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偉
據可靠研究表明:人類在4~12 歲這個年齡階段對語言的理解與運用最為活躍。因此,幼兒園和家長對學齡前階段的幼兒語言培養十分重視,在幼兒園開展豐富多樣的戲劇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對表演的興趣,鍛煉幼兒語言表達的主動性,還可以幫助幼兒在戲劇活動所講述的情節里體驗人物、體驗環境,促進語言能力的綜合發展。本文從實際出發,分析幼兒園戲劇活動案例,探究戲劇活動對大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
我國在近20 年,逐步將舞臺戲劇表演的方法、技巧運用到了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組織幼兒進行戲劇游戲、角色扮演、場景模擬、兒童短劇表演等活動,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表現力、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這種戲劇和教育的融合是戲劇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幼兒園活動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3~6 歲的學齡前階段,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尤其對于處在大班階段的幼兒來說即將升入小學,其語言培養更需要側重語言的理解和分析,教育戲劇是通過生動有趣的戲劇活動,讓幼兒參與其中,來表現人物關系和臺詞語言,學習更為復雜的語言內容,這恰好符合大班幼兒的發展需要。
幼兒戲劇的特點包括戲劇活動極富游戲性、戲劇沖突單純有趣、戲劇語言形象化等。這些特點和教育相結合,可以讓幼兒更加主動地參與。同時,教育戲劇活動生活化的主題可以讓幼兒更好地提升認知能力,豐富的戲劇內容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且幼兒戲劇活動所創設的模擬環境也讓幼兒更加喜愛。多種形式的幼兒戲劇活動,不僅可以帶領幼兒在戲劇所創設的環境里進行人物體驗、環境體驗,更能在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上起到促進作用。
大班幼兒戲劇活動側重對幼兒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的發展,也是我們研究的目標,結合大班幼兒表演游戲活動《被窩大冒險》案例,分析如何利用戲劇表演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表演游戲活動《被窩大冒險》,依據幼兒故事改編,該故事講述了姐姐帶著弟弟妹妹,通過鍛煉自己的膽量使自己得到成長,并且最后學會獨立睡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害怕黑暗的困難、害怕一個人去關燈的困難、晚上睡不著又害怕上廁所的困難、不敢去房間角落里拿玩具的困難。面對這些困難,他們披上了被子,通過想象力,把被窩想象成了潛水艇,又想象成了北極冰屋,最后又把被窩想象成了袋鼠媽媽的袋子。現實生活中,很多幼兒在面對困難的時候,總是想推脫責任,讓其他人來面對。但在這個故事中,三個孩子中年齡最大的姐姐,她想出一起去面對困難的方法,當他們三個互為彼此地依靠后,他們都鼓起了勇氣,選擇勇敢面對恐懼。最后這三個孩子通過采取集體行動,運用了想象和游戲的方法來消除恐懼,完成了獨立睡眠的成長。
在這個幼兒故事里,想象力和游戲性都很強,雖然故事內容是三個小朋友之間的對話,但是故事當中有探險的情節,同時還有北極冰屋這一新鮮的元素,在開展游戲活動時,這些內容都激發了幼兒教師和幼兒創造角色的欲望,最終通過師生討論增加一些旁白和角色,并結合課堂需要擴充游戲情節。最終讓幼兒在充滿游戲性的場景里表演,并從中感受和想象,學會面對成長中的困難時能夠獨立應對處理,同時學會獨立分床入睡。
幼兒園大班表演游戲《被窩大冒險》的活動以故事內容作為主要依據,依據大班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設計,通過戲劇角色表演活動,讓幼兒主動地去模仿人物,豐富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培養幼兒在社會生活環境中的語言表達;同時通過表演這種形式積極主動地和同伴交流,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以學會獨立面對困難作為此節表演活動課的主要活動目標。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第一步,為幼兒播放游戲視頻,跟幼兒互動討論,視頻里的角色是怎么演的?如果讓我們來扮演要怎么演?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姐姐、弟弟、妹妹分別是什么樣的性格?他們說話時的語氣、表情、動作是怎么樣的?為幼兒示范如何表演每一個角色,并帶領幼兒進行第一次的表演游戲。第二步,回顧上次游戲,為了避免第一次表演中出現的問題再次出現,跟幼兒共同探討剛才的表演有什么問題,并對仍有疑問的幼兒進行講解和指導。第三步,幼兒開始游戲,教師作為觀察者,記錄這次游戲中幼兒的語言表達以及幼兒之間是如何溝通合作的。
以大班幼兒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筆者在幼兒園進行調研,發現在表演游戲活動中,更加側重的是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體驗戲劇表演,通過故事情節以及環境烘托使幼兒能夠與表演游戲中的人物產生共情,并積極地去跟其他同伴合作完成表演游戲的任務。在完成角色扮演任務時,老師帶領幼兒,通過戲劇角色表演活動,讓幼兒主動地去模仿人物,豐富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培養幼兒在社會生活環境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表演這種形式積極主動地和同伴交流,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教學活動內容結束后,老師會帶領幼兒回顧剛剛的表演游戲,一方面使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加深,另一方面在復述的過程中鍛煉幼兒自主表達的能力,在這個活動環節中,通過回憶來激發幼兒的表達意愿,從而培養大班幼兒進行語言表達的積極性,通過描述、復述鍛煉了幼兒語言的組織能力及應變能力。最后一個環節,要求幼兒把今天表演游戲中的角色臺詞和動作記牢,回家表演給自己的父母看,并告訴父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誰、在故事中面對困難時是如何變勇敢的,并把父母對你表演的反饋在下節課告訴老師和其他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鍛煉了幼兒在和家長相處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整個教育戲劇活動過程始終圍繞著如何培養幼兒主動表達的能力、語言組織的能力、語言學習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來開展。
在幼兒園開展的兒童劇表演,與幼兒表演游戲活動最大的區別在于活動呈現的方式不同。在課堂開展的戲劇活動中,往往選擇更加重視幼兒體驗的情景式教學,給幼兒更好的體驗環境,在較為放松的環境下表演。而開展兒童劇排演則更加重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形體動作和舞臺表現力,對表演者的要求很高。
《皇帝的新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為了觀察大班幼兒是否能夠完成此類舞臺表演,筆者與幼兒園相關負責人溝通交流,決定把這部兒童劇的排練演出作為大班期末匯報演出的內容,我們共同探討三個問題,第一,兒童劇表演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是否有難度?第二,兒童劇排演是否能夠提升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三,大班幼兒是否喜歡舞臺表演?
通過和幼兒園大班教師的溝通以及對大班幼兒的觀察,發現大班幼兒在熟悉的教室進行表演訓練時,能夠以放松的心態與老師及同伴交流,但是一旦讓其在舞臺上進行表演,他們就會有所抵觸或者無法控制自己的緊張焦慮情緒;同時大班幼兒的肢體表現力、表情控制、語言表達都有所欠缺;大班幼兒雖然有一些對表演的抵觸,但絕大多數在跟班訓練一段時間后,都能較好地適應這種環境。
針對大班幼兒適應能力弱、表演能力欠缺的問題,筆者與幼兒園大班老師一起討論開展戲劇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其表示在幼兒平時開展的游戲活動,多為基礎的表演體驗活動,通過簡單的游戲、互動、情景表演等活動內容,讓大班幼兒找到表演的狀態。在整個戲劇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師幼互動、幼幼互動,通過老師帶領,熟悉活動中的角色和故事情節,在活動中幼兒模仿老師,訓練用不同人物的聲音、不同角色的情緒進行表演。通過我們的觀察,在戲劇活動課堂上,大班幼兒能夠比平時更愛表達、更愿意跟其他同伴合作表演,在幼兒熟悉的環境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肢體表現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舞臺表演訓練階段,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在擁有較為穩定的情緒狀態時,完全可以把所學的內容表現出來,絕大多數大班幼兒都能夠很好地進行人物表演,在語言、動作、表情的表現上都能夠達到較為自然真實的狀態。在訓練大班幼兒的人物情感表達時,幼兒能夠精準把握教師在表演指導時的人物狀態,大班幼兒的共情能力在戲劇表演活動中也有所發揮。經過一段時間的舞臺表演訓練,大班幼兒從最初的抵觸上臺變成了所有人都會積極踴躍地來到彩排現場,這個結果一方面是老師們的努力,另一方面由于幼兒戲劇表演具有活潑有趣的內容以及豐富的人物關系,能夠吸引到幼兒,這才使得幼兒戲劇表演活動的開展得以順利進行,大班兒童劇展演作品《皇帝的新衣》最終順利完成演出。由此可見,在幼兒園教學環境中,只要給幼兒鋪設一個能讓其快速融入的課堂環境,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在戲劇教育活動中的提升是顯著的。
本研究以大班幼兒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深入幼兒園展開實踐,發現幼兒表演游戲是將戲劇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旨在讓幼兒在課堂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的也是幼兒的主體性,通過和幼兒共同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表演環境,讓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下心情愉悅地進行體驗,除此之外,戲劇活動也非常重視合作,這有利于幼兒養成和他人協作的好習慣。而在兒童劇排演部分,則是以鍛煉幼兒主動表達能力為主,在舞臺上的幼兒通過展示訓練成果,獲得認可進而收獲自信,經過兒童劇排演的幼兒,也能夠在生活中更加勇敢地去表現自己。
通過上述對大班幼兒表演游戲和戲劇排演的研究,可以得出在幼兒開展戲劇活動,能夠促進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同時也會提升幼兒的傾聽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綜合素質提升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