多是網紅、網絡明星、專業直播團隊。很多農產品帶貨為了盡快銷售農產品,往往聘請網紅或者專業主播進行直播,需要投入的帶貨成本十分高昂,這就嚴重增加了農產品直播的成本,嚴重壓縮了農民的利潤空間。冷清的直播間,多是農民主體帶貨群體,專業水平低,難以推銷農產品,耗時耗力銷量少,也增加了農產品直播的成本。
農產品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發展,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要積極完善相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電商產業設施、倉儲物流保障設施建設,以政策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特別在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上,要不斷完善支持政策。扶持農產品在倉儲、轉運、包裝環節的配套設施建設,同時完善農村信息化、農產品冷鏈設施、倉儲保鮮技術,完善供應鏈金融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相關供應鏈體系。
首先,直播帶貨的健康持續發展,少不了制度的規范。想讓農產品直播帶貨持續發展給農民帶來實惠,必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圍繞直播帶貨出臺相關法律,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讓農產品直播帶貨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其次,要規范農產品直播環節虛假宣傳,在以次充好的治理上,定期、不定期抽查,專項行動治理農產品直播環節亂象。加強農產品售前抽檢,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再者,提高農產品直播的準入門檻,防止不良商家利用助農直播獲取高額利潤,損害農民利益。
在農產品直播銷售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數據對當地鄉村產業進行分析,建立相關配套產業,實現鄉村產業的深度發展。通過農產品種類梳理,挑選代表性的農產品,打造縣域經濟龍頭產品,打造品牌。拓展農產品深加工,讓農產品的包裝、加工在鄉村當地完成,以解決運輸難題。打造從生產、深加工、銷售、售后的全套產業化體系。
首先,加強農產品直播帶貨過程精細化才能持續保持農產品帶貨的發展活力。充分利用大數據對網絡直播帶貨中的熱銷農產品進行分析,選擇具有地域特色,消費者喜歡的農產品品種,并對農產品包裝進行創意設計,增加其附加值,提高消費者購買欲。其次,選取合適的主播,可以選取村干部、地區明星等特殊身份的人,對農產品的生產、采摘進行講解,幫助消費者選擇心儀產品和規格,增加消費者信任度。再者,加強服務管理,消費者下單以后,要進行嚴格的農產品篩選,保障品質,保障按時發貨,做好售后服務,帶給消費者良好的消費體驗。
想要獲得理想農產品直播效果,還需要更多專業直播人才的參與,直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知識水平影響著直播帶貨的效果,應加強農產品直播人才的培養工作。首先,開設專業的電商培訓班,幫助區域培養專業的直播帶貨人才,打造專業的縣域農產品直播團隊,成為縣域經濟的代言人。其次,吸引各類創新創業人才,通過政府人才引進,讓更多的優秀創業者來到本地進行創業,充分利用專業人才,形成農產品直播產業鏈,拓寬線上銷售渠道。再者,加強與高校的聯系,讓大學生志愿者和專家教授與本地農民創業團隊的結合,提高農民專業化水平。
在網絡直播發展熱潮中,農產品直播也搭上了新媒體直播的快車,打破了農產品的傳統銷售模式,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了農村產業升級,助力了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鮮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必然會面臨諸多問題,農產品直播也不例外,存在農村配套設施不完善、缺乏行業監管、直播內容和形式缺乏創新等一些問題,通過實施農村配套設施、農村產業升級等優化對策,引導農產品直播帶貨的健康發展,深度融合農村產業,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