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苒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 商丘 476100)
良性甲狀腺結節為臨床高發病,在我國部分地區發病率可高達70%左右,且呈上升趨勢發展,女性群體患病數量明顯高于男性[1]。良性甲狀腺結節能夠隨著患病時間延長緩慢增長,對周圍神經組織造成壓迫,同時增加了癌變的風險[2]。手術治療能夠有效去除甲狀腺結節,但由于甲狀腺生理位置特殊,手術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傷,部分甲狀腺結節直徑相對較小的患者更傾向于無創治療[3]。由于良性甲狀腺結節增長速度較慢,癥狀不明顯,一般情況下能夠得到控制。相關研究顯示[4],左甲狀腺激素能夠通過調節患者體內激素水平發揮抑制甲狀腺結節生長的作用,但長期常規劑量應用易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本研究旨在探討小劑量左甲狀腺激素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對患者結節大小、內分泌代謝指標及抗氧化應激能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20 年1 月至2022 年2月收治的98 例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n=49) 和觀察組(n=49)。對照組男19 例,女30 例;年齡32~56 歲,平均年齡(44.42±2.52)歲;病程1~9 個月,平均病程(4.36±0.67)個月;結節最大直徑1.0~2.2 cm,平均直徑(1.65±0.31)cm。觀察組男20 例,女29 例;年齡33~57 歲,平均年齡(44.65±2.63)歲;病程1~9個月,平均病程(4.43±0.64)個月;結節最大直徑1.1~2.1 cm,平均直徑(1.62±0.33)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20-10-Zt084)。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2018 年發表的中國超聲醫學雜志中良性甲狀腺結節診斷標準[5];結節直徑均<10 cm;無頸部放療史;患者思維正常,意識清醒;患者自愿參加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處于妊娠或哺乳期;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無法正常溝通;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劑量左甲狀腺素鈉片(國藥準字H20000286)治療,早餐后口服,50μg/次,1 次/d。觀察組給予小劑量左甲狀腺素鈉片治療,早餐后口服,12.5 μg/次,1 次/d,2 周后無明顯不良反應增加至25 μg/次,1 次/d。3 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服用4 個療程。每3 個月對兩組患者的促甲狀腺激素(TSH)等甲功指標、甲狀腺結節大小及不良反應進行監測,適當調整藥物劑量。
1.4 觀察指標 (1)甲狀腺結節大小:使用超聲診斷儀準確測量治療前后患者甲狀腺體積、甲狀腺最大結節橫截面直徑、甲狀腺結節體積和小結節直徑。(2)甲功指標:于治療前后分別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6 ml,電化學發光法檢測TSH、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水平。(3)抗氧化應激能力: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7 ml,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量血清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還原酶(GR)及γ-谷氨酰轉移酶(γ-GT)水平。(4)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如失眠、嘔吐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甲狀腺結節大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甲狀腺體積、甲狀腺結節體積、最大結節衡截面直徑和小結節直徑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甲狀腺體積、最大結節衡截面直徑、甲狀腺結節體積和小結節直徑水平均降低(P<0.05),但兩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甲狀腺結節大小比較()

表1 兩組甲狀腺結節大小比較()
注:組內干預前后比較,*P<0.05。
?
2.2 兩組內分泌代謝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TSH、FT3、FT4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SH、FT3、FT4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內分泌代謝指標比較()

表2 兩組內分泌代謝指標比較()
注:組內干預前后比較,*P<0.05。
?
2.3 兩組抗氧化應激能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GSH、GPx、GR 和γ-G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GSH、GR 水平均升高,GPx、γ-GT 水平均降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抗氧化應激能力比較()

表3 兩組抗氧化應激能力比較()
注:組內干預前后比較,*P<0.05。
?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出現失眠2 例,嘔吐1 例,腹瀉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16%(4/49);觀察組出現失眠1 例,嘔吐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8%(2/49)。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碘元素攝入量異常、炎癥反應、病毒感染或甲狀腺退行性病變等因素可引發不同程度的甲狀腺結節[6]。早期甲狀腺結節可通過相關影像檢查診斷出結節的性質,良性結節通常以多個的形式出現,部分患者也可出現單發情況,且單發結節的惡化率相對較高[7~8],需及時做出干預。甲狀腺參與調節全身的能量代謝,出現結節后會導致機體甲狀腺激素分泌水平紊亂[9~10]。左甲狀腺激素為臨床上對甲狀腺激素有明顯調節作用的藥物之一,為甲狀腺結節非手術治療的重要方式,其能夠參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控制甲狀腺組織增殖速度,縮小結節體積,減輕結節對周圍神經血管的壓迫,降低癌變率。有研究顯示,常規劑量左甲狀腺激素長期治療對絕經后女性患者骨代謝存在不利影響,需長期隨訪觀察[11]。因此,臨床需探討左甲狀腺激素的安全使用劑量。
受各種原因影響,患者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異常減少,經體內反饋機制調節后TSH 水平持續增長,TSH 與受體結合后能夠刺激機體釋放出大量游離甲狀腺素,導致甲狀腺對碘元素過度攝取,引發甲狀腺濾泡細胞異常增殖,表現為甲狀腺結節增大[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甲狀腺體積、甲狀腺最大結節橫截面直徑、甲狀腺結節體積和小結節直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小劑量左甲狀腺激素能夠達到常規劑量左甲狀腺激素的治療效果,控制甲狀腺結節大小。左甲狀腺激素所含成分與機體自然合成的甲狀腺素相似,長期小劑量服用能夠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彌補機體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狀態,發揮甲狀腺激素功能,經機體反饋調節作用刺激TSH 含量下降,抑制甲狀腺濾泡細胞過度增殖、分化,有效控制患者甲狀腺結節大小[13]。
甲狀腺功能主要為分泌甲狀腺激素,能夠參與調節機體內分泌代謝活動,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甲狀腺功能受到抑制,導致機體內分泌代謝指標異常。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TSH、FT3 和FT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采用小劑量左甲狀腺激素治療對患者甲狀腺功能無較大影響,效果與常規劑量左甲狀腺激素治療相當。受疾病影響,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現恐懼、緊張等心理問題,導致機體由下丘腦、垂體構成的神經內分泌系統處于亢奮狀態,從而引發機體內分泌代謝指標紊亂。左甲狀腺激素與機體內源性甲狀腺激素屬于同分異構體,可發揮類甲狀腺激素功能,通過激素反饋調節作用,有效調節機體內TSH 的合成和分泌,促使甲狀腺濾泡細胞生長水平恢復正常,控制甲狀腺恢復正常體積,恢復甲狀腺功能[14]。
相關研究發現[15],機體氧化應激反應與細胞衰老、損傷、癌變等變化關系密切,且組織細胞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能夠產生一系列活性氧簇,在不斷積累過程中可引發甲狀腺功能異常,從而出現結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GSH、GPx、GR、γ-G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小劑量左甲狀腺激素對患者抗氧化應激能力的改善效果與常規劑量左甲狀腺激素療效相當。左甲狀腺激素能夠調節甲狀腺功能,使患者甲狀腺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維持正常的代謝水平,控制基礎代謝率,降低機體耗氧量,減少活性氧簇在體內的積累量,減輕細胞受損程度,使相關指標恢復正常,從而提高機體抗氧化應激水平。此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提示采用小劑量左甲狀腺激素治療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綜上所述,小劑量左甲狀腺激素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有明顯療效,能夠有效縮小患者甲狀腺結節大小,調節患者抗氧化應激能力,對甲狀腺功能無較大影響,且不良反應少,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