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彬
實踐證明,干部只有通過多崗位鍛煉,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升,這也是提升聯合作戰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隨著現代戰爭形態的不斷演變,單線成長模式、單一發展路徑培養起來的軍官已不再能夠滿足聯合作戰需要,具有多個軍兵種多個崗位多個專業任職經歷的軍官必然地成了部隊備戰打仗和轉型發展的“香餑餑”。但從目前軍官交流工作實際看,還存在一些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比如有的是單位不想放,不放的理由包括業務骨干走后工作易斷檔、年輕同志能力弱經驗缺頂不起來、培養新同志花時間耗精力嫌麻煩等等;有的是個人不想去,不去的理由包括平職交流不是提升、地方相對偏遠、老人身體欠佳需要照顧、孩子小家屬不同意等等。闊步新時代新征程,既需要各級組織持續壯大人才隊伍,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厚實的人才支撐;也需要每名軍官心懷“國之大者”,強化家國情懷,積極參加交流,提升復合素質,在多個崗位中經歷風雨、領略風景、開闊眼界、增長才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對加強干部交流工作高度重視。事實證明,干部成長要多崗位多渠道多層次鍛煉,實行干部交流不論是對干部個人還是對黨和軍隊的事業都有好處。加強交流是支撐備戰轉型的需要。人才培養是最緊要、也是最艱苦、更是最需要時間的戰爭準備。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對指揮員聯合素養、官兵科技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看到變化、適應變化,認清轉型、跟上轉型,正視短板、補齊短板,爭當經歷多個崗位、熟悉多項業務、掌握多種技能的“全才”“通才”。加強交流是激發動力活力的需要。實踐中不難發現,干部長期在一個熟悉的環境里,容易缺少動力源,往往司空見慣,溫水煮青蛙,活力就會減弱。有些同志一個崗位干十年八年,開始幾年干得還不錯,后幾年就不行了,這種情況是比較多的。廣大軍官要堅決破除“舊思維”,勇于跳出“舒適區”,大膽走出“安樂窩”,積極適應“新常態”,通過大范圍交流、多崗位歷練增強動力活力。加強交流是個人成長發展的需要。部隊建設不是缺人而是缺人才,缺能力素質全面過硬的復合型人才。干部經歷單一,通常會存在經驗不多、思維受限的短板。工作經驗的積累離不開必要的臺階經歷。新的軍官制度實施后,在一些崗位的配備上,如果缺少必要的經歷,連任職資格的門檻都進不來。隨著軍官大范圍交流在全軍推開,各軍種各專業各方向的選調計劃很多,廣大軍官要抓住契機,主動大膽地走出去,提升也好,平調也罷,把交流既作為開闊眼界、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也作為豐富閱歷、充實自己的重要途徑。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
實踐證明,加強干部交流好處很多,有利于增長才干、有利于改進作風、有利于搞“五湖四海”,必須加大力度、長期堅持。一個崗位就是一所學校,一次經歷就是一個老師。一是堅決服從交流。聯合作戰最需要的是那些具有多個軍種多個崗位多個專業任職經歷,聯合思維活躍、實踐經驗豐富的軍官。廣大軍官要自覺把個人成長融入部隊備戰轉型和建設發展,堅決聽從組織召喚、服從組織安排,黨讓去哪就去哪,黨讓干啥就干啥,這也是“學思想、強黨性”的具體體現。二是隨時準備交流。“革命戰士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新的軍官制度把交流貫穿每名軍官成長發展的全過程,著眼培養打仗人才設置定向交流,著眼加強作風建設設置定期交流,著眼優化隊伍結構設置專項交流,著眼人才培養使用和保留需要設置指技交流。無論哪種交流都是為了促進個人成長進步和部隊建設發展,作為革命軍人要做好隨時交流的準備。習主席講:“下去要真下去,而不是去‘鍍金’。有些年輕干部放下去了,不是掛職、兼職,就是到當地任職,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賽場選馬,優勝劣汰。”三是大膽參與交流。軍官交流不是單純換個崗位,關鍵在于通過不同崗位不同職責,鍛煉提高綜合能力,促進形成復合素質。著眼適應聯合作戰需要,全軍上下都在組織軍官大范圍、多崗位、跨專業交流,這給所有軍官提供了廣闊平臺。我們要珍惜機會、把握機遇,積極主動參加交流,不斷豐富經歷閱歷,提高自身競爭力。
習主席強調,實踐是人才成長最好的課堂,要加強實踐歷練,鼓勵引導官兵在火熱軍事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實踐的核心在于立足崗位平臺,勇于擔事任事,通過真抓實干增智長才。這也是“重實踐、建新功”的應有之義。一是加強在崗鍛煉。不經非常之事,難成非常之才。崗位越是吃勁,越能鍛煉膽魄、磨礪意志、增長才干。廣大軍官要在強軍興軍征程上知重負重、用情用力、干事擔事,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做到工作面前敢為人先、考驗面前敢于亮劍、難題面前敢于負責、矛盾面前敢于擔當,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共同推進部隊備戰轉型快步向前。二是加強多崗歷練。從部隊實際看,一名軍官較長時間在一個崗位工作,思維視野容易局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旦換崗可能會無所適從,特別是面對復雜棘手問題,難以游刃有余地打開工作局面。一線是錘煉本領的最好課堂,基層是提升能力的火熱熔爐。我們要充分認清形勢,正確處理組織與個人、大局與小我之間的關系,敢于走出城市和機關、敢于融入基層和一線、敢于到艱苦復雜環境中摔打錘煉,不斷拓展自己的發展路徑。三是加強任務錘煉。重大任務是最好的“磨刀石”。不少軍官還沒有巡過邊、上過艦、出過海,要主動投身基層火熱的強軍實踐,真正練備戰、謀打仗、務打贏,抓住日常戰訓、實戰部署和指揮演練等時機,把本該有的訓練場的“實戰味”、戰場的“火藥味”搞濃些,在“真刀真槍”中鍛煉提升指揮素養和復合能力。
習主席講,鍛煉年輕干部應該是多崗位、長時間的,沒有預設晉升路線圖的,要讓他們在實踐中‘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要形成一種風氣,年輕干部都爭先恐后到艱苦崗位、到基層去,并以此為榮。交流事關部隊戰斗力建設,事關軍官職業發展,要想走得開、搞得活、有效益,首要的還是解決好推進落實的“中梗阻”。一是樹好導向。各級黨組織都應始終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組織選人,堅持事業為上、五湖四海,因事擇人、以崗選人,堅決摒棄狹隘庸俗的老鄉、地域觀念,打破“坐地戶”與“外來戶”的界限,做到一把尺子量長短,積極化解部分軍官的思想疑慮,糾正個別人員的思想偏差,鼓勵優秀的軍官走出去,把多個單位多個崗位任職經歷與晉升任用掛起鉤來,把“優秀軍官優先交流,交流軍官優先使用”的導向樹牢固。二是搞好引導。持續加大政策宣講和教育引導力度,把信任作為最大的激勵、把包容作為最好的尊重、把用心作為最誠的關愛,積極挖掘每名軍官的閃光點、優長處,正確看待他們的個性,培塑黨性、包容個性、激勵血性,做到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最大程度調動主動交流、自我提升的內動力。三是抓好保障。各級黨委領導和機關主動“端盤子”“搭臺子”“擔擔子”,在政策范圍內,用心用情用力減壓減負、優待優惠、加力助力,多管齊下推動軍官在交流中強能、在歷練中長才、在轉型中務戰,為開創部隊轉型發展新局面提供人才支撐。