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偉娟
現階段,整本書閱讀作為新穎的小學閱讀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閱讀素養、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師積極開展和落實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為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學生在對整本書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全面地了解書籍所應用的寫作手法,進而能夠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來完成閱讀。而且開展整本書閱讀對小學生的閱讀技能具有極高的要求,小學生只有在整本書閱讀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創新閱讀方法,才能更好地激發閱讀興趣,達到最好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整本書閱讀,能夠使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了解和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語言信息。而小學生正處于提升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他們能夠從書籍中找到自己喜好的語言表達方式,并且在日常的訓練中形成屬于自身的語言素養。同時,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語言信息以及語言表達方式還能夠應用到寫作之中,使學習到的語言信息逐漸深化,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對整本書進行閱讀時,會接觸和了解到不同的任務、事情,需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書籍中人物與人物、人物與事情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書籍所表達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會得到一定的訓練,想象力與創新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且,學生通過對整本書進行閱讀,能夠從全局出發對書籍的內容、關系進行分析,進而提升學生思維的全面性、整體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整本書閱讀,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開展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書籍所表達的內容,從而可以在閱讀文字中感受人物所傳遞的情感,從深層次去感受人物的悲歡,進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書籍之中,形成與作者、人物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情感更加豐富、思想更加深遠,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現階段,人們越來越重視小學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質量,需要不斷豐富和創新閱讀教學模式,而整本書閱讀在其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整本書閱讀在小學生看來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整本書或者一系列書籍的閱讀,進而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但在實際開展整本書閱讀時具有較大的難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不夠豐富,識字量與閱讀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很難依靠自己完成整本書的閱讀,進而無法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小學生也很難真正理解書籍中的內容與價值,無法達到閱讀教學的預期目標;第二,整本書閱讀活動并沒有融入課程設計之中,教師很難把握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開展狀態。教師如果注重整本書閱讀的開展,則會直接提升課程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如果教師不注重整本書閱讀的開展,則無法實現對學生的引導,學生非常容易陷入盲目讀書的狀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時需要明確當前的開展狀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否則很難發揮出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育價值。
為了更好地落實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需要教師從教材的內容出發,合理地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籍。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在開展教學時將所講的內容劃分為多個主題,然后引導學生對相應的主題進行思維發展訓練,與學生一起列出需要閱讀的書籍,并設置閱讀任務與閱讀目標,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整本書閱讀教學之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保障閱讀書籍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不會出現學生抵觸閱讀的現象,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效率與質量。
例如:在教學《快樂讀書吧》的內容時,教師可以以其為主題進行素材的挖掘,從而為學生科學、合理地推薦相應的書籍。教師可以以《開滿鮮花的小路》這一篇文章為出發點,在對文章進行講解后,趁著學生對文章還存有興趣的情況下,為學生推薦《七色花》這一本書。并且在學生閱讀這本書之前,引導學生對這個故事的內容、形式進行討論。同時,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這本書為什么叫作‘七色花’?‘七色花’代表著什么特殊的含義?”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夠快速地融入閱讀環境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主題,實現知識與思想的遷移,引導學生去閱讀與主題相關的書籍,進而達到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效果。
為了更好地落實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教師還需要科學地設置閱讀任務。現階段,許多小學生在實際進行閱讀時很難真正地投入閱讀情境之中,導致學生無法實現高效、高質的閱讀,只能夠停留在淺層閱讀環節。對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之前設置閱讀任務則顯得尤為重要,使學生能夠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深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閱讀的質量與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將整本書閱讀拓展到學生的課余時間,并且在向學生推薦書籍的同時,布置對應書籍的閱讀任務。比如學生在閱讀《童年》這一本書的時候,教師需要提前設置以下幾個任務:第一,在閱讀時需要對主人公經歷的事情以及主人公的具體性格特征進行梳理,并形成思維導圖;第二,將《童年》中自己感興趣的人物繪制成名片卡,并將與人物相關的內容記錄在名片卡上,從而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清晰地認識到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明白其成長的階段性、差異性特點,認清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上的異同。有的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了解人物的內心情感,有的學生卻只能夠停留在文字的敘述上。對此,教師需要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從學生的學習特點、閱讀能力等角度出發,創設不同的閱讀梯度,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梯度引導下逐漸理解書籍的內容與內在主旨。
例如:在教學《快樂讀書吧》的內容時,其中有一本書為《愿望的實現》,如果直接讓學生進行閱讀,不僅會增加學生的閱讀壓力、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會影響學生對這本書內在主旨的理解,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對此,教師可以根據《愿望的實現》這本書中的內容,為學生設置三個梯度:第一梯度,學生需要對書籍中的具體人物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并且能夠利用自己的話術將自己的認識與理解表述出來;第二梯度,學生需要借助書籍內容,分析書籍的內在主旨;第三梯度,學生需要從主旨出發延伸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之中,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對書籍進行評價。教師將學生整本書閱讀劃分為三個梯度,使不同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學生達到不同的高度,既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使學生在鼓勵中獲得成長。
為了更好地落實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還需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整本書閱讀中的引導作用。因為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都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閱讀能力、閱讀素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常常會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會影響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效率與質量。面對這一狀況,教師的引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幫助其解決各種困惑。并且通過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探究能力、閱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四大名著整本書閱讀時,既要向其推薦適合他們這一年齡段閱讀的《西游記》《水滸傳》等版本,又要對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進行解決,對其中的經典章節進行領讀。對閱讀難度較大的章節進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找到閱讀突破口,并總結出符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班級中進行范讀,進而激發其他學生的閱讀興趣,降低學生的閱讀恐懼感、閱讀畏難情緒等,使學生能夠更加自然、流暢地閱讀書籍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加深學生對書籍內容的理解,從而真正達到開展整本書閱讀的目標。
為了更好地落實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做好批注,從而使學生在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加深對書籍內容的理解。閱讀是一項需要保持思維活躍的活動,在讀到不同章節、不同語段時大腦中都會產生不同的思想,如:這段話的內涵是什么?主人公為什么要這么做?作者最終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是什么?而這種思想轉瞬即逝,對此教師需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在閱讀到重要的知識時做好批注。通過批注的方式,保證學生時刻在思考,從而更好地感受書籍的主旨,同時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推薦《吹牛大王歷險記》這本書后,學生在閱讀時常常會出現疑問,比如:“吹牛大王是如何通過拉自己的辮子將自己拖出沼澤的?”當學生出現疑問時,則可以指導學生在這一部分做好批注,并將自己的疑惑列在旁邊。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有效把控整本書的內容,每次在閱讀時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從而對書籍中的內容有更為深層次的認識,進而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效果。
通常情況下,整本書閱讀要比短篇閱讀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接收學生閱讀短篇文章的閱讀成果與想法,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但整本書閱讀的時間較長,教師往往將其作為課外讀物,很少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檢驗,以至于很難及時地發現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取得的收獲。面對這一情況,教師還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成果,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幫助學生總結經驗,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高。
例如:在教學《快樂讀書吧》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其中有一本《一起長大的玩具》的書籍,學生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后,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從本書中獲得了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開展閱讀等。在了解到學生只閱讀正文部分,而忽視目錄部分后,教師提出自己對這種整本書閱讀方式的看法:“同學們,目錄承載著文章的脈絡,了解目錄能夠幫助我們在閱讀時不會脫離書籍方向;插圖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人物之間的關系,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人物之間的情感連接。所以,大家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需要關注書籍中的每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對文章的理解。”教師關注學生的閱讀成果以及反饋,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明確的學習意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整本書閱讀。
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時,教師不能單一地引導學生閱讀書籍,還需要積極組織和落實閱讀實踐活動:第一,開展閱讀主題活動。教師與學生一起制訂閱讀實踐計劃,積極參與閱讀主題活動,在主題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最近讀的書籍名稱、書籍內容、書籍主旨以及自己從中取得的收獲,同時分享自己的“好書”,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更加豐富的書籍;第二,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教師可以以書籍為主題,開展游戲活動、話劇表演等,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書籍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開展《獅子爸爸的茶會》整本書閱讀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提高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由學生扮演獅子爸爸與小獅子,并以他們的口吻將故事表演出來。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在班級中營造活躍的閱讀氛圍,又能夠達到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目標。
為了更好地落實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現對整本書閱讀的優化。第一,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網絡中蘊含著豐富、多樣的電子圖書,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選擇進行線上閱讀或者線下閱讀。線上閱讀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書籍,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其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完成整本書閱讀活動;第二,互聯網能夠加深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可以在線上閱讀后,通過線上平臺與其他學生分享閱讀感受,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微信、QQ等方式與其他學生一起交流最近閱讀的書籍,以及閱讀后的感悟等。或者借助互聯網平臺記錄自己閱讀書籍后的所思所想以及自己的閱讀困難,在網絡平臺上尋求教師或者其他同學的幫助,實現從多個方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好地彰顯整本書閱讀的價值。
為了更好地落實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還需要不斷完善閱讀教學評價體系。教師需要堅持多元化的閱讀評價標準,既要包含學生的閱讀完成速度、完成質量,又要包含學生的閱讀方式、閱讀習慣等,實現多方面對學生整本書閱讀行為的點評,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與認可,尤其想要得到教師的關注,這也是對小學生努力學習的鼓勵。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善于了解和發現學生的優點,不要吝嗇對學生的夸獎,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
例如:在開展《了不起的狐貍爸爸》整本書閱讀時,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對學生的閱讀行為進行評價,既要評價學生的課內閱讀表現,又要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評價;既要指出一定的不足,又要關注到學生的成長。閱讀教學評價體系要保持一定的客觀性,同時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使其能夠保持閱讀的積極性,從而更加虛心地接受自己的不足,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積極落實和應用整本書閱讀模式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以及人才培養的要求。對此,需要教師從合理推薦閱讀書籍、科學設置閱讀任務、有效開展梯度閱讀、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做好閱讀批注、關注學生的閱讀成果與反饋、積極開展閱讀實踐活動、有效利用互聯網優化閱讀以及完善閱讀教學評價體系等多個角度出發,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