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課題聚焦于當今全媒體時代下,洛八辦在打造數字紀念館建設中出現的多媒融合技術不夠完善、數字化建設體系不健全、IP形象及文創設計傳承創新不足等現狀。通過運用全媒體概念、現代設計思維、數字化多元記錄、數碼媒體技術等對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進行數字紀念館重新定義與完善建設與改造,力在實現文化教育資源廣泛交流與承源,傳播發揚紅色精神、根植紅色記憶,實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完善洛八辦紀念館數字化建設為今后紅色文化數字化傳承保護與發展指引方向,同時為推動中原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經濟發展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全媒體;數字紀念館;紅色文化;洛八辦
【中圖分類號】G268.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26-0090-04
一、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的發展現狀
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紀念館位于洛陽老城區南關貼郭巷街40、50、51號院內,后改為九都東路222號的南大門。是于1938年10月黨中央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抵制國民黨反動派的投降賣國主義路線,中共中央決定由軍委統戰部負責人劉向三負責到洛陽建立辦事處。在經與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談判后建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駐洛辦事處”簡稱“洛八辦”。該辦事處位于坐北朝南的宅院中,占地面積共4388平方米,擁有房屋129間、珍藏文物459件。它是我黨領導下八路軍、新四軍在全國設立的四個辦事處之一。
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紀念館是在原來舊址基礎上進行改造建立的,展示近現代革命史的專題性紀念館。實地展館內分三部分區域展示,分別是:基本陳列區、臨時展覽區和舊址復原區。基本陳列區共有六個展廳,展廳內以文字、照片、文物等結合的形式,系統地介紹了八路軍辦事處各個歷史時期的情況。部分展廳設置有視聽展區,主要播放影像資料。臨時展廳區目前有三大板塊內容:黨風楷模劉少奇、碧血長空——抗日空戰專題展和隱蔽戰線的傳奇。該展廳主要讓參觀民眾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從而加強紅色革命教育。舊址復原展廳共有六處,分別是:南園廣場水井、警衛排、救亡室、劉少奇住室、電臺室和處長室。該展廳將過去舊址復原,真實還原相關歷史文物。讓參觀者更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一)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的價值體現
隨著國家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進入嶄新的5G時代。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呈現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生產方式和教育方式。但接踵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人們面對多元的生活方式所呈現出心態的浮躁性,越來越多的人缺乏勇敢奮斗的精神。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講到“少年強則中國強”。外來文化的沖擊,紅色歷史文化教育的缺失,正在逐步侵蝕青年和青少年一代的思想。讓當代青年、青少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紀念館是在1985年建立并成為專題性革命紀念館,其舊址于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被命名為“第一批河南省紅色教育基地”,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可見國家對紅色歷史文化、紅色精神教育的重視。現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紀念館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宣傳作用。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紀念館建設,成為當地中小學的學習參觀教育基地,每學年當地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前來到訪參觀學習,館內珍藏抗日戰爭時期藏品、影像資料對宣傳愛國主義、紅色精神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各地旅游參觀者也會到訪參觀學習,同時該館還設立了黨課學習內容,對充實黨員與群眾的思想起到了積極作用。
2.它是位于洛陽市區首個紅色旅游景區,為洛陽旅游業發展掀起新的紅色浪潮。它是洛陽市區的首個以抗日背景下的紅色主題性紀念館。設計與建立好該紀念館能夠實現與其他歷史文化景區聯動,將中原傳統歷史文化與紅色文化融合,打造全新的多元文化主題旅游生態鏈。
3.它是清代洛陽四大家族之一莊家大院的一部分。館內建筑為磚木結構,用料考究,工藝精湛。紀念館保留了該院子的建筑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對清末舊居古建筑提供了一定的宣傳與研究價值。
(二)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在紅色文化傳承發展中取得成果與不足
1.實地紀念館的數字化與互動體驗建設。館內部分展廳建立了數字影像與情景化互動體驗設計。例如在展館第六展廳里,左邊設計了情景化互動裝置,參觀者只要用手按下開關,就可以通過紅色大門看到里面的影像資料。舊址復原展區,保留原始辦事處陳設模樣,還原現場使學習訪問者有親臨其境的現場感。例如在救亡室和電臺室根據當時情境進行了布置。
2.進行了互聯網端紀念館的網站建設,可以讓更多人了解紀念館歷史。互聯網網站設計規劃布局較清晰,有統一的主題色系,每個區域劃分較清晰。同時加入了VR全景展示模塊。
3.進行了公眾號的建設和語音導游設計,方便參觀造訪與學習。以上建設成果對紀念館宣傳起到了積極作用。
4.結合實際調研發現,目前該紀念館已經完成的建設有:實地紀念館的數字化建設與互動設計、互聯網端紀念館的網站設計與VR設計、手機端公眾號建設。存在的具體問題有:①網站建設相對來說比較傳統,VR建設互動體驗感不足;②沒有完整的動態宣傳片制作與宣傳;③缺少移動端APP設計;④紅色文創產品設計感弱,設計內容單一,缺乏整體性;⑤缺少該紀念館整體視覺IP形象設計。
二、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的數字紀念館的設計與應用研究
經實地調研,對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的數字化建設現狀所存在的問題,應從三個方面完善設計與應用:互聯網端;移動電信端和數字IP宣傳與應用。具體完善設計方案如圖所示(圖1)。
(一)網頁端數字紀念館的改良設計
該紀念館分為7個展廳,經調研分析該紀念館網站建設的優點:有統一色彩標準和網頁字體和頁面規范,頁面信息架構清晰明確。需改進部分:VR全景展示內容缺乏影像資料、互動知識性與趣味性。
1.入口頁面設計內容的改良
VR實景入口進入的同時應該加入語音導航與講解內容,讓參觀者更能清晰理解該展館的布局。在VR全景頁面加入語音導航和導游功能選項。
2.序廳和七個展廳的線上VR全景頁面存在問題及改良
序廳在線上VR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該廳作為序廳,應是對該展館的總體梗概介紹部分為主,調研發現該廳VR設計缺少對展館影像資料和語音講解互動功能設置。
改良內容:應在線上VR實景中設置相關介紹該展館歷史影像資料、語音講解等模塊選項。例如設計互動點擊按鈕,可對整體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的建立歷史發展做詳細梗概介紹。
七個線上展廳共同問題:①VR展廳缺乏參與者的互動性。②紅色文物展品缺少詳細直觀的展示與介紹。③沒有較好地運用攝影攝像及數字技術構建VR平臺。例如點擊VR全景里的數字展臺部分無互動回應,減少了線上參觀者的一種視覺體驗感。應該進行相關互動按鈕選擇,實現線下與線上同步。優化改良內容:①VR展廳加入AR互動體驗模塊選擇。例如:加入該展廳AR語音講解模塊。讓參觀者更能系統了解該展廳主要展覽的內容。②優化紅色文物展示模塊。將紅色文物展示模塊加入VR展示模塊中。例如:點擊文物就會出現該文物的三維展示模型,參觀者可以直觀感受該文物詳細外觀,還可以加入該展品的歷史資料影像視頻內容。③植入互動游戲模塊。設計一些有趣的互動小游戲模塊。例如給文物上色游戲,參觀者在了解文物的同時增加了互動性和趣味性,寓教于樂。
(二)移動手機端“洛八辦”數字紀念館APP設計
建立完善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的手機端設計,是實現除互聯網端外,一平多端的數字化智慧化宣傳教育平臺。紀念館APP手機端設計分為4個流程設計實施:
1.LOGO和ICON設計和主題色、字體規范設計
LOGO設計風格為簡約的扁平化設計。主色調選擇國民革命第十八軍團軍旗色系紅色和藍色。ICON也同樣選擇簡約設計,主題色為藍色,使導航清晰簡約明了。
2.信息架構設計
信息架構共分為五大模塊進行設計:VR導游、文創集市、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紅色預約和互動交流平臺。VR導游模塊進入后為手機端的VR參觀旅游畫面;文創集市主要是針對館內藏品的文創設計及售賣平臺,參觀用戶可以進行線上購買;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主要是針對該展館內藏品資料進行數字化保護;紅色預約主要針對參觀者預約和紅色文化學習預約的入口,方面用戶提前預知展館開放時間提前預約;互動交流平臺主要是線上或者線下參觀者對展館的一些參觀感悟的發表、互動包括一些建議(圖2)。
3.低保真與高保真界面設計與展示效果
完成APP的界面低保真與高保真設計,如圖3。
4.互動體驗設計
完成互動體驗設計,例如在VR導游中加入互動體驗設計,如圖4。
5.“洛八辦”紀念館APP最終設計效果展示
通過調研梳理到APP定位、主題色、LOGO和ICON設計、信息架構、草稿設計、低保真和高保真設計、互動設計,完成對手機端“洛八辦”數字紀念館APP建設,如圖5為最終設計效果展示。
(三)數字IP形象及文創周邊產品設計應用
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展館沒有數字IP形象設計,文創產品設計種類少且設計感較弱,沒有深入挖掘該展館形象與藏品特點進行設計,在展館官網上僅有五種文創周邊產品在售賣。美觀性與實用性較弱。重新對該展館進行數字IP形象設計和文創周邊產品設計。
1.數字IP形象設計
在調研中發現八路軍駐洛辦事處南院有一口水井,該水井是展館具有標志性的建筑。它是清末洛陽四大家族之一莊家宅院的水井,修建早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前后。它在1942年辦事處緊急撤離時,工作人員將不便攜帶的生活用品及徽章投入該井中,對當時保護敵后工作者安全撤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該展館實際考察,提取了該展館的具有特點的標志性建筑和人物形象進行IP形象設計(圖6)。
2.文創周邊產品設計
對宣傳、抗日和通訊員三個IP形象進行了文創周邊設計。動態表情包設計,發掘大眾喜聞樂見的使用與傳播途徑,將IP形象設計為趣味可愛的動態表情包,通過手機端在大眾日常生活娛樂中植入紅色精神傳播(圖7)。
根據館內120余種藏品,挑選具有代表性的藏品進行了文創周邊設計,將設計與功能統一(圖8)。
三、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的
數字紀念館建設的傳播應用價值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通過數字紀念館建設改變傳統線下參觀學習模式。將線上與線下有機統一,線上通過多端融合打造全媒體新模式,輔助線下完成深度參觀與學習。它的傳播應用價值有三方面:
第一,紅色歷史文化數字化傳承保護的價值
展館內存有歷史史料與藏品共計459件,其中藏品有120余件。關于對藏品的保護過程中一些紙類藏品在隨著年代更迭而逐漸被腐蝕發黃。傳統的保護措施已經不能夠完全保護這些重要的藏品。通過數字技術將這些重要的藏品轉化為數據庫,解決了保護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數字化傳承與保護讓大眾更清晰直觀地感受到藏品的細節魅力,同時也提高了紀念館對展品的管理工作效率。關于紀念館的歷史淵源與發展歷程,我們運用數字影像技術通過模擬表演、拍攝等方式完成歷史影像資料的數字化傳承,為大眾造訪學習提供了生動的數字影像資料。
第二,紅色文化精神的教育與宣傳價值
傳統媒體教育與宣傳途徑單一且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人們對于汲取知識的需求。建立完善的數字紀念館體系,從互聯網端到移動手機端實現多媒融合途徑,使紅色文化教育形式多元化。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實現紅色精神與紅色文化滲透,由傳統“教與學”模式轉變為“自主學習”“有目的探究學習”模式。多媒體平臺、多途徑融合發展有效促進了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的教育與宣傳作用。
第三,促進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經濟發展產生附加值
線下與線上聯動模式與多媒融合發展打造全新完善的數字紀念館體系,數字IP形象與文創產品設計帶動了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實現數字化傳承與保護的同時推動中原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丹,趙光付.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的歷史作用及其時代價值探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報,2021,40(10):1-4.
[2]黃飛帆,劉文佳.歷史性城市景觀視角下洛八辦舊址核心價值解讀[J].住區,2022(05):92-98.
[3]文明,石羽.建黨百年 瞬間凝眸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J].行政科學論壇,2021,8(05):2+65.
[4]徐貝.虛擬現實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與發展[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3(02):76-79.
[5]姜夏旺,李潔,張盛恒.紅色文化博物館文創IP構建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09):93-94.
[6]賽貴濤,楊田喜.數字化背景下革命紀念館文化展示傳播路徑探究[J].大眾文藝,2021(19):219-220.
[7]姜夏旺,李潔,張盛恒.紅色文化博物館文創IP構建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09):93-94.
[8]陳明霞,王麗,吳奇,等.全媒體背景下四川紅色文化的數字化傳播[J].中國地市報人,2022(12):44-47.
作者簡介:
劉緒(1986-),女,漢族,河南洛陽人,碩士,副教授,鄭州西亞斯學院產學研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數碼媒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